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山阳县> 山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山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14:37
单位名称 山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转化科研成果,带动企业发展经济,实施全县统筹科技资源发展规划,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组织科技成果推介,开展全方位的技术转移服务,面向企业提供科技管理咨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助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申报等。
住所 山阳县县域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四楼
法定代表人 曹博
开办资金 8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山阳县科技和经济贸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86万元 12.86万元
网上名称 山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11月21日完成了法定代表人、举办单位两个事项的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山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虽然经历了机构改革、调整了主管部门、锐减了业务干部,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毅然决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是加快主体培育,推动科技赋能。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推动创新主体增量提效。召开了全县科技工作会议,对2023年1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奖补兑现,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和入库、认定工作。2024年培育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13家,高企申报7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申报认定省级瞪羚企业1家,争取省级奖补资金20万元;完成30家规上工业企业2024年科技研发费用报表工作,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跃升到0.66;完成技术合同23份、项目63个,交易额达到7953万元。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引领技术创新。征集2024年各类技术攻关需求4个,2025年关键技术攻关需求6个,围绕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组织瑞裕公司和迈思普公司申报省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个,争取资金200万。积极牵线搭桥,组织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商洛学院等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企业解决了“卡脖子”技术,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协助山阳高新区申报省级科技孵化基地1个;建立研发机构5个,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试验示范站2家,申报“科学家+工程师”项目4个,为企业技术创新,破解技术难题提供有力保障。四是持续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出台《山阳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印发了2024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重点任务分解清单等政策文件,组织各成员单位认真进行查漏补缺,有力有序推进工作,确高质量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强化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强化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组织申报省级技术经理人10名,市级技术经理人26名。推荐省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典型案例3例;协助山阳高新区申报省级科技孵化基地1个;建立研发机构5个,申报“科学家+工程师”项目4个,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示范试验站2个,为企业技术创新,破解技术难题提供有力保障。五是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争取国家科技特派团1个,省级科技特派团2个,“三区人才”28名,积极申请市级“科技副总”6人,对第七批县级科技特派员进行了全面综合评价,已经县政府同意,以县政府办名义印发了选派第八批县级科技特派员的通知,扎实妥善安排55名县级科技特派员入驻重点村(社)、重点企业、产业基地,助力山阳各行各业在科技创新工作上再上新台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一是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引发了《《秦创原(山阳)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文件,为加快融入秦创原驱动平台提供政策保障,组建了人才驿站、博士工作站、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3个办公室,为全县科技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二是加强“两链”高度融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化校企合作,增强科技引领,征集2024年各类技术攻关需求,2025年关键技术攻关需求,围绕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为企业解决了“卡点”、“堵点”技术。61篇科技信息在市科技局网站发布,6篇在省科技厅网站发布。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三是加强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助推乡村振兴。争取国家科技特派团、省级科技特派团、“三区人才”,积极申请市级“科技副总”,选派第八批县级科技特派员,全年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00场次,培养乡土人才50名,引进新品种20个、新技术12个,新工艺8个,带动18个镇4000余户人均增收1000元,助力山阳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县科技创新基础底子薄,要在全市名次占到前列很不容易;二是没有经费支持,对企业没有刺激作用,工作推进难度很大;三是我中心的人员力量薄弱。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快融入秦创原建设。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促进传统产业更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产品链、产业链。持续开展高校进企业活动,邀请西安交大、商洛学院等高校来山调研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卡脖子”技术难题,组织企业与高校、专家人才等精准对接。引进秦创原创新成果,与我县市场需求无缝链接,提升我县的产业品质和效益。二是建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引导科技型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引人才、以平台带产业,促进创新要素有效聚集,增强县域创新能力。以项目为支撑,鼓励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在秦创原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引进优势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协调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等普惠政策,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推动创新主体增量提质。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紧盯考核目标,集中精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针对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对标对表,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力争完成年度目标责任。二是继续推进“秦创原”建设工作。1.以山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众创空间为载体,以瑞裕电子、圣美展景等为龙头,以电子元器件、光学玻璃等产品为依托,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为企业申报高企创造条件。2.继续推进“政产学研金”有机结合,搭建人才、技术与企业的桥梁纽带。3.积极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学习兄弟市县先进经验,加强我县秦创原建设工作。三是提前布局,为下一年度工作做好铺垫。借鉴先进经验,“跑市进省”对接汇报,在钒、电子产业、生物医药、康养等方面策划包装项目,带着政策到企业调研,带着企业与上级对接,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为下一年度工作打好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