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清涧县文物所(挂清涧县博物馆牌子)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保护保管文物,促进文物事业发展;宣传文物保护精神。参与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工作。 | |
住所 | 清涧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八楼 | |
法定代表人 | 崔炳胜 | |
开办资金 | 13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清涧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2.44万元 | 1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清涧县文物所.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积极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工作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forEducationandResearch),强调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清涧县博物馆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与清涧县昆山中学合作开展“探寻历史印记,品味清涧魅力”研学实践活动,特邀请了120名学生前来参观学习,进一步推动博物馆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当日上午,在县城中心通过向来往群众发放精美宣传品(扇子、笔、水杯、手提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手册等宣传资料的方式宣传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激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和走进博物馆的积极性,弘扬清涧悠久历史文化。(二)加强博物馆安全防范建设我所严格落实博物馆安全管理责任,不断完善了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健全了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预防控制应对博物馆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我所充分认识到加强博物馆公共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肩负起维护博物馆公共安全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博物馆安全防范,确保观众和博物馆人员安全。2024年,我所更换了博物馆的全部监控系统。(三)筑牢田野文物安全底线,切实提升我县文物消防能力我所从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消防检查巡查、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教育培训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实行文物定期排查制度,建立排查档案。制定了田野文物安全检查工作方案,每月对文物进行安全排查,设专人负责管理,并派职工进行文物日常巡查。对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都逐一落实了管理人员和看护人员,形成了县、乡、村的三级文物安全保护网,确保责任到人,安保工作到位。我所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无事故。我所不定期邀请县消防队进行消防演练,县消防队也来所组织消防安全培训,2024年无文物安全事故发生。(四)积极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我所实行革命文物定期排查制度,建立排查档案,不断完善本地革命文物名录资料。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着力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做到展示方式与展陈内容相得益彰。2024年5月,我所所长带领专业人员对我县14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逐一排查,将具体情况上报市局。(五)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对被盗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我所积极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寨沟遗址、瓦窑沟被盗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工作。2024年主要开展了瓦窑沟墓地的考古发掘。首先对2023年未发掘完毕的M3、M8发掘到底,发现墓道葬马现象,完善了对李家崖文化车马埋葬制度的认识。对M3、M8发掘出的葬车、葬马进行了打包提取,完整提取葬车6辆、葬马2匹。新开展了M1、M2、M5、M9的发掘。其中M1发掘至14米深,发现葬车11辆,M2发掘完毕,墓葬总深14米,M5、M9正在进行二分之一解剖发掘,发掘深度约5米。出土铜、玉、骨、蚌、象牙、漆等器100余件。2024年3月21日,寨沟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六)配合榆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榆林市文物广电局《榆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所积极配合,派出2名工作人员全力配合四普工作。(七)完成对馆藏文物的鉴定工作清涧县博物馆申请对15298件文物进行鉴定。2024年7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其予以鉴定,并于10月10日出具了鉴定结论书:共鉴定文物934组15298件,其中一级文物11组11件;二级文物17组17件;三级文物151组351件;一般文物755组14919件。二、经济社会成效1、我所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尤其是空巢老人、困境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向他们提供博物馆的简介、参观须知等信息。并配备轮椅、饮水机、医药急救箱等便民设施,开展便民志愿服务。便民设施整齐摆放在显著位置。根据站点情况,开展文明引导、咨询、关爱他人等志愿服务活动。2、我所为充分发挥文物宣传教育作用,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求,组织了不同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的阵地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针对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社交需求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优化服务供给,使全体人民可以平等享受公共文化发展成果的相关实践。3、我所继续积极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寨沟遗址、高杰村镇瓦窑沟村后原盖山、高杰村镇李家崖鬼方遗址周边等被盗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工作。2024年3月13-15日在清涧举办了陕西清涧寨沟遗址专家咨询会,肯定了寨沟遗址的意义和价值。3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寨沟遗址被评委投票选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寨沟遗址的相关发现,揭示了迄今为止黄土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商代李家崖文化中心聚落的样貌,体量巨大的夯土建筑、成熟精细的陶范遗存、前所未见的商代大墓、精美的出土文物,在我国北方地区为目前仅见。揭示出商代晚期陕晋高原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明)的独特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够。除了每年5月18日对国际博物馆日进行宣传外,自发组织的宣传活动较少。我所今后将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展现清涧文博新样态,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涧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二)对文物的历史背景、科学研究价值、保存环境等都缺乏系统的学习。为了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积极开展职工业务培训工作,我所将不定期开展文物知识讨论。从文物安全知识、各朝代文物知识、清涧文物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也使职工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三)不可移动文物缺乏整体科学规划。从长远看,今后应对文物旧址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全面提升其防水、排水设施标准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安全意识水平待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设施使用技能欠缺。因单位长期无安全事故发生,工作人员对安全隐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不懂操作应急预案的情况。今后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做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五)专业人才缺乏。文物古迹管理开发利用需要历史、考古、文物鉴定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自身业务不精。今后将在多方面争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确保工作顺利进展。(六)职工工作主动性有所欠缺。工作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进取精神,让日常工作形成简单的“结果导向型”工作方式。今后将着重培养职工对本职工作的兴趣,挖掘其自主探索性,增强文物工作的趣味性。五、2025年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我所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一)积极实施清涧县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二)集中整治文物安全生产及火灾隐患,切实提升我县文物消防能力。(三)继续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四)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五)配合省考古队对寨沟遗址、瓦窑沟墓地进行考古发掘。2025年继续完成M1、M5、M9的发掘,新开展M4、M6、M7的发掘工作。(六)对县区基本建设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七)积极配合陕西省文物局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八)争取市级保护单位石台寺魁星楼的维修加固工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