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城区> 咸阳市渭城区文物保护中心

咸阳市渭城区文物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15:33
单位名称 咸阳市渭城区文物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管理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管理、保护,破损文物修复,流散文物征集。
住所 咸阳市文林路9号
法定代表人 刘征兵
开办资金 3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渭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6万元 31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渭城区文物保护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涉及举办单位和开办资金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文旅局党组精心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指导,紧紧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全力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验收通过。该项目2023年10月份开工,同年11月20日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同年12月11日,区文旅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2024年2月份,区文旅局申请咸阳市文旅局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4月份,市文旅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验收结果合格。12月20日,省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最终评估验收。二是青铜器修复项目有序推进。3月26日,按照区财政局要求,3月份至4月份在省政府采购网对修复项目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意向公示。4月2日,对代理公司进行实地考察,4月15日,邀请三名专家完成了对该项目修复方案的技术参数的论证。按照区财政局要求,6月14日,将采购项目计划申请等相关资料上传省采购网。7月17日,在省政府采购网进行公开招标,7月30日,经过竞争性磋商方式,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中标,并签订服务合同。经过前期充分沟通衔接,10月份,青铜器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先后完成了待修复文物3D扫描,样品采集实验等。11月28日,待修复文物已经移交省文保院进行X光检测和分析污染物结构等工作。三是有序开展文化遗产专项集中整治。根据中省市区关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文件精神,我们及时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进一步制定学习计划,细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先后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决策部署和区文旅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精神,同时,按照工作步骤、时间节点,对标对表,全面排查文化遗产领域腐败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党纪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按照全区党纪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及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警示教育记录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零容忍》等,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入脑入心。集中学习12次,自主学习20余次,抄写学习笔记4万余字。同时,10月份完成区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调研点接待和汇报工作。集中学习12次,自主学习20余次,抄写学习笔记4万余字。五是文物宣传工作卓有成效。3月5日,配合团区委开展2024年陕西省“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青春志愿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让文物走进新北小区,走近群众身边,4月15日,走进道北铁中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此活动报道于4月17日省文物局网站刊发。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开展“我和文物有个约定”宣传活动,组织100多名师生参观文博馆并开展相关活动。唐代青釉双龙系瓷瓶、秦双龙交汇纹画像砖、朱雀踏龟衔顶博山炉、西汉错银禽兽纹红铜壶等4篇信息被学习强国刊发。5月14日,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纪录片《北周皇帝死亡之谜》有关“北周天元皇太后金印”视频。5月28日,配合完成“渭城朝雨”栏目馆藏文物相关视频。天元皇太后金玺、错银禽兽纹红铜壶、鎏金熊鎏金龙等4篇视频被区融媒体中心刊发。六是文物保护工作安全规范。认真落实文物安全各项工作,定期召开全干会议学习生产安全文件及相关会议精神,加大对文博馆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实行二十四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白班晚班实现无缝对接、做到交接班有记录,进出库有登记,巡查有痕迹。每周一组织人员对库房展厅的电路和消防情况进行常规巡查,每月对库房展厅进行细致安全检查,并对查找出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各项巡查工作及隐患整改落实记录,加大督查检查力度,不定期抽查值班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同时,对展厅文物藏品进行调整,制作文物铭牌。截止目前,安全检查23次,节假日抽查3次,观看安全警示片2次,排除安全隐患1次。11月19日至23日,抽调6人次配合局机关完成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渭城区文物普查工作。七是意识形态工作稳步推进。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把举旗引路转化为明确规范、完善机制的各项举措,把守土尽责落实到政治把关、选人用人的具体工作上。同时加强阵地建设力度,及时掌握新情况新动向,把好政治关,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信息管控,选派专人定期做好负面信息的搜索排查,对苗头性的问题或隐患及时化解,并及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舆情随时掌握、妥善处置。将《党员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制度》作为意识形态规范行为的准则,以舆情防控典型案件为鉴,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互联网、微信、微博、QQ以及自媒体等平台,坚决抵制社会负能量信息或诋毁党的负面言论,做到不听信、不转发、不评论、不发布,对于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出现的歪曲言论、诋毁中央等内容,做到不造谣、不信谣,敢向不当言论发声、说不。同时将干部言行纳入监管范围,做到了日常工作不松懈、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八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与文物保护工作同部署、同推进。领导班子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特别是支部书记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五个一”制度,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完善从严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元旦、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要求全体人员认真执行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并进行自查填写《党员干部职工节假日期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廉洁过节自查报告表》50多份。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重点强化集体防控,班子成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相互提醒。通过紧盯权力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节点,逐步形成了权力运行监控的完整链条,做到权力运行到那里,跟踪监督就到那里。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局党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一是文物库房和文博馆面积过小,业务开展受限。二是由于人员编制限制,一直处于超编状态,文物专业型人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2025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青铜器修复项目工作,为展厅文物调整及外出展览做好准备。同时,与省文保院协调,将库房部分有展出价值的残损陶俑和残损的龟甲盾及青铜鬳梳理后及时进行修复。二是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三是加大与兄弟县区文保单位交流学习机会。四是做好新版《文物保护法》学习和宣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