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商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区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学生常见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 |
住所 | 商州区名人街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曹立龙 | |
开办资金 | 3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商州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8.93万元 | 199.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抓体系建设,创新推进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全市召开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后,我区第一时间召开推进会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率先派出77名专兼职疾控监督员、联络员(其中专职疾控监督员26名、兼职疾控监督员22名、疾控监督联络员29名)承担21家公立医疗机构的疾控监督工作,监督机构覆盖率达100%。截止12月底,已累计开展监督检查134次,医疗机构督查覆盖率达100%,检查发现问题线索120条,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抓慢病管理,打造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以居民健康需求为着力点,以紧密型医共体推进为抓手,以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范示范区为契机,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实施慢性病“防、治、管、康”综合防控措施,慢性病防治取得新成效、新进展。建立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部门责任分工,完善配套保障措施,有力保障防控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不断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建立慢性病死因监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慢性病登记报告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收集、整合、分析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资料,开展社会因素调查及危险因素监测,及时掌握全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计划提供数据保障。规范开展学生常见病、职业病、饮用水水质、食源性疾病、病媒生物等各项卫生监测,稳步推进地方病、布病监测和调查处置、麻风病疫情监测及防治工作。与综治、公安、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建立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开展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息工作,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治疗等工作。三抓防治核心,规范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紧扣“一个体系”,基本构建了以区疾控中心为主体,二三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上下联动、医防融合、部门协同的传染病防控体系。紧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印发了传染病、手足口病、出血热、疟疾、肠道、结核病、艾滋病、性病、丙肝等八项传染病工作要点,细化分解给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市区直医疗机构,各单位进一步细化方案,推动工作落实。规范开展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出血热、疟疾、黑热病、梅毒等性病和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流感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及应急处突工作,逐步规范寄生虫病固定监测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工作,各类传染病监测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四是抓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坚固屏障。我区现有预防接种门诊30家(预防接种门诊21个,产科接种点5个,犬伤处置门诊4个),标准化门诊建设率达100%,其中数字化接种门诊10家。每年对接种门诊资质和预防接种人员进行审验和业务培训,累计培训接种人员500余人,30个预防接种单位均达到审验标准。五是抓质量管理,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从“人、机、料、法、环”各方面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规范操作,紧盯慢病管理、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饮用水卫生等重点任务,持续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积极开展生活饮用水、食源性疾病、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传染病、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和健康影响因素等7大类检测项目,连续20年,多次参加中省市组织的能力验证(盲样考核),涉及地方病、饮用水、传染病、职业卫生、公共场所、食品检测等领域顺利通过考核,取得满意(合格)结果。(三)服务为民“暖心箭”,拉近干群距离。一是宣传先行,延伸服务触角。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原则,依托线上和线下传播方式,做好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工作。一方面,区疾控中心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结合全国高血压日、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月、全国爱牙日等主题活动日,乡村振兴、“周二民情走访日”深入辖区学校、社区、企业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开展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等宣传服务活动,为群众送健康保健、送预防服务、送政策法规。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商州疾控”公众号平台,通过科普动漫、健康知识问答、公益知识小视频、健康讲座等形式,激发群众学习热情,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倡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未雨绸缪,扎实做好灾后防疫。针对今年7月以来持续强降雨的情况,区疾控中心以“迅”应“汛”,实行“五个到位”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工作。组织领导到位。成立领导小组,提前统筹安排,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开展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进一步明确相关科室职责,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响应启动准备工作。监测预警到位。坚持24小时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开展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加强各种传染病、病媒生物、饮用水安全、食源性疾病及其它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分析。物资储备到位。安排专人负责清点、核查疫情储备物资,对储备不足和过期的应急消杀物资进行补充和清除,确保一旦发生洪涝灾害能够及时开展消杀工作。人员培训到位。第一时间组建现场评估组、健康教育组、饮用水监测组、现场消杀组、信息监测组、后勤保障组6个小组,落实落细防汛责任。先后就洪涝灾害后的灾情评估、消杀要点、水质检测、饮水卫生等内容开展3次专题培训和桌面推演,确保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突发卫生事件,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灾后防疫到位。“7.19”灾情发生后,我中心当即派出2组公卫业务骨干前往受灾严重的杨斜镇安置救助点指导卫生院开展消毒技术和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并加大消毒及水样采集,严格监测。同时,印制宣传横幅100余条,《洪涝灾害后健康宣教核心信息》《洪涝灾害后病媒生物防制》等知识宣传明白纸5000余份,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暴雨安全知识和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指导公众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三是聚焦民生需求,补短板、解难题。2024年,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及时处置犬伤和预防接种,通过深入调研、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检查验收,在原有区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2家犬伤门诊基础上,新建成商州区中医医院、市中心医院犬伤门诊,已全部正式投入运行。犬伤处置门诊为辖区群众提供24小时的动物致伤伤口处置、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和疫苗接种的一站式服务。城区4个接种门诊、5个产科接种点及3个犬伤处置门诊服务半径均不超过5公里,乡镇1个犬伤门诊、17个接种门诊均不超过10公里服务半径,功能分区合理,均能满足群众实际健康需求。二、存在问题一是机构合并还没有到位。按照省市要求,区疾控中心和监督所要在年底前完成合并重组,但目前人社部门还未下发相关指导文件,年底前合并还没有到位。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区疾控中心从2005年搬迁至现址,占地面积仅有1亩。对比其他兄弟县,可以说,我们商州的疾控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这块比较薄弱,也限制了我们很多业务的发展。三是服务能力还不够。中心目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2人,慢病科、传防科等重点科室业务繁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导致部分业务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推进缓慢。三、下一步工作谋划(一)加快融合,协同并进,形成发展“一盘棋”。积极争取卫健主管部门、人社部门、编办支持,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人员、职能、资源等方面深度融合,确保合并工作平稳过渡,强化疾控核心职能,打造“1+1>2”的强大合力,为构建我区更加完善的疾控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二)统筹谋划、积极争取,打造疾控中心“新面貌”。围绕中省市政策导向,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政府补一点、单位自筹一点、财政加一点”的方式争取项目资金,计划实施商州区疾控中心综合楼新建项目。同时,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厘清科室职能。强化科室履职边界清晰,提升服务效能。(三)紧扣主业,创新机制,提升疾控“四项能力”。以推进全区疾控监督员试点为契机,着力构建医防融合、协同一体化管理新体系。一是完善预警机制,持续提升监测预警和研判分析能力。二是健全应急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突能力。三是注重基础建设,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四是紧盯重点任务,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