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山阳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交通运输工作法律、法规,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畅通;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组织协调,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经营行为的监控;智慧交通和交通大数据等信息化建设;道路(水路)运输行业行政执法;组织协调辖区内国省干线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城市客运等领域的行政执法。 | |
住所 | 山阳县城关街道滨河路3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屈传新 | |
开办资金 | 405.7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山阳县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2万元 | 43.8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山阳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交通运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定期开展执法学习,提高执法人员专业水平。由安全法制股牵头,定期组织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法规的集中学习活动,努力提高一线人员的执法水平。所有行政执法案件案卷制作过程中,由安全法制股负责把关和审核,对重大案件召开集体会议讨论决定。2.持续深化货车超限超载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公安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联合公安交警、路政等部门开展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整治,加强路面执法检查和非现场案件立案查处,全县因超限超载引发的事故率持续下降,道路完好率逐步提升,严重超限和改装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24年度,累计出动执法车辆1268辆次,出动执法人员3800人次,发放执法宣传彩页15000余份,受理“12345”平台反馈投诉问题62件;立案查处不按许可线路行驶案件1起,无证运输行为12起;查扣非法营运“黑车”16辆次,“三轮拐的”85辆次。强化路政管理,累计巡查公路18000公里,累计查处各类路政违法案件34件,清除路障118处776平方米,立案查处超限运输车辆37起,卸载货物820吨,案件结案率90%以上,农村公路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3.持续强化非法营运车辆治理。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法监督”的原则,加大对交通运输领域各类非法营运和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了“打击一批、规范一线、教育一片”的目标,促使全县道路运输市场向着规范、有序、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4.全面加强路域环境治理。开展日常路域环境治理行动,深入推进交通执法领域打非治违,严厉打击超限运输、非公路标志、占用公路及用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日常治理成果,服务公众安全便捷出行。5.严格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持续深化人盯企业(单位)安全生产包联责任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对系统内8家客货运企业、4家驾培机构、2家水上企业,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实行股室(中队)分片包抓,齐抓共管,形成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格局。会同公安交警加强“两客一危”执法监管,组织对7家客运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12次,对公交、出租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12次,开展燃气安全生产执法检查5次,对3家驾校进行安全执法检查10次,对2家水上企业开展执法检查6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我县道路运输行业非法经营、超限运输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净化,有力地保障了道路运输市场的稳定有序。通过路域环境巡查,依法处置损坏公路路产行为,及时消除公路运输安全隐患,确保了公路畅通、安全。三、存在的问题1.执法装备需要配合,执法车辆有2辆使用期限超过10年,车辆老化。2.执法队伍人员不足,无法将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基层运输市场监管滞后。3.执法队伍专业素质、执法能力需要不断的加强培训提升。4.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财政没有预算办案经费,行政执法工作受经费制约因素较大,工作开展步履维艰。四、改进措施1.向财政局和公车办申请,报废和更新2辆执法车辆。2.积极与人劳部分沟通,增加公益岗位,聘任辅助人员执法,将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实行包抓片区模式。3.按照《行政执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培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4.向上级部分和县委政府汇报行政执法经费问题,寻求执法经费保障。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建立执法规范化长效化机制。一是建立了日常联系机制,与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协同配合,强化沟通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建立交通运输管理信息互通互享,加大交通运输管控力度,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常态化管理。二是建立优势互补协作机制。实行执法力量相互支援,对违法行为相互劝导移交。三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与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违法信息相互传递,强化管理力度,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四是交通行政执法案件与司法对接建立长效衔接机制,增强强制手段。2.坚持落实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一是充分认识实施“三项制度”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执行“三项制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在行政执法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良好形象上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全面加强执法信息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跟进和录入执法信息。同时,在执法过程中,全面履行亮明执法证件、告知权利义务和出具执法文书等工作职责。三是建立健全执法过程记录保存、管理、使用等制度,在调查取证、查封扣押、强制拆除、送达执行等关键环节全程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坚持定期组织对执法案卷及检查记录进行集中评查。此外,督促指导合理配备和使用执法装备,并做好音像记录与文字记录的有效衔接。四是完善法制审核制度机制,督促指导执法人员对执法主体、执法程序、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行政处罚裁量情况、执法文书等进行审查,努力做到应审尽审。同时,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使机构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审核任务相适应,确保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落到实处。五是适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实务专题培训,重点对行政执法综合法律知识、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进行专题学习和讲解,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自身业务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3.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活动。一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区域,要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二是继续加大对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警示教育一片,形成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三是紧盯重点车辆,强化源头管理。大队紧盯“两客一危一货一面”等重点车辆,严查包车违规经营,客车班车不按规定的线路、班次行驶,不按批准的停靠站点停靠,出租车不打计价器,宰客、甩客,危险品、普货从业人员无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55吨以上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私家车非法营运行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