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佛坪县> 佛坪县引汉济渭水源管护中心

佛坪县引汉济渭水源管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16:35
单位名称 佛坪县引汉济渭水源管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引汉济渭水源管理和保护等工作。
住所 佛坪县新街25号
法定代表人 陈亮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供养
举办单位 佛坪县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万元 3万元
网上名称 佛坪县引汉济渭水源管护中心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县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管理工作,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纳入《佛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印发了《佛坪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动员大会。制定工作作战图,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树立了全县上下“一盘棋”思想。由县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专班,县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督察,定期对各成员单位工作实行督导,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县财政筹措资金60万元,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长效机制。为促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进程,形成长效机制,组织编制了《佛坪县“十四五”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佛坪县“十四五”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出台了《佛坪县建设节水项目实施“三同时”管理办法》《佛坪县城镇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确定了节水目标责任制度,推行超定额累进和超计划加价制度,全面实行单位用水定额管理。同时,坚持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初步形成了以总量控制、计划管理为核心的节水管理体系,通过节水制度建设,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走上以管理促节水,以管理促创建的轨道。(三)强化示范引领,激发内生动力。为突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以点带面,以行业示范带动全社会节水意识的特性,我县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农业节水增效等各行业领域节水,着力打造了一批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工业企业、节水型居民小区和农业节水示范园区,有效示范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同时健全完善以奖促节机制,出台《佛坪县节水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领域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节水的良好氛围。(四)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明确用水总量与效率控制红线。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水资源管理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核定水资源承载能力,明确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完善用水总量及强度控制指标体系,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二是严格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印发了《佛坪县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取水项目竣工验收标准》等文件,认真落实“三同时”、“五不审批”和超总量现批,禁批等规定,严把水资源论证审查、取水工程验收、许可审批三个“关口”。截止目前累计开展水资源论证评审13次,均落实了节水评价登记环节,论证率100%。在册13户取水用户全部完成电子证照转换,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建档率100%。三是严格执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典型灌区、重点取水户名录,按季度将用水量分解到户,按季、按月严控取水量,按时将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13家取水户和城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内的14户非居民用水大户下达年度取水计划。(五)大力开展节水载体创建。一是积极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佛坪县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的通知》,对县委党校、县医院等单位节水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全县已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27家,其中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0家,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0家,建成率65.85%。全县14所中小学全部完成节水型校园创建,建成率100%。二是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强化用水总量和定额控制管理,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企业用水台账,积极鼓励、引导、扶持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全县虽无重点用水行业企业,但5家规上企业(2座电站除外)已建成市级节水型企业1家,县级节水型企业2家,建成率达到75%。三是积极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规范居民用水日常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将全县唯一具有独立物业管理的艾佛花园小区创建成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居民小区住户节水器具使用率及生活用水计量率达100%。(六)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积极组织开展节水“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累计向群众发放节水倡议书、宣传册2000余份。宣传讲解《陕西省节约用水办》《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在各级媒体刊登节水信息20余篇,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转发节水短信10000余条,开展深度采访、典型报道等节水宣传,普及水情和节水知识,鼓励和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爱水、节水、护水行动,增强居民节水意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一是全县已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27家,其中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0家,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0家,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1家。二是我县创建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已通过市级验收。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仍然还比较薄弱。由于我县没有大中型灌区,农田规模小且零散,没有配备计量设施,无灌溉用水管理组织,加之土地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微薄,致使该项工作无法更好的推进开展。二是再生水利用率偏低,从实际数据来看,再生水在整个县域水资源利用体系中的占比远低于预期标准。2.改进措施:一是根据农田分布情况,合理配备计量设施,为精准管理灌溉用水提供硬件支持。其次,组建专门的灌溉用水管理组织,负责协调用水分配、设施维护等工作。同时,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元化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再生水生产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的投资,提高再生水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科学规划输配管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再生水能输送到更多用水点,如工业冷却、城市绿化等领域,提高再生水的使用效率。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认真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各领域各行业节水创建。二是扎实抓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三是强化水资源日常监管。严格用水强度控制实施,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健全全县公共供水企业管网覆盖内的用水大户名录。规范取水许可受理审查、审批备案和后续监管的工作程序,完善取水许可论证、现场核验等工作程序。四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充分利用科技之春、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加大水资源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