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围绕兴平卫健、疾控(卫生监督)工作大局,推进能力建设,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疾控(卫监)工作业务指标得到全面提升。现将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和2025工作打算汇报如下:一、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各项工作(一)免疫规划工作2024年各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建证建卡1797人,免疫规划疫苗应种63942剂次,实种63111剂次,接种率为98.7%。共查验人数48372人,有预防接种证的48312人,需补预防接种证的人数是60人,已补预防接种证的60人,需补种疫苗的人数5152人,已补种人数5082人,完成全程补种人数4903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共报告16例,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已超额完成了省、市要求指标。(二)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报告法定传染病2916例,报告死亡病例4例。流感1721例,发病靠前;其他感染性腹泻224例、肝炎22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9例、肺结核164例、梅毒130例。共接到大疫情预警126条,12个病种,均及时开展流调和应急处置。(三)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55余次,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30余种239046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2559次、合计播放时间8007小时;更换健教宣传栏1790期;开展健康咨询527次,合计受众人数32308人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095次,受众人数64924人次;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5854人次。(四)慢性病管理及三大检测工作1、2024年新增高血压病人2166例,建档41869人,规范管理28645人,规范管理率为69%。新增糖尿病人444例,建档11078人,规范管理6759人,规范管理率为63%。2、三大监测:上报肿瘤报告卡927张,死亡502例;心脑血管报告卡2423张,死亡907例。死因监测上报死亡病例3611例,一审合格率为100%;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收集病例500多例。(五)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设固定监测点36个,鼠密度监测6次,进行了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蚊密度监测5次,开展了疟疾媒介中华按蚊监测;苍蝇密度监测7次;蟑螂密度监测6次。配合市三创办、爱卫办对全市100多家单位进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场检查、指导。(六)专病专防工作狂犬病:按月开展犬伤门诊信息收集汇总和数据分析并上报。手足口病:对于高危风险的托幼机构防控工作与教育局联合开展重点区域督导。布病:发放布病干预包200余份。大疫情网报告本土布病病例18例,联合动物疫控中心开展布病筛查,对180人进行布病监测,结果均为阴性。流行性出血热:2024年全市共报告发病24例,病例均开展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接种出血热疫苗6193支。麻疹:排除麻疹疑似病例7例,截止目前无麻疹病例发病。开展了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补种人数300人,补种率为100%。乙肝:重点开展1967年1月1日-1974年12月31日出生人群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全市共摸底常住人口15310人,共接种1153人,重点人群共摸底518人,接种458人,2024年接种乙肝疫苗1324剂次,完成了前期的接种工作。腮腺炎:腮腺炎发病21例,全市范围内开展1剂次腮腺炎疫苗的补充免疫活动,摸底4026人,补种4000人份腮腺炎疫苗。结核病:建立结核病病例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未出现校园结核病疫情爆发。全年发病150例,阳性96例、阴性54例,查痰1256份。艾滋病:2024年新发15例,报卡率100%,均进行随访和转介治疗工作,治疗率100%。共干预142人次,检测142人次,首检142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安全套500余盒。(七)检验检测工作1、水质检测工作:对全市13个镇办以及城区自来水公司的水质进行枯水期、丰水期采样监测,完成率为100%。2、艾滋病检测工作:完成看守所、戒烟所羁押人群HIV检110人份;阳性配偶、子女HIV检测2人份。初筛阳性标本送咸阳CDC进行确认。3、布病送样、检测:140人份。4、盐碘检测39人份、尿碘315人份。5、完成新冠流感检测448人份。(八)卫生监督工作1、公共场所检查宾馆94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91份。检查美容美发机构75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71份。对9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23家零售药店进行专项监督。2、学校卫生工作完成国家双随机抽检学校9所、抽检幼儿园15所,学校日常监督检查45所。3、对全市24家公立医疗机构、9家民营医院、门诊部6家、60家个体诊所、234家卫生室的医疗废物处置、传染病防治、人员资质、医疗技术规范等进行了全面监督管理,4、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防护设施、健康监护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检查单位85家,下达执法文书41份,行政警告2家。5、对市政集中式供水单位1户,自建式供水5户,二次供水9户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出厂水、网管水和末梢水的监督监测工作。6、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我市共抽取双随机公共场所、学校、医疗机构等任务共计56单,现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二、社会效益(一)强化宣传,增强卫生法律意识和公卫项目管理力度。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加强对卫生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将卫生法规与创建学习型单位相结合;结合行业特点,举办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负责人培训班两期,进一步提高依法经营的意识。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二)依法行政,提高卫生行业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和行政许可,根据市政府“三创”工作要求,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切实做好公共场所突发事件防制工作。(三)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稽查。根据卫生监督协管稽查工作制度规定,制定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卫生监督协管质量稽查工作,对在稽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及时以稽查通报或督办通知形式反馈给相关科室,有效地推动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质量。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疾控(监督)队伍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工作人员偏少,部分业务能力不熟练,人员更迭太快,业务水平专业程度低;二是全市疾控(监督)工作发展不均衡。部分医疗机构重医疗、轻公卫,工作不细致,不全面;三是部分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级监管还不到位,任务落实困难。四是卫生监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卫生监督服务能力、执法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四、整改措施(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努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二)加强执法力量建设:要通过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完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效率;提升执法手段: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和违法行为的特征,加强执法技术装备硬件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执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三)加强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健全卫健系统与其他部门协作机制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提高综合效能;加强执法规范建设:坚持依法执法,确保公正、公开、透明,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增强当事人对执法工作的信任。(四)争取政府的支持,引进人才,增强财政投入,提升我市疾控(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和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2、规范项目管理,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3、加大对免疫规划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继续坚持以常规免疫为主,使我市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不断提高。4、组织并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建立严密、高效、智能的非传染疾病信息收集、分析系统。5、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普及疾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队伍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在单位内部营造积极向上、争先进位的工作环境。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提高公卫服务水平。7、大力推进本执法队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建设,积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执法公示、执法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明确办案时限、提高办案效率,实现执法规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