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宁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14:37
单位名称 宁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业务范围:种植业技术、新型农机具、农作物及果树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管理,技术宣传培训和开发服务;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农业植物检疫,农用药械管理与服务;土肥水技术推广、资源监测与开发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果业产业规划、技术指导与服务,相关信息及产销配套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羌州路中段69号
法定代表人 赵忠东
开办资金 222.4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2.46万元 222.4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以试验示范为先导,强化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扎实推进粮油绿色高效提单产行动,主推玉米“一增三改552”高产栽培技术,全县建玉米百亩技术攻关田20个2105亩,10个千亩高产示范方1万亩。主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大豆“全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全县建大豆百亩技术攻关田20个2790.5亩。主推“两增一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汉源街道办石墙院村、西沟村各建1个水稻百亩技术攻关田230亩。同时,突出抓好秋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党政推动“四个田”建设,为示范点配送复合肥10吨、尿素11吨。在燕子砭镇中坝村岛湾村建立玉米螟性诱集群诱杀试验示范片100亩;胡家坝镇罗家河村建立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片500亩;铁锁关镇建立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点1个(面积30亩);在汉源街道棋盘关村建立猕猴桃、小杂果病虫草综合防治示范点各1个。在汉源街道办黄坝驿村四组开展6个小麦品种对比试验1个;在舒家坝镇宝珠观村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1个,引进11个新品种;在汉源街道办黄坝驿村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带型模式试验1个;在汉源街道办二道河开展水稻区域试验两组、在黄家梁开展生产试验两组;在巴山镇石坝子村开展玉米品比试验1组72个品种;在舒家坝镇舒家坝村建大豆品种示范点1个1.5亩,种植16个大豆品种;完成杂交油菜制种4000亩;开展了马铃薯植保贡献率测算试验及大豆一喷多促效果评价试验,为准确评价植保工作及一喷多促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因地制宜开展传统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配方肥肥料利用率试验、配方校正试验、新型肥料对比试验等4个。(二)深入推进减肥增效,强力普及土肥关键技术。制定发布《宁强县2024年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2024年宁强县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聚焦玉米、水稻、油菜、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和茶、果、蔬等经济作物,开展“三新”集成配套,推广施肥面积约38万亩,开展“三新”技术示范2000亩。在燕子砭镇岛湾村开展油菜机收脱粒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示范推广,在汉源街道办石墙院村、七里坝村、阳平关镇三道河村开展小麦机收减损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粉碎还田示范推广,在大安镇桑树湾村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开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在汉源街道办石墙院村、汉水源村、高寨子街道办何家院村等镇村开展水稻机收减损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示范推广2万多亩;成立服务指导组深入镇村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技术指导,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秸秆粉碎还田3.1万多吨、堆肥沤肥1万多吨、饲料化3.5万多吨、基料化1.12万多吨、燃料化0.5万多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防控,维护农业生产安全。一是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按照省站农作物病虫监测规范和重大病虫监测要求,全年共上报各种病虫资料48期次293份,发布病虫情报8期450余份,病虫中短期预报准确率85%以上;二是加强草地贪夜蛾调查外来生物监测与防控工作,安装性诱捕虫器20个,设立性诱监测点6个,灯诱监测点1个,自动化性诱监测点1个;出动95人次调查10个镇街45个村1400余块玉米田4200余亩次,储备应急防控药剂500公斤;三是依托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项目,及时采购病虫绿色防控药剂3000余公斤,下发给相关镇(街)及农业经营主体。在燕子砭、阳平关镇建立小麦病虫综合防控示范区5000余亩;在大安、阳平关、代家坝等小麦条锈病重发区完成小麦条锈病春季防治2万亩次,完成穗期病虫一喷三防8.3万亩,累计防治小麦条锈病防治10.3万亩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小麦穗期病虫统防统治3000余亩、农田尺蠖统防统治4910亩、马铃薯晚疫病统防统治7810亩、水稻穗期病虫害统防统治2000余亩、玉米化控430亩,大豆玉米一喷多促统防统治6000余亩,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3%以上,较农户自防提高3.7个百分点。在病虫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的带动下,全县累计实施小麦病虫害防治22.5万亩次、油菜病虫害防治12.6万亩次、水稻病虫害防治20.09万亩次、马铃薯病虫害防治5.4万亩次、玉米病虫害防治12.2万亩次、大豆病虫害防治2.6万亩次,完成大豆玉米一喷多促6.9万亩次;四是认真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共计开展3200亩油菜制种基地田间检验及4600亩油菜制种基地播前检查,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8份;全年共计签发调运检疫证书34份。(四)强化产业技术指导服务,促进果蔬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托巩固衔接资金扶持,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合理流转土地,新发展李、桃等果园0.25万亩,改造提升老旧果园0.4万亩;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推广先进的栽培模式,带动坪溪河村、高寨子村新发展蜂糖李350亩,沈家坪村改良猕猴桃新品种100亩;大力完善基地基础设施,新建果品保鲜库1个120平方米、山地果园轨道运输300米;推广悬挂黄板、性诱捕杀、统防统治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6万亩,极大提升全县果品质量。2024年,我县水果种植面积4.739万亩(其中新建果园0.25万亩;以更新品种、土壤改良等技术完成老旧果园改造提升0.4万亩),全年实现果品产量2.758万吨。全年完成蔬菜种植完成面积5.87万亩,产量8.41万吨(其中高山蔬菜1.8万亩),现有蔬菜生产经营主体18家,现有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13家,开启了我县高山蔬菜规模化、精细化种植模式。(五)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和机械化综合利用全面完成。完成上级下达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指标51万元,已兑付资金50.982万元,兑付补贴机具344台293户;引进推广示范适用于丘陵山区新型农机具,推广新增各类农机具3千多台套,新增农业机械装备动力6千多千瓦;巩固扶持农业经营主体2家、农机合作社2家,开展“耕、种、收”农机化社会服务2000亩以上;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指导服务,全年完成秸秆粉碎还田3.1万多吨、堆肥沤肥1万多吨、饲料化3.5万多吨、基料化1.12万多吨、燃料化0.5万多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深入开展农机销售网点检查15余次;开展全县农机年检审验,审验拖拉机113台,签订安全责任书113份;新考(换)拖拉机驾驶证11人,开展农机安全检查20余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0.75万亩、产量8.27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0.64万亩、产量1.62万吨。全县蔬菜种植5.87万亩,产量8.41万吨(其中高山蔬菜1.8万亩);水果面积4.739万亩(其中新建果园0.25万亩,以更新品种、土壤改良等技术完成老旧果园改造提升0.4万亩),全年实现果品产量2.758万吨;完成上级下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51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3.52%,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7.92%,较上年度增长4.08%。全年共上报各种病虫资料48期次293份,发布病虫情报8期450余份,病虫中短期预报准确率85%以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因前期机构改革,单位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现有专业技术干部大多在50岁以上,技术干部老龄化、断层现象严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急需补充新生力量;二是镇村农技人员严重不足,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盘活系统内现有人员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大人员统筹及工作统筹力度,做到人员力量调配与工作承接相宜,采取退休人员自然减员腾编,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公益性岗位聘用等有效途径,积极补充新生力量;二是同镇街做好协调沟通,尽量保证专技人员的业务工作时间,同时加大技术试验示范力度,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解决群众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积极推动新技术推广应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扎实推进粮油单产提升行动,以粮油“百千万”丰产示范基地为抓手,狠抓技术落实落地,协同带动粮油作物单产大面积提升,加大良种良法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全县粮油生产水平。(二)持续提升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依托项目支撑和示范引领,重点抓好“精品果园”基地建设和高山蔬菜种植技术指导,达到“稳规模、夯基础、提效益、助增收”的产业发展目标。(三)持续推进农业生态环保成效。重点抓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常态化监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工作,确保农业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新成效。(四)持续开展农业机械推广应用。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基础,积极引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应用,扩大玉米、油菜等作物耕、种、收机械化覆盖率;强化农机作业安全监管,增强牌证机具年审力度,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