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户厕改造工作有序进行。一是改厕目标任务完成2000座卫生厕所,每个镇打造示范村1个。截止12月底完成改厕1985座,打造示范村15个;二是配合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对2023年完成改造的11630座厕所进行联合要收,验收合格10809座;三是改厕档案规范化。对漫川、板岩两镇改厕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培训。(二)、牵头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完成了122户农户分散利用和11户养殖企业社会主体集中利用调查,平台录入。2024年,肥料化利用31355.88吨、饲料化利用16076.48吨、燃料化利用5613.05吨、原料化利用3742吨、基料化利用0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3.38%。(三)、积极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工作。2024年全县各类农作物农膜覆盖面积2.605万亩,使用地膜77.665吨,棚膜22.5吨,其中,地膜玉米0.145万亩,使用量3.355吨,地膜马铃薯2.4万亩,使用量72.46吨,地膜烟草0.06万亩,使用量1.85吨,棚膜使用量22.5吨,农膜总体回收85.68吨,回收率达到85.54%。(四)、农村沼气工程安全使用达到预期目标。以大中型沼气安全为重点,对相关16个镇办开展巡回检查,抽查户沼60余座,对部分年久老化的易损件进行了更换,保障了用气安全;排查养殖小区沼气池48家,由于养殖业模式与市场发生变化,大部分已经报废或闲置;大型沼气检查15场次,签订安全运营管理责任书9份,发现问题1个,已要求限期整改。通过巡回检查,排查个别问题进行了整改,保障了沼气生产安全。(五)、落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方案。完成省级土壤、农产品监测点6个,市级加密点6个,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要求,严格监测点采样、制样、送样工作流程我县土壤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改善,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牵头工作有序推进。以深入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坚持风险管控,重点针对农业生态污染安全隐患,强化政策引导,落实有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牵头农业生态污染防治工作。(七)、以服务绿色发展为中心,做好可再生能源及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填报工作。为了做好数据台账管理工作,完善档案资料,一是录入了管理推广机构、服务体系、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农村户用沼气、沼气工程、生活污水沼气池、小型电源利用、产业发展、经费投入等工作台账。二是录入农业资源环境机构、人员、办公室设施与仪器、监测能力及工作进展情况、染事故及处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外来生物入侵防治、农业湿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覆膜投入及回收利用等信息填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一)、户厕改造工作有序进行。完成2000座卫生厕所改造任务,每个镇打造示范村1个。截止12月底完成改厕1985座,打造示范村15个;验收合格卫生厕所10809座。(二)、牵头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完成了122户农户分散利用和11户养殖企业社会主体集中利用调查,平台录入。2024年,肥料化利用31355.88吨、饲料化利用16076.48吨、燃料化利用5613.05吨、原料化利用3742吨、基料化利用0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3.38%。(三)、积极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工作。2024年全县各类农作物农膜覆盖面积2.605万亩,使用地膜77.665吨,棚膜22.5吨,其中,地膜玉米0.145万亩,使用量3.355吨,地膜马铃薯2.4万亩,使用量72.46吨,地膜烟草0.06万亩,使用量1.85吨,棚膜使用量22.5吨,农膜总体回收85.68吨,回收率达到85.54%。(四)、以落实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采用“深翻耕+优化施肥+秸秆离田”共计试点实施4018亩,严格管控面积98亩。完成国家、省级、市、县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农产品质量加密监测点6个,对全部样品进行检测,样品合格率达100%。三、存在的问题(一)、项目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单位工作的开展。(二)、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工作开展受限。四、改进措施(一)加强领导,夯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农业农村能源环保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和年度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农业农村环保与能源工作有序发展。(二)强化管理,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安排技术人员对全县小区养殖沼气全面走访,加强服务管理。二是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沼气安全工作,落实沼气项目村负责人、工程队责任人、项目业主安全责任,每项沼气工程监管人,确保无一例不安全事故发生。三是着力制度管理,规范项目物资发放程序,完善项目实施档案资料管理,确保项目持续有效推进。(三)注重学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农业农村环保与能源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深入相关政策,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使广大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全县农村改厕工作。(二)、抓好安全生产及沼气工程修复,指导户用沼气适时报废。(三)、做好耕地污染监测防治工作。(四)、配合乡村振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