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山阳县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按规定接收本县现行与撤销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档案,收集(征集)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利用馆藏档案资料进行编研;做好来馆查阅利用的接待、查找和咨询工作;做好馆藏档案资料的统计和安全保管工作。 | |
住所 | 山阳县西河新区 | |
法定代表人 | 陆兴旺 | |
开办资金 | 21.9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山阳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98.91万元 | 826.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山阳县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山阳县档案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落实县委十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以“四个体系”建设为重点,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档案服务等工作取得新突破。(一)开展学习教育,干部作风得到转变组织开展了干部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和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以强化学习效果、完善机制、转变作风、强化落实为抓手,干部作风能力得到提升。抓管理强基础,“四个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强化治理体系建设,管理档案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召开档案工作推进会。6月份召开了全县档案工作推进会和业务培训会,6至7月,召开了两次档案资源普查工作培训会。二是开展常态化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三月归档月活动通知》,对20个单位档案整理现场指导,对涉及民生的民政、乡村振兴等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三是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大局。收集整理装订了县委主要领导2023年活动资料30余册。四是开展档案监督检查。成立四个督查组,对全县110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三合一”制度等工作进行了现场督查检查,对存在问题当场指出,下发了《督查通报》。五是做好“三合一”制度的审核编制工作。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馆藏不断丰富。一是注重“三重一大”档案管理接收工作。印发《山阳县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清单》,接收县支高办档案802件。二是加大档案接收力度,丰富馆藏。采取正常移交和提前移交的办法,同时落实接收进馆“双套制”,止11月底,共接收29个单位24599件档案,馆藏档案达到89113卷334652件。三是注重档案资料接收。接收《贺氏宗谱》《闵氏宗谱》11册,接收《中国共产党党史决议》手抄本10册。推进档案宣传利用体系建设,服务功能日益显现。一是“两基地一中心”作用日益显现。全年180余名中小学生、2000余名干部职工来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党纪教育。二是档案提供利用得到各方面认可。开展节假日预约查档、电话、微信等服务,至11月底,共接待利用者1803人次,提取档案2599卷件,利用1020卷1300件,复印6488页。三是做好编研开发工作。与县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编制了《红色山阳》资料,收集整理编印了《县委领导活动资料汇编》资料,编写档案利用实例20条。四是加大档案宣传力度,提升档案工作影响力。“6•9国际档案日”干部上街向广大市民宣传档案知识和档案法律法规。印制《档案工作手册》2000册,编发档案业务知识6期次。档案工作在各类媒体刊登宣传工作稿件34条篇。完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安全防线持续筑牢。一是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二是落实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档案“双人出入”制。三是完善档案安全防护设施。争取14.8万元,对库房消防、办公设施进行了更新更换。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争取省财政数字化专项资金50万更新了机房设备和软件,安排30余万资金对存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馆藏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3.3%。数字化加工54个全宗,扫描32.9万幅。二是加大力度录入电子文件目录,录入电子文件目录11495条。三是推进增量档案信息化建设。印发了《关于做好档案移交进馆“双套制”工作的通知》,接收数字档案11.4万幅(页)。做好帮扶村有效衔接工作,接续助力乡村振兴。1、明确职责扎实驻村。认真做好农户的收入监测、住房安全等排查活动,扎实做好安全维稳等工作,很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产业发展有序推进。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帮扶干部深入到西沟村开展了“进农户访民情解民忧”排查活动,七一前夕对村困难党员进行了慰问。7月19日水灾后,联合陕西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筹资3万多元对该村受灾户进行了慰问。(四)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及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全面加强。1、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印发党建工作要点,明确了党建工作任务。2、机关建设得到有力推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健康机关创建和关心关爱活动。3、党风廉政建设得到深入开展。认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了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主体责任清单,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制度,积极落实节俭廉洁过节制度。从严干部管理,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开展清廉机关建设。组织收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等,不断净化思想灵魂。4、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印发了《2024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意识形态工作清单》等,与职工进行了谈心谈话活动,调整了3名干部岗位,达到了促进工作的目的,2024年3月被县委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称号。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1、管理档案水平不断提升。一是6月份召开了全县档案工作推进会和业务培训会,6至7月,召开了两次档案资源普查工作培训会,安排强调了各项重点工作。二是开展常态化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三月归档月活动通知》,对20个单位档案整理现场指导,还对涉及民生的民政、乡村振兴等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三是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四是开展档案监督检查。于8月底至9月初,成立四个督查组,对全县110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三合一”制度等工作进行了现场督查检查,对存在问题当场指出,下发了《督查通报》,五是做好“三合一”制度的审核编制工作。经各部门、单位上报,县档案馆专人做好“三合一”制度的审核编制工作,各单位有了明确的档案收集整理标准,进一步提升我县档案管理水平。2、馆藏不断丰富。一是注重“三重一大”档案管理接收工作。印发《山阳县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清单》,今年已接收县支高办档案802件。二是加大档案接收力度,丰富馆藏。采取正常移交和提前移交的办法,同时落实接收进馆“双套制”,止11月底,共接收29个单位24599件档案,馆藏档案达到89113卷334652件。三是注重档案资料接收。接收《贺氏宗谱》《闵氏宗谱》11册,接收《中国共产党党史决议》手抄本10册,馆藏资源得到丰富。3、服务功能日益显现。一是“两基地一中心”作用日益显现。全年180余名中小学生、2000余名干部职工来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党纪教育。二是档案提供利用得到各方面认可。开展节假日预约查档、电话、微信等服务,至11月底,共接待利用者1803人次,提取档案2599卷件,利用1020卷1300件,复印6488页,受到各方好评。三是做好编研开发工作。与县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编制了《红色山阳》资料,收集整理编印了《县委领导活动资料汇编》资料,编写档案利用实例20条。四是加大档案宣传力度,提升档案工作影响力。“6•9国际档案日”干部上街向广大市民宣传档案知识和档案法律法规。印制《档案工作手册》2000册,发至各单位部门、各镇(办),全民档案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全县档案工作微信群,编发档案业务知识6期次。档案工作在各类媒体刊登宣传工作稿件34条篇。4、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和肯定。2024年2月,在市档案工作专项考核中位居全市县(区)馆第一;2024年3月,县档案馆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称号。三、存在的问题:一是业务指导工作有待加强,对各单位的档案管理、档案整理指导还跟不上工作需求;二是数字档案馆建设资金缺乏,同时缺少比较熟悉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四、改进措施:一要实施组织档案干部业务培训;二是与主管、组织部门协商,增加技术人员。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增强纪律观念,教育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拓展档案服务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档案服务社会水平。(二)加大力度做好档案接收工作。加大力度接收民生档案、征集收集珍贵档案资料,使馆藏档案结构日趋合理、丰富,不断满足群众需求。(三)做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启动工作。抓好“双套制”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在做好纸质档案接收的同时,还要做好电子档案的接收工作,做到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做好3个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指导、实施工作。(四)继续做好档案宣传工作。适时向各级领导、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取得各界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五)做好业务学习培训工作。组织开展馆内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档案整理、分类业务,学习电子档案、照片、音视频档案整理方法,不断提升干部业务水平。(六)做好档案执法检查工作回头看工作。县档案局(馆)于8月26至9月26日对各镇(办)、各部门的档案规范整理、“双套制”移交、“三合一”制度等开展了督查检查。计划于12月对档案督查检查整改工作情况进行回头看,强化档案工作基础。(七)做好档案安全工作。筑牢安全防线,严把接待利用关,狠抓安全值班,确保馆藏档案绝对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