首页> 年度报告>城固县> 城固县救助管理站

城固县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3-27 08:48
单位名称 城固县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住所 城固县莲花街道办事处杜家漕社区县中心敬老院院内
法定代表人 舒鹏
开办资金 19.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城固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05万元 26.7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4月23日办理开办资金和住址变更登记,开办资金由原57万变更为19.05万;住址由原来城固县双井巷变更为城固县莲花街道办事处杜家漕社区县中心敬老院院内。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城固县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发挥救助工作的社会救助“兜底”功能,对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进行信息共享,实施救助站、相关部门、镇村联动,提供医疗救治、临时生活救助、残疾评定、安置等全方位服务,确保特殊贫困受助人员的生活照料落到实处。(二)全面开展救助管理专项行动。按照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工作安排,及时筹划部署,迅速行动,针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寒冬送温暖”和“夏日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积极加强与公安、卫生、城管等部门的密切联系,明确部门职责,按照具体分工,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联动排查机制,有效扩大救助对象搜寻范围,共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救助帮助和护送返乡等相关工作,并组织人员对车站、城区繁华路段、桥梁、涵洞等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可能露宿的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安置一例。(三)主动救助成效明显。县救助管理站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对道路及街面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的频率,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帮扶和积极劝导的同时。对自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入站内进行救助;对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在提供其足够的饮食、衣被等保障物资后,及时劝其返乡;对发现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以及危险传染病人的,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积极与卫生部门联系,并直接护送至定点医院接受救治;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保护性救助,及时安排专人护送返乡、返校。主动救助工作做到了管理长效,救助有效。(四)应急救助工作有序开展。为切实提升流浪乞讨人员应急救助保障能力,县救助站先后与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签订了普通患者《医疗救治定点医疗协议》,与城固县中医医院签订了精神病人《医疗救治定点医疗协议》,与县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心签订了《机构托养协议书》,并开辟了危重病受助人员就医绿色通道,应急救助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五)站内照料服务规范有序。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相关文件和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站内救助管理工作,严格要求站内工作人员按照民政部“六必须、六不得”的规范化救助要求开展工作,在站内按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指南》为受助人员开展服务,取得了明显效果。(六)严格落实“八个一”标准规范化管理。县救助管理站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为目标,坚持“以民为本、真情救助”服务理念,持续健全工作流程,依据市民政局关于救助管理机构“八个一”标准工作要求,参照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及时制定了《城固县救助管理站救助政策一本通》、《护送救助人员工作制度》、《寻亲服务工作制度》、《救助人员医疗、托养机构巡查监管制度》、《常态化街面巡查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并区分人员和岗位,详细制定了求助接待等20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采取周例会集体学习,工作日个人自学的模式,大力营造学业务、懂业务的浓厚氛围,努力使每位干部职工都成为救助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基本实现了以规范管理助推困难群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要求。(七)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安全责任重如山,弱势群体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为切实做好受助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县救助站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任务和单位实际,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的工作态度,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隐患排查方案,对站内电路、消防设施、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工作,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同时成立了防汛值班组,明确了各项安全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列出了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生产防范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年共救助受助人员123人次,其中男性92人次,女性31人次,未成年人8人次(男性5名,女性3名);站内救助113人次,站外救助10人次;护送返乡66人次,购票返乡7人次,主动救助9人次;医疗救治6人次,疑似精神障碍6人;发布“头条寻亲”17条,寻亲成功16人;落户安置1人。无重大失误发生,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①部分受助人员办理落户安置手续时间较长。按照规定,对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站人员,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要集中办理落户安置手续。在实际工作中,办理落户安置手续程序严谨繁琐,办理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助人员的及时安置,为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②救助对象身份甄别困难。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大、受助人员情况复杂、受困原因多样化,工作人员对其身份难以甄别,在实施精准救助时难度较大,工作思路和方式有待创新。③外省受助人员返乡移交安置困难。全年共接收外省救助站护送受助人员返乡8人,由于外流人员大多社会、家庭情况复杂,加之在外流浪年限较长,多为年老病重人员,在返乡安置过程中,部分镇(办)、村(居)不愿意接收,或勉强接收后因具体困难未能妥善安置,导致返乡人员长期反复流浪现象时有发生,为救助管理工作带来了些许负面影响。2、改进措施①全面落实落户安置工作。根据《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转发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的通知》(陕民发〔2023〕2号)的通知精神,县救助管理站在全面落实安置政策的同时,积极联系公安机关,为滞留3个月以上人员及时办理入户登记手续,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使其得到了妥善安置。②寻亲服务工作开展细致有效。县救助管理站实行“谁救助,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值班人员在做好求助接待、站内照料、离站服务的同时,及时将救助信息同步录入到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完善《求助登记表》和《在站服务及离站登记表》,并将档案按要求规范归档,做到了信息数据录入真实有效。对新增受助人员,经快速查询机制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在按规定程序推送至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等载体发布寻亲公告的同时,及时报请公安机关进行人脸比对,并采集DNA血样输入走失(被拐)人员数据库进行比对。寻亲成功率达到了95%,寻亲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许。③开展了全县联席会议。争取了包括公安、镇、村等各相关单位的高度配合,对于重点人群做到每月电话回访和实地回访,积极协调镇村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防止再次流浪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结合我县实际,计划于2025年成立城固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并正式开展相关工作。该机构主要承担全县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和临时监护等服务保障工作。承担为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的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等工作,为镇(街道)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承担指导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本信息摸底排查、登记建档和动态更新等工作。承担组织或指导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工作。承担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散居孤儿等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宣传。承担对流浪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依法申请、获得法律援助提供支持等工作。承担协助司法部门打击拐卖儿童、对儿童实施家暴以及胁迫、诱骗或利用儿童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更好保障我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助力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二)持续推进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做好受助对象的衣、食、住、行、医等基础工作和“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两个专项行动,围绕救助寻亲、街面巡查、综合治理、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方面开展专项行动,在关键环节上建机制、压责任、提质量、优服务,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三)近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根据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及设施设备,严格按照服务程序实施救助管理与救助保护工作,确保工作衔接顺畅、运行高效。建立健全救助对象资料档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利于工作有序、标准行为。加大宣传,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加强救助信息传播,提高广大市民对救助工作的认知度,让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及时知悉救助措施、求助渠道、救助机构,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心帮助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救助管理工作实际,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报表中资产损益情况年末数较年初数数额增多,变化超过20%,主要原因是:1、补记往年固定资产;2、财政拨款收入增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