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水利局堰惠渠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保障。农村水利技术开发。排灌水与供水技术开发。水费征管。 | |
住所 | 勉县勉阳镇贾旗村 | |
法定代表人 | 杨军 | |
开办资金 | 27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差额补贴 | |
举办单位 | 勉县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1.87万元 | 275.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无违法违规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防汛抗旱工作。在汛期来临之前我们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汛责任,完善和修订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组织抢险队伍,开展汛前排查,对检查出的险情逐一进行整改,着力消除度汛隐患。管理站对各级渠道的险段和水库都建立起了安全责任卡,每周不定期进行检查登记,让每名包片职工与村组负责人及斗长签定了安全责任检查登记卡,一式两份,对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进行亲笔签字,通过点对点的管护和任务落实,有效防止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渠道和塘库损失,同时对斗长和职工加强管理,明确各村斗长和包片职工以及水库管理员都是防汛责任人,严禁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有效的将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2.夏灌工作。进入夏灌后,全站职工放弃节假日,集体住站进行抗旱保灌工作;首先密切关注干渠水位变化情况,每两个小时将干渠水位实时照片发送到管理站工作群,根据水情随时调控干渠引水量。其次,要求所有抗旱水源塘库全部最大限度开启卧管放水。再次,各段配水人员加强巡渠,严禁跑、漏水现象发生,管理站及时与灌区镇、村进行沟通协调,各斗渠也采取分灌与轮灌相结合,适时调节配水方案。管理站建立夏灌用水微信群,将相关人员全部纳入,实时传递和掌握水情信息,加强了沟通互信,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全站职工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夏灌和复水工作,为后期的水费征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水费征收工作。根据年初管理站和职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分工,我站加强领导,及早动手、分类指导。进入7月份以后,我站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水费征收上,全站职工统一下村征收水费,对已经结清的村,我们要求包村人员认真的配合斗长把下欠户下的水费款项及时回收,为斗长减轻压力,有利于提高斗长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没有给站上结清的问题村,我们要求职工必须放弃休假,甚至利用晚上农户吃晚饭的有利时机下户清收,尽快完成水费任务。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本年度水费、承包费、基层管理费在8月底全面完成,悉数上交非税局。4.水利工程管护建设工作。工程管护工作是我们维护管理站利益的有效手段,我站年初分别将干渠和水库的管护责任划分为段落,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每个职工,明确了目标任务,为日常管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日常巡渠维护,与当地村组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有效的打击了沿途乱挖乱种破坏渠道设施的恶劣行为,维护了我站设施管理的正常秩序。积极开展干渠清淤、抢险修复工作。今年四月份,我站自筹资金7万多元,将干渠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清淤工作。管理站将这次清淤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开端,为工农业用水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是我们年度工作的一个亮点。首先本次清淤战线长、清除淤积量大。作业面涉及总干渠和西干渠全段约10000米渠道,清除淤积量约8000立方米。其次,本次清淤非常彻底。将我干渠车辆到达不了、人员无路可走的尖山坝村内约600米渠道进行了彻底清理;将沿堰河边约1000米的高边坡渠道进行了彻底清理;将28#信箱陕硬厂区约800米的地下涵洞进行了彻底清理。再次,本次清淤组织严密。全干渠分四个段落同时施工,人工和机械交叉配合,管理站全体干部职工齐动员,同上阵,分别驻守各个施工段落进行安全管理、质量监督,大家与施工人员同时上下班,指挥机械、调配车辆,保证了清淤工作安全高效的开展。最后,本次清淤工作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清淤,有效解决了我灌区淤积阻塞行水不畅的问题,干渠流速明显加快,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夏灌用水高峰期人员工作量明显减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解决突出问题。本年度我站在水利局领导的关怀下,为我们争取到了县财政涉农整合维修养护资金四万元,对西干渠地钢院内的100米高边坡渗漏渠道进行了抹面修补,对下游1000米干渠进行了清淤,对两座斗闸门进行了维修更换通过以上措施,解决了多年存在的渠道渗漏问题,提高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管理站对各级渠道的险段和水库都建立起安全责任卡,每周不定期进行养护巡查,让每名包片职工与村组负责人及斗长签定安全责任检查登记卡,一式两份,对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进行亲笔签字,通过点对点的管护和任无务落实,有效防止洪涝灾害造成的渠道和塘库损失,全年度我站工作人员未发生一起因人为失职而造成的水毁事件,最大限度的降低防汛风险,在全年防汛工作中,管理站领导多次以突然抽查的方式,实地巡查重点段落及塘库,有效防止人员脱岗和失职,以消除防汛不安全隐患,同时对斗长和职工加强管理,采取绑定式联防,明确各村斗长和包片职工以及水库管理员都是防汛责任人,实行绩效挂钩,大小隐患一旦出现,无论是谁必须落实首问责任,严禁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有效将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2.积极开展干渠清淤、抢险修复工作。今年四月,我站自筹资金7万多元,将干渠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清淤工作。管理站将这次清淤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引领,为工农业用水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是我们年度工作的一个亮点。首先本次清淤战线长、清除淤积量大,作业面涉及总干渠和西干渠全段约10000米渠道,清除淤积量约8000立方米。其次,本次清淤非常彻底,将我干渠车辆到达不了、人员无路可走的尖山坝村内约600米渠道进行了彻底清理;将沿堰河边约1000米的高边坡渠道进行了彻底清理;将28#信箱陕硬厂区约800米的地下涵洞进行了彻底清理。再次,本次清淤组织严密,全干渠分四个段落同时施工,人工和机械交叉配合,管理站全体干部职工齐动员,同上阵,分别驻守各个施工段落进行安全管理、质量监督,大家与施工人员同时上下班,指挥机械、调配车辆,保证清淤工作安全高效的开展。最后,本次清淤工作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清淤,有效解决我灌区淤积阻塞行水不畅的问题,干渠流速明显加快,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夏灌用水高峰期人员工作量明显减轻。3.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解决突出问题。本年度我站争取抗旱项目资金三十多万元,对两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一处是渠首枢纽,更换了超期服役的两套大闸门和启闭机,把三相动力电埋设到渠首,并将启闭系统改造成电动化启闭机,极大的提高防汛应急的效率,有效的减轻启闭闸门的劳动强度;同时对闸房进行了改造加固,加装塑钢屋顶,更换门窗、粉刷墙面使其焕然一新,更加牢固。另一处是对李家坪应急抽水站进行全面维修投入使用,使我站在极端干旱天气不再为干渠补水、抽水问题大动干戈。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管理站经费紧张。我站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的开展和驻村工作队员支出,加之日常办公开支每年支出5万多元,而财政给予我站的办公经费只有3万元,导致经费严重不足。2.无设施维修养护经费。每年干渠设施都会不同程度的受灾损毁,还有干渠淤积也要进行清理,这部分必要开支没有专项资金,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被动。3.单位人员不足。我站虽然编制16人,但实际在岗10人,配合上级部门的一些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借调抽调人员较多、脱贫攻坚工作长年驻村等因素,实际参与灌区工作人员不足,较为紧张。4.近年来占用面积多,导致我站实际水费征收率逐年降低。5.管理站环境差、污染重、硬件设施较为落后,还需加大改善力度。(二)改进措施:1.压缩成本支出,节约缩减开支,做好财务管理,减少不必要支出占用导致经费不足。2.紧紧抓住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契机,继续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制定实施方案,争取项目早日实施,提升灌区基础水利设施水平3.以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并填报事业单位年度招聘计划。4.多渠道加大征费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圆满完成各项费用征收。5.加强日常环境卫生整治,划分责任片区,落实到每名职工。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狠抓主要工作,争取再上台阶。1、春修清淤工作:2025年初,管理站争取中省水利资金计划对干渠全段12公里进行维修衬砌,对干渠损毁的斗门进行更换维修;通过以上工作措施,达到疏通渠道、完善设施、提高效率,为全年农田灌溉和防汛抗旱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2、塘库蓄水:三月底,组织受益村和水库责任人,对灌区内3座小二型水库进行提前蓄水,保障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库区田灌溉用水。3、夯实责任:根据现有人员实际情况,调整工作分工、分解包村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与每个干部职工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4、保障夏插:加强用水管理,在安全的前提下,按需引水,增加对斗渠插秧进度的掌握,力争做到上下游兼顾、工农业兼顾,提高灌溉效率。争取在5月30日前将灌区3000亩秧苗插在高产期。5、水费征收:在服务好灌区的前提下,早安排早动手,争取提前完成年度水费收缴任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坚决执行水费整改事项。6、工业保障:积极推进江北供水有限公司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力争职工待遇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工业用水有保障、服务到位、按时收费、平稳发展。7、防汛应急:提高警惕,毫不懈怠的抓好防汛工作,管理好三座水库和水利工程设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极端天气,用科学的调度和严明的纪律保证不因人为原因而造成设施损毁和灾害损失。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