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市场管理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对市场实施管理,为经营者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市场建设与开发,设施维护与租赁,市场信息咨询,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农贸市场内 | |
法定代表人 | 薛刚 | |
开办资金 | 2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经济贸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3.28万元 | 198.6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件》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市场管理与规划发展。加大了农贸市场的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市场运营的秩序。市场中心加强了对市场内经营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抽检制度,同时,通过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协作,共同为市场商户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2.加强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严禁一切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营。3.继续加强市场的市场主体准入管理,严格审核商户进驻市场的资质和合法性,确保市场商户的质量和形象。4.完善市场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与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5.为改善农贸市场的环境,针对市场商户诉求,对农贸市场进行一系列升级工程,我们加大了对市场内设施的维护力度,提升了市场设施的品质和档次。同时,还加强市场的卫生管理,提高了市场的吸引力。6.加强市场的日常监督工作,严格商品价格的哄抬和欺诈作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7.建设农贸市场电子化管理系统,提高市场的信息管理水平,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8.积极开展各类市场营销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市场购物消费,加强市场与农户和农产品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农产品直销,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值和市场竞争力。9.组织市场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市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的竞争力。10.加强市场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市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市场人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市场人员结构,优化人员配置,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素质。11.在农产品供应渠道多元化的进程中,菜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仍然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市民在购买蔬菜、水产、鸡蛋等商品时,依然首选菜市场,选择率在一半以上,因为菜市场经营方式灵活,蔬菜、水产等商品新鲜程度远远高于超市。菜市场设施简单,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所以降低了商品的成本,根据菜市场的特点和农副产品的自身特点,菜市场在目前情况下依然延续其主导地位。12.为促进产销衔接,保证农副产品的新鲜供应,我们为自产自销的农户提供了相应的便利条件,减免了相关费用,发挥多种蔬菜经营形式共存的良性竞争局面。在市场的进出口处还设立了公平秤,醒目处树立了《市场内七个起来》和《市场文明经营公约》公示牌,保障了市场内有序交易,为了更好的方便群众生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流动式受货车和直营直供菜店,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加强了市场交易的多元化,促进和扩大了农产品交易之平台。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农贸市场的运营促进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首先,市场为当地农民和小商贩提供了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这种直接的销售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同时,消费者也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其次,市场的对立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市场周边的物流与餐饮,清洁等服务也会因此得到发展,这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2.农贸市场管理和运营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市场的摊贩91户,从业人员为169人,市场管理人员为6人,安保人员2人,清洁工2名等。这些都是直接的就业岗位,此外,市场带动相关行业,如物流配送,餐饮服务等,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农贸市场不仅能提升地方经济,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支持,降低物业率。3.农贸市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购物环境,使得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购买到新鲜,价格合理的食品市场中的农产品通常比超市中的价格更具竞争力,这对低收入家庭尤其重要。同时,新鲜的食品选择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饮食质量和健康水平,农贸市场通过缩短食品的供应链,减少了食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更好地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和新的开放式。4.农贸市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社区互动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居民在市场中购物中,可以与摊贩,邻居进行交流,增加了社区的互动频率,这种互动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此外,市场的开放时间通常较长,适应了不同居民的生活节奏,农贸市场不仅销售商品,还是和传承地方的传统文化风俗。例如,市场内可能会有特色地方小吃,传统手工艺品等,这些都可以说外地居民和游客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市场的这种文化展示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提升了地方的文化影响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市场建设过于超前,许多地方基于对市场的片面认识,只重视市场实体,忽视市场的本质,一味夸大了市场对当地经济的引导及刺激作用,割裂了市场与生产和消费的内在联系。2.马路市场较多,既影响交通,易发生事故;又极易出现严重的脏、乱、差的现象,不便统一管理,加之场地有限,无法成集中的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联系供应的纽带作用,不能成为指导生产和消费的窗口,目前,整个市场交易面积效益很差,二楼、三楼、四楼闲置,无法充分发挥农贸市场整体使用,还有市场主体发育不良,作为农贸市场的主体是农民及个体商户,其经济实力极为有限,虽然他们中间大多为农村季节性和永久性的剩余劳动力,但由于其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市场经济知识缺乏,再加上自我积累的资金少,融资能力差,掌握的信息有限,故很难对农贸市场的供求,价格、流向等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正确应对措施。(二)改进措施:1.增加保洁人员,确保市场地面干燥整洁,增设垃圾箱,及时清理垃圾。2.重新规划摊位布局,增加过道宽度,缓解市场拥挤状况,对不合理摊位进行定期对商户进行服务质量培训,强调诚信经营。3.设立消费者投诉服务台,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严格执行农产品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每批农产品都有合格证明,增加食品安全抽检频率,对不合格坚决下架处理。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1.对农贸市场进行全面的规划,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域,确保市场的整洁、有序。提升硬件设施,打造一个环境优良,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农贸市场。2.建立健全商户管理制度,规范商户经营行为,提高商户的服务质量。同时,将定期对商户进行培训,提升商户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3.严格把关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管,确保消费者购买的食品质量安全可靠,将推进农贸市场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价格公示,交易记录,食品追溯等功能,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监管效率。4.提升市场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县城一流的农贸市场,提高商户和消费者的满意度,树立市场良好形象,保障食品安全,赢得了消费者信任,扩大市场影响力,实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