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职业教育中心(定边县实验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大专、中专、普师、普高、职高学历技术应用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大专、中专,普师、普高、职高学历教育及相关职业培训。 | |
住所 | 定边县定边镇长城南街东环路旁 | |
法定代表人 | 白慧 | |
开办资金 | 57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267万元 | 1054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定边县职业教育中心(定边县实验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26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体局的领导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扎实开展活动。一、2024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党建引领秉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1.加强学习培训,筑牢思想筑基。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全年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9次,专题党课3次,录制精品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4节,撰写心得体会140多篇,评选党员学习标兵9人,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2.完善制度保障,提升党建水平。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定《定边县职业教育中心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等制度,将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纳入领导年终考核。强化党建与教学融合,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3.强化组织管理,凝聚发展力量。一是规范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总会,坚持会前学法,上好每一堂党课。二是强化党员管理。建立党员信息档案,加强监管指导。三培养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7名。四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8次。4.群团携手共建,打造文明校园。2024年团委发展新团员285名,完成主题团课4次,开展志愿活动多次,提灯引路助力学生成长。(二)安全防线稳牢实,凝心聚力保平安。学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夯实筑牢安全防线。切实做到七加强: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管控;加强交通消防、校园欺凌、防震防火安全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加强“三防”建设;加强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坚持周检查、月督查的安全检查机制,随查随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完善制度,加强人员的管理,建立台账,细化环节监管;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强化日常管理与监督;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本年度,校园内未发生安全事故。(三)狠抓师资筑基石,强师兴教铸师魂1.师德师风常抓不懈。一是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本年度召开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会9次,规范从教行为。二是模范引领。学校评选出蔡源聪等23名师德标兵、白慧等13名先进教育工作者。三是重考核严监督。制定教育整治实施方案,督促自查,建立台账,及时整改,切实履责;同时签订承诺书,正己身践使命。2.教科研工作紧抓不放。紧抓培训赋能,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各类培训670人次。紧抓活动提升,常态化开展听评课等活动,教师参加比赛,获省市级奖励105项。紧抓常态化读书学习读书交流、撰写笔记。紧抓业务学习,研究高考强化业务学习。紧抓课题研究,2024年课题立项74项,结题57项。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真抓实干。本年度,培养5名县级教学能手,省厅审核通过“双师型”教师认定58人,新建县级名师工作室1个,安排示范课39节,举行名师送教活动3次。(四)德育润心严细实,笃志耕耘育桃李1.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一是严格执行班主任例会制度,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5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1次,加强指导和培训。二是进一步加强班务工作考核,修订了《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强化过程管理。三是组织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市县级奖励3项。2.学生日常规范和养成教育初见成效。本年度,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报告会、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系列主题教育100余场次,强化学生养成教育。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抓不懈。一是发挥心理辅导室功能,完成常规心理咨询。二是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师生心理档案和开展心理测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4.家校共育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和微信群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5.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行企业进校园—“盐州福”电商直播、安吉游戏专题讲座等职教周系列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田径运动会毕业典礼、新生军训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成立了29个学生社团,涵盖了文体科教等各个方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评选出优秀学生、十佳之星等152名,激励全体学生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五)弦歌不辍促教学,规范管理增实效1.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确保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规范使用教材,完善自编教材,统一教学进度,规范实施教学。2.立足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一是做好课堂常规管理,规范教师上课、辅导、集体备课等行为。二是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常态化检查教案作业,强化过程管理。三是坚持巡课制度,监督课堂教学。3.持续强化集体备课。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课程标准、高考真题,集思广益,根据学情优化教学设计。4.持续推行“精讲优练”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精讲优练”课堂教学模式,安排听评课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以考促教正学风。加强考风考纪,重视考试分析讲评,调整教学策略,补齐短板,精准帮教,切实提高课堂实效。6.加强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完成了学生入学注册、休学、复学、学籍信息变更、毕业登记和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六)加强数字校园建设,信息化赋能教学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定期检查并维修各班触控一体机等设备,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二是为1+X实训室安装各类教学软件,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提供保障。三是为实训中心接入了光纤,保障了网络安全正常运行。2.推动数字资源建设。一是继续和学科网、中职资源网合作弥补我校资源不足。二是做好学易云平台维护工作,资源库目前容量达2T。三是维护好校园局域网,资源容量达3T。四是持续做好照片采集工作,视频及照片数字资源容量达500G。五是迎接榆林市智慧校园评估验收,创建陕西省信息化标杆校。(七)后实为先筑根基,笃行实干勇担责1.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学生资助中心依照国家文件精神,精准对接学生需求,2024年为1259名学生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122.85万元。2.加强财务管理,规范采购流程。学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收支预算,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定期在公示栏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做到了财务、校务公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格固定资产新增、清查、报损工作,定期核对,做到了账账、账证、账实相符。3.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和校园维修。持续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对全校树木进行了修剪、浇水、施肥。合理安排学生锄草、浇水、清理垃圾等劳动教育23次,美化净化校园。完成水电维修80多次,消防、校舍、围墙等大小维修60多次,保证了各类活动正常有序开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普职融通共育英才,2024年毕业学生961人,秋季招生1197人,学校现有学生3170人。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本年度高考本科上线188人,其中普高上线152人,“三校生”单招上线36人。2.“双示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本年度,纵深推进“双示范”项目建设,5月顺利通过榆林市“双示范”建设2023年年度考核,10月高质量通过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双示范”建设抽查考核。“双示范”项目持续推进,申报了陕西省职业教育化学工艺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机械制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门在线精品课程,参与《化工设备基础》精品课程建设。3.校企、校校合作渠道继续拓宽。一是加强与宁夏昱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二是稳步推进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探索中高职合作办学新路径。三是10月参与菲律宾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合作项目,就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师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合作与其签约合作。4.“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育人模式成效显著。一是组织154名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二是完成了8个专业的1+x考证工作,306名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三是参加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获省市奖励23项;四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等培训项目,培训3587人次,服务社会的能力逐步提升。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实训基地服务社会的能力不足。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起点较低,基础薄弱,大而不强,还无法满足全县中小学生职业认知体验等方面的需求。2.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学校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造成专业教师结构性短缺。3.信息化赋能教学作用不够鲜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缓慢,信息未能共享融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度不高。(二)改进措施1.增强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多措并举,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实训室的建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2.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施“强师兴教”行动,引进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行业领军人才,优化“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优化师资配备。3.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夯实智慧校园建设基础,打造支撑有力、安全可控、智能高效的“云端职教”,构建集教学、管理等多个功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四、下年度工作计划1.聚焦三个重点,力争2025年高考再创佳绩。聚焦术科升学备考,探寻特色发展;聚焦中职单招考试,提升职教质量;聚焦分类招生考试,升学就业两不误。2.紧抓专业建设,确保2025年“双示范”项目建设完美收官。依托“双示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项目投入资金和上级的政策支持,尤其完成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三张清单”涉及的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聚力建设好化学工艺、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等两个省级高水平示范专业。3.拓展办学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加大订单培养的力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强校校合作办学,共同探“3+2”办学模式,建设特色品牌专业。4.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品位,增强内涵式特色发展。以中职“五金”(“五金”即“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专业建设,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品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