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03-26 10:57
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做好泾河新城开发建设,打造大西安北部中心。统筹开展辖区经济建设、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相关职能;对辖区国土资源、国有资产实施规划、监管;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发展现代农业。
住所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大道中段产业孵化中心
法定代表人 薛峰
开办资金 200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6106.25万元 330472.23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政务 从业人数  3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经济指标稳健向好。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等均实现较高增速增长。(二)产业发展成果丰硕。全年签约各类项目106个,总投资额300.5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均有重大突破,如创瑞激光首次整台套自研装备出口,隆基乐叶获批链主企业,氢能产业形成全链条生态等。文旅产业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家,游客和旅游收入双增长;茯茶产业产量、产值、销售额大幅提升,企业发展良好。(三)重点项目推进顺利。所有在建项目手续办结率、开工率、入库率均达100%。隆基光伏产业园、隆基中央研究院等即将完工交付,多个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四)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全年新城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46家,入选高新技术企业拟认定名单330家,新增瞪羚企业2家、潜在瞪羚企业1家,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79家。技术合同交易61.29亿元,帮助科技企业融资5.85亿元,推动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突破。(五)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泾高城市通道建成通车,水、电、气、雨污水等管网建设全面推进,建成停车位和充电桩,泾河330kv变电站投运,泾河第六学校、第七小学建成投用,泾河医院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品质逐步提升。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一)社会效益文旅产业发展全年吸引游客743.92万人次,同比增长8.27%,区域旅游综合收入29.31亿元,同比增长8.31%。全年茯茶产业年产量6021吨,同比增长18.4%;2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全国茶业重点企业”。城市建设不断完善,泾高城市通道通车,水、电、气等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停车位、充电桩增加,变电站、学校建成投用,医院加快建设,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二)经济效益2024年泾河新城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同比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15亿元,同比增长13.4%;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06亿元,同比增长23.5%;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56.34亿元,同比增长23.8%;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3%;限上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同比增长22.4%。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全年新城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46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61.29亿元,帮助科技企业融资5.85亿元。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不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仍然艰巨,财政支出压力持续上升。2.作风能力仍需提高,干部员工主动作为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抓工作落实方面的作风能力还存在差距。(二)整改措施1.强化财政管理职能,统筹做好新城各项融资工作,牵头做好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做好各类专项债及各级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统筹做好新城本级及各集团的债务化解工作,确保新城债务风险平稳可控。2.持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干实事、干成事、干出彩,进一步强化干部管理,调动新城全体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善于发现好干部,用好好干部,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泾河新城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文旅、茯茶2个特色产业,加速形成1个千亿级、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全力打造西安“创新驱动新引擎、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城市品质新标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作出泾河贡献。力争全年GDP同比增长保持在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达到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保持在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以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