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乡县政府采购预算评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政府采购和预算评审提供支持和服务。业务范围:政府采购管理和实施;工程类预算评审。 | |
住所 | 西乡县文昌路中段(县财政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杨倩 | |
开办资金 | 48.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乡县财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77万元 | 8.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加强政采队伍制度建设,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益。2024年,我中心切实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全面落实“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履行好采购人主体责任,不断规范运行体系,强化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全力做好采购服务,提升了政府采购工作全流程的规范化水平,圆满完成了全年地方政府采购信息统计管理系统信息统计工作。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贯彻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考核办法》相关细则,将政策功能的重点从交易环节前移到需求编制环节,贯彻落实预留份额、价格扣除、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单位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和资金在促进经济稳增长、惠民生等功能作用,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全年组织了30场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场采购活动,共计250余家企业享受了优惠政策,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额占比95.33%。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进一步简化手续、压缩环节,降低政采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政采活动参与门槛。全年政采项目公示公告均在陕西省政府采购网站发布,发布率达100%;全面推进政府采购交易、服务监督操作全流程电子化,让采购人办事服务更便捷;不断扩大采购人自主权,采购人可结合项目特点,自行选择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履约验收强监管,健全完善闭环机制。2024年,我中心积极探索标后履约监管模式,严格把控政府采购“最后一公里”。通过不断强化各主体政府采购“全过程”理念,有效杜绝采购人“重采购、轻验收”观念及履约验收过程的“形式化”,确保标后履约检查项目100%顺利实施。全年共计对中小学校营养餐供给、公安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基层派出所升级改造、防汛应急物资储备等7个项目进行了初步验收,对政府采购履约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进一步压实了采购人的主体责任,切实提高了政采项目履约验收质效,建立健全标后履约监管的长效闭环机制。注重事实依据,强化管理提升评审效率。坚持“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财政评审理念,坚持所有送审项目实地踏勘、现场复核,做到以实计项、以量计价,有效遏制虚报、高估和冒算。围绕“重要业务、重大风险、重点问题”等方面,组织多方开展座谈会进行磋商,通过集体会商明思路、知方向、晓重点、避风险,不断提高评审质效。严格规范评审标准,以国家或行业有关计量、计价、计量定额标准为准绳;严把“造价关”,对涉及漏项、工程量计算错误出入较大、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等其他非主观错漏的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做到合理编制项目预算;严格执行初审、复核的审核流程,保证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全年组织现场对账28次,进一步提升财政评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注重业务学习与交流合作,推进评审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中心实地到参与评审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了走访座谈,通过实地踏勘办公场所、翻阅管理制度章程、与公司主要负责人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公司运营、管理服务等情况。同时要求评审公司做优做好服务、明确业务流程、强化沟通对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从业人员综合协调能力,以专业的能力、精湛的业务、严谨的态度、确保高质量完成我县委托的评审业务。组织召开2024年度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座谈会,召集12家项目评审中介机构,紧扣评审中遇到的问题,从图纸识别、工程量算、定额套用、计价取费等方面,就我县今年已经评审、实施的部分项目进行交流座谈,提出一系列工作建议。组建专家库,有效提升事前绩效评价内涵。面对新任务,我中心勤学善思,主动沟通汇报,与水利、住建、交通、信息化等部门单位沟通,建立事前绩效评价项目专家库。针对不同项目,邀请一定范围的专家全程参与论证,从立项的科学性、项目的可行性、资金的有效性等不同层面,与建设单位进行反复沟通,全年组织专家论证和现场踏勘3次,对不动产信息登保、城市排洪闸门应急改造等3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支持结论,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2024年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充分发挥了公共财政优势。同时注重扶持本地企业,促进了地方小型企业做大做强,扩大了政府采购的影响力。全年组织实施政府采购项目32个,完成采购预算资金为1458.91万元,实际采购支出1350.14万元,节约预算资金108.77万元,节支率为7.45%。2、2024年预算评审围绕我县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了项目预算评审质量,大力提升了服务水平。全年共组织实施水利、农业、校舍提升、市政、道路、桥梁、尾矿库治理等177个项目,送审预算资金103488.72万元,审定预算97874.25万元,为政府节约了财政资金5614.47万元,平均审减率5.4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专业不够,采购人、供应商、建设单位等认识不足。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不熟悉,对采购活动组织程序一知半解;缺乏预算评审专业技术人员,基层交流学习不足,干部队伍建设不完善,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是基础薄弱,工作效能发挥不足。我县政府采购信息化相较于其他地区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程度,信息化的使用效率低下,信息技术知识欠缺。2、改进措施:一是提高采购评审工作专业技能,提高采购人、建设单位、供应商、评审专家、中介公司多方的思想意识,加大法规业务方面的培训力度,组织交流学习活动,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二是持续落实年度采购信息全过程公开,积极搭建我县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健全完善评审预警防控机制,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四、下一步工作措施1、全面推进电子化交易。加快建设电子化交易评标室,全面搭建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系统平台,预计在2025年6月底前逐步开展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工作。通过强化内控管理和制定业务流程、完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设置专人专岗和熟悉操作流程,从制度建设、硬件建设、人才建设三个维度上布好“一张网”、下活“一盘棋”,保障政府采购程序更严谨、更标准、更规范,高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信息化建设。2、做好做实政府采购。一是积极参与我县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二是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以及各项财政公共基础投入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政府采购职能。三是加强供应商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配合县纪检监察部门、县局综合股对近三年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巩固采购成果。四是积极配合县局各业务科室做好项目资金管理中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管理和采购工作。3、加强政采培训交流。一是组织政府采购领域供应商座谈会,邀请供应商代表就如何改进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交流讨论,积极探索政府集中采购提质增效的新路径、新办法。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政府采购政策及操作流程业务培训,对各单位进行宣传指导,使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切实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充分认识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三是树立防范自律意识,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全面自查操作执行、档案管理等方面业务,以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开展政府采购工作。四是邀请县局定期对政采业务办理和政采政策执行进行监督检查,提升中心政采业务能力和水平。4、规范预算评审业务。提高预算评审中心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完善业务流程、内控制度和评审三级复审制度,对评审业务实现全过程监管,构建公开、透明、责权明确、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强化评审业务的“传帮带”,督促干部注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在事情上打磨提升,让年轻干部尽快熟悉流程、熟悉业务、独立处理业务。5、加强评审中介机构的管理。继续坚持对评审中介机构的阶段性考察,对每一个评审项目量化考核打分,在每一个财政投资项目中实际检验评审中介机构的业务专业能力。对委托的评审业务定期进行复盘,从工作效率、业务能力、综合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用制度规范评审程序和控制评审风险,用制度保障评审质量和效率。6、完善制度和流程。结合财政投资项目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建立评审专家库,吸纳社会各投资领域的技术权威,参与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为财政评审做好先期把关。推行“一季度一研判”,组织建设单位、中介机构会商沟通,查找制约项目推进的因素,着力破解评审中的问题难题。建立重大问题约谈制度,针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建设单位进行约谈,对评审业务出现问题的中介机构公司进行约谈,双向发力,切实把好政府投资“闸门关”,筑牢财政资金“防护墙”。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