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碑林区>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5-03-26 17:11
单位名称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组织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培训业余文艺、文化骨干;组织文艺创作和理论研讨;开展图书收集、借阅活动;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青少年台球培训基地。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东木头市114号
法定代表人 王敏
开办资金 23.8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5.97万元 50.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积极履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使命。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群文活动的广泛普及以及非遗活动的扎实推进,再到品牌活动的精心打造,到国际化交流的深入拓展,多维度发力,致力于提升碑林区文化软实力,为广大群众构筑起多元、精彩且富有内涵的文化家园。现将2024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群文活动:贴近群众,全民参与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余场,包括文艺汇演、艺术培训、公益课等。其中,“唐诗回家诗梦校园”系列活动作为碑林区文化馆的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历时3个月,涵盖了经典诵读、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深受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大力推进了青少年素质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先后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年模特展演,本次活动共有28个不同的艺术团体参与表演,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表演者们身着各色服装,脚踩模特步,自信阳光,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兼具艺术性与创新性,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与喜爱;还开展了“笔墨情长·书道求真”——碑林区文化馆传统书法体验、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浸润读书日——雁塔路小学走进碑林区文化馆、碑林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笙歌曲韵·和声绕梁”合唱艺术展演、梨园梦启,青春共鸣——碑林区文化馆戏曲进校园等文艺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成果,碑林区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美育课堂,开设声乐、创作画、手工黏土、马克笔绘画、锦灰堆书法等公益课程30余次。此外,碑林区文化馆还定期开展合唱、舞蹈、模特、朗诵等培训,提高了民众的艺术素养,培养了审美能力,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非遗活动:传承保护,弘扬发展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行。碑林区文化馆、碑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雁塔路小学、东厅门小学、小雁塔小学建立“馆校”合作机制,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总结“老手艺·小工匠”、“东仓鼓乐小小非遗传承人”、“无围墙”等系列品牌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开发品类更全、内容更新颖、学生受众面更广泛的社团课程,培养了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和爱好。同时,碑林区文化馆为高校学生提供参观、学习、交流的平台,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学生走进碑林区文化馆,了解碑林非遗,学习传统文化。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精心打造景区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在“老菜场市井文化街区”“兴庆宫龙池殿南”“小雁塔”“关中书院”“西安博物院”举办了非遗文化集市和园游会20余场,将非遗产品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去了良好观游体验。与老菜场、文化博主“南垞”联合推出《菜场说》系列访谈活动,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共同对话,展现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和独特魅力。拍摄了《唐诗回家诗梦校园》短视频,被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等媒体报道转载,点播量共计16万次,并荣获西安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季“汉服咏唐诗”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三)品牌合作:创新驱动,彰显特色碑林区文化馆联合西安SKP开展的“龙舞迎春,匠心独运——非遗逍遥游”活动,与西安SKP、开源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联手打造“龙行龘龘春节非遗市集”,邀请皮影雕刻、戏曲面塑、吹糖人、剪纸、关中葫芦、木版年画等十几个极具年味儿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巧妙地将非遗文化融入高端商场美陈和活动运营中,为消费者打造出文化商业跨界融合的独特体验。吸引了春节期间驻足西安的外地游客前来参与互动式打卡体验,是一次将地方性民俗文化与成熟品牌文化的有机融合,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的一次全新的解读和阐释,搭建了从传统到现代、从本土到跨越的新兴艺术模式与场景,构成了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碑林区文化馆与西安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为非遗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成立志愿者团队,让高校学生参与非遗保护和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对非遗的关注度。国际化交流:开放合作,互鉴共享碑林区文化馆一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方针,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2024年开展国际交流活动10余场,例如非遗里的中国年——海外留学生与碑林非遗共迎新年、“笔尖传情·翰墨飘香”——美国友人书法体验活动、非遗秘境·探索之旅——留学生深度体验碑林非遗、笔舞龙蛇·墨韵千年——西班牙友人书法体验活动、壁画之韵·绘梦千年——西北工业大学留学生壁画初体验、锦灰遗韵·笔舞新章——新加坡学生锦灰堆书法体验活动等。碑林区文化馆与西安翻译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合作,建立多语种语料库,包括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六个语种,对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精准翻译包括文本、音频和视频材料,为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语言支持。西安翻译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为碑林区文化馆举办或承接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现场翻译服务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国际交流会、展览等。2024年,碑林区文化馆开展的活动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化传媒网、陕西网、西安日报、西安发布等媒体报道共计103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今年,文化馆共开展各类业务活动165场次,涵盖文艺演出、文化培训、非遗传承活动等多个领域。举办文艺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开展了多期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培训课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非遗传承人举办了48场非遗体验活动,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碑林区文化馆与陕西知名亲子自媒体“袋鼠爸爸”合作,孵化非遗产品,其中端午节非遗文创产品——香囊、绳结,仅一周销量突破了4000件,充分展示了非遗本身的文化价值。我馆与德圆·缘揽月府、璞睿明式家居生活馆等企业合作举办非遗推介会,整合碑林区辖区内文化资源,为非遗传承发展开辟新径,也为企业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实现互利共赢。2024年碑林区文化馆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1项,市级奖项2项。2024年11月,碑林区文化馆荣获西安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季“汉服咏唐诗”短视频大赛一等奖2024年11月,碑林区文化馆荣获西安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季“汉服咏唐诗”短视频大赛优秀组织奖2024年11月,碑林区文化馆荣获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三等案例2024年12月,碑林区文化馆荣获陕西省群众文化征文创新实践案例一等案例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文化馆的专职人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馆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非遗保护机制有待完善。区级部门协作不够紧密,非遗保护宣传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保护意识不强。三是专项经费保障不足。有限的资金使得文化馆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维护场馆设施、购置文化设备以及引进优秀文化资源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二)改进措施与本地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吸纳高校实习生参与文化馆日常工作,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完善非遗保护机制,建立由区级文化、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参与的非遗保护协调小组,加强部门间协作,共同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参与非遗保护和文化建设。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碑林区文化馆发挥文化引领,坚持文化惠民,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培训、展览、讲座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筹划传统节日活动,以宣传节庆活动为契机,精心策划,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文化盛宴。(二)持续开展非遗三进活动碑林区文化馆将持续开展“老手艺·小工匠”——非遗文化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动馆校合作机制的建立,我们力争将更多优秀的非遗项目引入更多的校园,让孩子们对碑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碑林非遗文化的兴趣,加深碑林非遗文化的推动与宣传。持续开展非遗“进社区、进基层”文化惠民活动,让更多的群众近距离体验非遗,真正让非遗“活起来”,走进群众的生活当中。(三)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碑林区文化馆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工作,深入挖掘本地潜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持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提高非遗传承人宣传展示非遗项目的积极性,培养非遗传承人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营造群众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四)提升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碑林区文化馆计划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以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平台为主,在国家公共文化云、西安市群艺馆数字平台、碑林区文化馆数字平台发布群众文化活动、非遗活动、公益课等信息,进一步完善文化馆数字资源库。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绩效情况:优秀2、受奖惩情况:无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接受损赠资助情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