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兴平市> 兴平市文化馆(兴平市体育场)

兴平市文化馆(兴平市体育场)

发布时间: 2025-03-26 15:43
单位名称 兴平市文化馆(兴平市体育场)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体育事业。文艺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化交流、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体育工作开展及体育场地管理与维护。
住所 兴平市金城路72号
法定代表人 张选党
开办资金 445.7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5.72万元 433.03万元
网上名称 兴平市文化馆(兴平市体育场).公益 从业人数  5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2024年没有违规违法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兴平市文化馆(兴平市体育场)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推动公共文化、体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圆满完成了2024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工作业务开展完成情况(一)馆内业务干部创作文学艺术作品100余篇(幅),其中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作品90篇(幅);发表研究性论文4篇,完成文艺精品项目6项,其中小戏《槐里清风》成功申报为咸阳市文艺精品资助项目,原创歌曲《坚守》、《党是生命里最亮的星》在咸阳广播电视网、咸阳市日报网、咸阳文旅等平台发布。(二)举办陕西省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辅导、培训、演出等,根据群众需求实行“点餐式”服务,真正做到群众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化大餐,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基层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文艺走基层、“红色戏曲展演”等系列活动40余场次,活动在全市各镇办开展以来受到了上级及群众的一致认可,群众满意度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擦亮“四季村晚”品牌,激活乡村文化新动能,陆续承办咸阳市2024年“春季”村晚、兴平市2024年“夏季”“秋季”村晚示范展演,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优秀文艺节目浓情上演、非遗、文创、农产品展演,华彩绽放,乡村热了起来、火了起来,多姿多彩的“村晚”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文化新动能,切实起到了文化引领、促进发展的作用。以“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端午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陆续承办了兴平市2024年“春晚”、庆祝建党103周年“歌声献给党”原创音乐会、兴平市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文艺展演、“欢欢喜喜过大年”迎新春书画作品展、“翰墨颂兴平”书画展精品展、“李百战中国画作品展”、“正乾山书画作品展”“欢欢喜喜过大年”线上非遗展示、2024年“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宣传展示、“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第二届陕西省中老年妇女门球赛、“迎元旦”第四届干部职工运动会等展演文体活动20余场次。传承好保护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推介、包装、文创等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大程度服务群众,融入现代文化生活。举办2024年兴平剪纸培训班三期;举办《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专题宣传培训班,我市省、市、县三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人员5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从立法依据、基本方针、保存保护、开发利用、经费保障等方面对《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进行了逐条解读;为全面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验成果,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6月10日端午节,在影剧院成功举办兴平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持续推进“全省非遗进校园”十佳案例升温,在西郊高中、西关小学、逸夫小学等学校我市省咸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亮绝活、秀文化、展技艺,民间传统文化在师生们中间华彩绽放,大家热情高涨,文化自信满满,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大专院校近2000余师生今年暑期深入非遗展厅、剪纸传习所、扎染传承基地等开展研学活动;组织非遗文创产品石碾辣子、二怪麻花、云云馍代表我市非遗特色美食参加由咸阳市文旅局在咸阳市南阳门广场举办的欢欢喜喜过大年“共享多彩非遗魅力咸阳老街”2024年“赶大集、品茯茶学条例”非遗过大年、“大地欢歌非遗同行”陕西省关中五市联盟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等省市活动;成功申报咸阳市第八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取得的社会效益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余场次,文化馆对外开放接待参观群众7万人次以上,线上线下服务群众30万人次,体育场场地接待服务群众50万人次以上,满足了我市人民群众不断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健身锻炼的需求。我馆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获得省、市多项荣誉。一是“活力咸阳丝路名都”2024咸阳市首届体育艺术节广场舞大赛,我馆组织的红舞鞋广场舞队获得大赛二等奖;二是推荐的非遗文创“土布扎染”系列作品成功入选由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咸阳市文联举办的2024年咸阳市迎新春民间艺术精品展;三是我市被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遴选为咸阳市级“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演点;并举办“四季村晚”示范展演活动;四是原创歌曲《唱马嵬坡头》获得陕西省群文系统技能大赛二等奖;五是在咸阳日报等市级报刊发表通讯9篇;完成我局品牌发布“你好兴平”照片365张,极大的彰显了我市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气象。三、存在的问题2024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免费对外开放服务效能上,我们还做得不够好,离我们的既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一些同志业务能力还有所不足,服务群众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体育场地塑胶跑道老化,与群众日常健身锻炼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将端正态度,认真对待,积极解决问题,为我市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娱乐、体育锻炼氛围。今后的整改措施提升免费对外开放服务效能,充分利用改造提升后的的优势资源,全方位、高标准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效能,重点在服务多样化上下功夫,以吸引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接纳群众参观、体验、互动等方法,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权益,发挥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及咸阳市文明单位标兵作用。加强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业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积极争取资金,做好体育场地等设施维修保养,满足群众日常健身锻炼需求。五、下一步工作目标(一)力争年底接待群众文化10万人次以上,线上服务15万人次以上,体育场场地接待健身锻炼群众60万人次以上。(二)加快加大非遗保护工作。重点根据非遗特点和存续状况,实施分类保护。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建立“传统工艺振兴名录”,挖掘和运用传统工艺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题材和品种,提升设计和制作水平,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对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提高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推动进入城乡社区、旅游景区常态表演,增强濒危项目的生命力和存续力;对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挂牌设立“非遗传承基地”,纳入年度考核,支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传习活动;对于其他门类的非遗项目,加强研究阐释和活态利用。推动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景区,作为提升旅游景区品位的重要元素,有效延伸旅游产品链,让非遗项目得到活态传承。积极学习宣传《咸阳市非遗保护条例》,筹备好省级项目,对标对表,申报冲击全国第六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三)积极开展“四个一批”工作。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举办一批文艺品牌活动、培养一批文艺创作人才队伍、扶持包装一批非遗项目。群众文化体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坚定不移继续围绕文旅工作新使命,以文体强市为目标,以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的,推动高品质供给、高效能服务,圆满完成各项目标考核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