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

志丹县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14:38
单位名称 志丹县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全县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等统一战线工作;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方针政策;联系宗教界、少数民族界、侨界、港澳台界代表人士,推动文化经贸交流;联系全县爱国宗教团体,指导团体建设、权益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管理。
住所 志丹县城南残疾人事业综合服务楼5层
法定代表人 雷建国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志丹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48万元 5.73万元
网上名称 志丹县民族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以民族宗教工作检查督查为契机,紧紧围绕“民族宗教无小事”工作大局,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宗教规范化管理,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矛盾纠纷,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了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一、以民族宗教检查督查工作为契机,加强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为全面深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检查督查自查整改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对照任务清单,及时自查整改。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召开协调交办会,印发了《实施方案》和《工作任务及责任清单》,明确自查整改任务及时间节点。二是严格贯彻落实民族工作“两个纳入”、宗教工作“四个纳入”要求,全面纳入到位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三是全面加强学习宣传,全年组织召开了2期县、镇、村三级干部民族宗教政策培训会,2期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教职人员)培训会。今年以来印制了《民族工作干部应知应会》《宗教工作应知应会手册》《宗教工作政策法规100问》800册,全部发放给各镇(办)、村(社区),要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业务干部、村支部书记等人手一册,做到随学随看。各镇(办)也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培训纳入镇村两级干部培训计划中,全年累计开展专项培训13次。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涉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结合安保维稳工作,积极和网信、公安等部门对接,共同分析研判涉民族宗教领域网上舆情,开展了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经全面排查,截至目前,我县未发现有关问题。二、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认真排查宗教领域各类风险隐患,全面做好民族宗教各项工作(一)民族工作方面1.提高思想认识,周密安排创建工作。我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志丹县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的实施方案》《志丹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创建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在全社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宣传氛围。2.加强宣传教育,多措并举开展宣传。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宣传月活动,研究出台创建方案,各中小学、社区、镇(办)、宗教活动场所等通过办专题黑板报、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举办公开课、开设民族团结大讲堂、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大力营造宣传教育浓厚氛围。活动期间,全县累计散发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5000余册,开展民族团结大讲堂3场,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等若干次(期),发放“少数民族便民服务卡”20余张。3.以创建促进工作,确保民族领域团结稳定。一是对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积极协调公安、社区等相关部门,对户籍在我县的少数民族人口及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进行了详细摸排,对排查出的少数民族群众全部建立详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给他们发放了少数民族便民服务卡,方便精准服务。二是及时协调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诉求,今年接到回族群众反映子女上学问题1次,在了解情况后及时予以协调解决,顺利就近入学。(二)宗教工作方面。1.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宗教界的思想政治引领。一是扎实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召开了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教职人员)宗教政策法规培训会,深入场所、镇(办)开展宣传活动,发放政策法规宣传资料300余册,宣传单500余张。二是严格贯彻落实《延安市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职责清单》,将文件转发给各相关部门、各镇(办、中心)、各村(社区),明确县、镇、村三级各自工作职责。同时,县委与各镇(办)党(工)委书记、各镇(办)党(工)委书记与各村支部书记分别签订了《宗教及民间信仰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面夯实两级责任。三是组织开展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周系列活动,期间组织了1次主题升国旗仪式活动,特邀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白云云举行了1场“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带领宗教界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教界人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四是组织宗教界深入杏河镇小沟村5户贫困户家中开展慰问活动,送去米面等生活品,让他们感受到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来自宗教界的关怀。2.突出摸排整治,扎实做好宗教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宗教领域建筑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通过部门联动查、镇(办)主体查、场所自己查的方式,经镇村两级鉴定,全县4处宗教活动场所共24栋自建房全部为A级,53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212栋自建房(含戏楼、生活用房等)A级181栋、B级31栋,其中鉴定为B级的已做动态监测。二是开展全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治理成果进行“回头望”工作,通过镇(办)自查、统战(宗教)部门抽查的方式,对全县2019年治理以来状况进行全面自查整改,未发现新建及“死灰复燃”现象,持续巩固了治理成果,确保不发生乱修滥建行为。3.开展“三个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一是继续开展崇俭戒奢教育活动,印发了《关于在宗教界持续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育活动的通知》,设置了自查台账,对照四大问题进行全面自查整改,未发现问题。二是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创建活动,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召开了消防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推进会,现场检查指导了消防设施及操作要点。4个场所全部建立消防检查登记台账,重新制作了消防安全“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公示牌,定期开展消防和火灾安全检查,共整改裸露电线200余米,更新灌粉灭火器9个,新配灭火器12个,配备微型消防站3个,撤出道观香楼15个。对照标准,目前全部达标,紫金山道观被评为示范场所。三是继续开展“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总结上一年创建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印发创建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创建工作。针对4个宗教活动场所存在的“四进”老旧、数量少的问题,我们统一给各宗教活动场所及大型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制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宗教工作“九个必须”、反宗教极端思想等宣传牌匾68个,全面提升“四进”质量。通过验收,紫金山道观被评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其他3处宗教活动场所并评为“四好”宗教活动场所。三、2024年工作打算虽然今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民族宗教领域持续保持团结友爱、和谐稳定态势,但距离上级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升。2024年,我们将继续求真务实履职尽责,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和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举办三级网络干部培训班,以学促干,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继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创建面,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经常性开展摸底排查、谈心谈话活动,充分掌握困难需求、了解思想动态。三是继续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持续巩固“五好”创建成果,引导宗教界牢固树立崇俭戒奢理念,深入开展反宗教极端思想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抵御渗透能力。四是督促镇(办)继续加强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日常监管,加强财务监管,规范活动、审批等程序,引导自我管理,并持续做好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治理巩固工作,盯紧看牢,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新建滥建,防止“死灰复燃”。五是做好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依法妥善化解涉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持续做好非法宗教排查整治工作,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绝不给生根发芽的机会。六是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将消防、建筑物、防洪防汛等排查整改经常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保障宗教领域重大活动的安全,做到活动前有手续、活动中有监管、活动后有经验总结。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