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农牧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全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病、虫、鼠、草害及灾情监测、预报和防治,生产情况、要素等监测、分析及信息服务,项目实施、创建、宣传、推荐和展销等工作。 | |
住所 | 定边县西环路北段农业农村大楼14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李剑 | |
开办资金 | 92.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72.52万元 | 1409.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中心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4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我中心按照农业农村局工作安排,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落实重点项目,推广高效旱作农业集成技术,让定边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奋力谱写定边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1.完成2024年定边县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项目。项目计划投入资金78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721.125万元。主要涉及白泥井、盐场堡贺圈等8个乡镇和1个定边街道办,31个行政村,1235户农户,实际完成面积60975亩。2.完成2023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885083.2元,计划实施25000亩,实际完成23563.54亩。涉及10个乡镇、34个行政村、116个种植主体。其中22个家庭农场、21个合作社、2个公司、一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70个种植大户。(二)完成2024年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推广项目。项目建设任务面积13万亩,实际完成面积13.645万亩,超额完成4.96%。项目补贴资金3193.58万元,实际使用资金31769382.64元,资金使用率99.5%,资金来源于旱作节水专项资金及县级重点项目配套资金。主要推广技术:全生物降解膜、高强度加厚地膜、生物有机肥、抗旱保水剂等。项目区完成种植地膜糜子23090亩,地膜谷子6210亩,地膜高粱32810亩,地膜大豆10130亩,地膜玉米42610亩。配套生物有机肥10916吨,实现生物有机肥100%全覆盖,配套玉米(杂粮)播种机械73台,动力机械2台,达到良机良法融合配套发展。(三)高效旱作节水项目。2024年共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4.1618万亩,其中漫改滴4万亩、水肥一体化1390亩、喷改滴228亩。项目总投资4257.7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086.1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71.61万元。2024年项目区玉米实现节水36%、节肥20%、节劳40%,年平均新增收入每亩300元以上。目前已完成工程量复核工作,正在组织项目验收等工作。(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县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3000亩,经过联合验收合格面积5649.7亩,涉及4个乡镇8村,其中有灌溉条件的播种400亩,旱作区播种5249.7亩。(五)盐碱地治理示范项目。2023年实施盐碱地治理示范项目2000亩,主要建设措施有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地整治、土壤培肥、生物改良与耐盐作物品种引选等。2024年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758.9公斤,较往年大田亩产增产200公斤左右,增产279%,示范区示范效果明显。(六)植保植检工作。1.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预警。通过监测调查,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15期,上报省市、国家病虫报表353余份,省农业厅网站发布报道15篇。2.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2024年全县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为90.82万亩次,开展防治面积51.36万亩次,通过防治从病虫害口中挽回损失5058吨。(七)统计监测工作1.畜牧业生产统计及价格监测工作。共上报生产监测数据月报12期,价格监测数据周报52期。2.墒情监测。完成土壤墒情监测16期、形成墒情监测数据336条。完成全县4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土样采集工作。(八)机关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全面提高风险防控效能、安全管理能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夯实信访责任,提升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风险的能力,有效、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工作台账和信访接待制度,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群众和职工的利益。提升创建工作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禁毒宣传工作,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让社会风清气正。开展病媒生物防治,预防各种传染疾病,创建精神文明单位,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心整体精神风貌和工作效能。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区域优势,精准施策,在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过程中,我中心按照“特色优势,分区施策”总思路,在北部风沙滩区实施推广漫改滴、喷改滴、智能水肥一体化;在南部黄土丘陵沟壑旱作区,实施新型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推广。逐步实现“四节两增一补”(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增产、增收、补齐地下水)。(一)实施技术工程改造升级,引领旱作农业高效发展。2024年项目区玉米实现节水36%、节肥20%、节劳40%,年平均亩增收300元以上。为保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高效实施集成技术推广项目,保障定边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及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旱作农业发展质量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绿色高效发展,为定边农业从大县转向强县奠定基础。1.全生物降解地膜糜子示范33510亩,辐射带动2万亩以上。示范区油房庄乡张洼村最高亩产324.8公斤,平均亩产211.92公斤,较大田亩产110.1公斤,亩增产101.82公斤。2.生物降解膜谷子示范7190亩,核心示范区白湾镇白湾子村最高亩产375.4公斤,平均亩产224.6公斤,较大田亩产150.4公斤,亩增产74.2公斤。3.地膜高粱示范32810亩,示范区红柳沟村最高亩产517.8公斤,平均亩产309.7公斤,较大田亩产280.3公斤,亩增产29.4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化肥减量使用10%左右。4.地膜大豆示范10130亩,示范区白湾子镇小涧子村最高亩产220.4公斤,平均亩产131.8公斤,较大田亩产104.3公斤,亩增产27.5公斤增幅26.4%;化肥减量使用14.6%。5.地膜马铃薯示范3750亩,核心示范区姬塬镇冯团庄村最高亩产1790.4公斤,平均亩产801.6公斤,较大田亩产680.4公斤,亩增产121.2公斤。6.全膜玉米双垄沟播示范42610亩,示范区姬塬镇冯团庄村最高亩产358.4公斤,50%以上玉米示范区,因旱情影响亩产量在100-150公斤之间,30%左右田块绝产。(三)推行“六项”关键技术,助力玉米亩产过吨。在堆子梁镇建设的“吨粮镇”示范镇,选用抗旱耐密宜机收品种、宽窄行种植、智能导航精量播种、水肥精准调控、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六项关键技术,带动全县粮食亩产提高至5公斤以上。获得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的“吨粮镇”称号。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和监督体系还不完善,有待提高。2.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执行力、自我监督等还需加强。3.我中心干部职工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新技术的推广和工作效率的发挥。(二)整改措施1.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加强重点项目监督,让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都监督到位。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新思想,党纪党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自我监督能力。3.优化干部队伍,发挥最大潜能,积极协调引进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等技术人才,更新队伍血液。四、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一)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10万亩。大力推广粮油单产提升,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带动实现玉米大范围大幅度均衡增产、促进水肥高效利用、进一步增强玉米生产能力。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一喷多促”,对项目区10万亩耕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配方肥料,促进增产增收。(二)计划实施高效旱作节水项目。实施漫灌改滴灌、喷改滴、智能水肥一体化6万亩;旱作区推广旱作集成技术15万亩。主推全膜深沟探墒穴播、通过地膜覆盖、保水剂、增施有机肥等集成技术。(三)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主推技术集成落地,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50万亩。(四)实施旱作节水集成技术。以谷子、糜子、豆类等杂粮为主,推广旱作节水集成技术示范15万亩。我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充分挖掘耕地潜能,提产增效,让定边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我县粮食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