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乡县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业务范围:畜牧、水产良种引进、推广、技术服务;动物防疫、检疫、疫情监测、处置;生猪屠宰、渔业船舶管理。 | |
住所 | 西乡县城北街道办事处汉白路1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姚保东 | |
开办资金 | 181.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乡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1.65万元 | 15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县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主要情况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年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一是春、秋季开展了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病种集中免疫工作,做到了应免尽免。二是开展抗体检测,全年采集猪血清样100份,猪场环境样150份,牛血清样100份,羊血清样100份及羊棉拭子100份,鸡血清样80份及鸡棉拭子80份,犬血清样15份,抗体检测均合格。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了猪、牛、羊畜间布病监测280份,未检出阳性病例。三是继续加强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密切监测我县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发生情况,全县24个狂犬病犬只免疫注射点正常运行;四是持续开展防疫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全覆盖。2.畜牧技术推广助推畜牧业增产增效。一是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培训4场、80余人次,参加全市基层农技员培训班4期14人次,组织参加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动物疫病防控培训等线上培训3期30余人次;二是选派7名科技特派员,与企业结对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三是宣传推广畜禽养殖保险政策,确保养殖畜禽应保尽保,降低养殖风险;四是继续加强畜牧统计信息监测,全县共确定监测村10个,确定专职畜牧信息监测员10名、畜产品价格监测员4名,按月如实报送监测信息,为上级准确掌握、科学决策畜牧业生产提供依据;五是积极推荐指导西乡石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无疫小区、指导石羊公司参加“陕西省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产劳动竞赛”,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六是积极指导巴山牛地方品种保护。3.加强动物检疫,全年无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一是全年产地检疫生猪23.2万头,禽类0.7万羽,屠宰检疫生猪2.26万头,无害化处理三腺及病害产品2122公斤;二是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指导服务,与规模养殖场签订了《动物卫生责任书》和《非洲猪瘟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30余份,开展养殖场指导服务47场次;三是抽检猪尿样1120头份,未发现非法添加“瘦肉精”现象,非洲猪瘟自检工作正常开展,未检出阳性案例;四是积极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引进无害化处理企业在我县设立病死动物集中收储点并顺利运行;五是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建设,组织全县46名官方兽医开展线上线下规定的40学时学业并参加考试,组织6名同志参加了全市官方兽医培训班,组织3人参加了全省渔业官方兽医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官方兽医履职能力。4.屠宰管理工作。一是对屠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未发生不安全事故;二是严格执行生猪屠宰前停食静养,未发生灌水猪和注水肉现象;三是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制度落实,对屠宰场动物防疫条件进行规范,指导屠宰企业化验室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四是积极指导长林公司开展屠宰企业GMP创建达标,力争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五是开展了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我县猪肉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5.兽药、饲料、兽医医政管理。继续加强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开展兽药抗菌药减量化行动,开展了“利剑护农”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检查4次,兽药生产、经营、使用更加规范,可追溯更完善;加强饲料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开展饲料专项督查检查4次,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使用企业60余个次;完成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任务,共采猪肉、猪肝、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鸡蛋等抽样110份,送样进行兽药残留和“瘦肉精”及肉样水份检测,未接到反馈不合格。6.渔业发展与技术服务工作。一是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7700吨,总产值2.26亿元;二是大力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服务,对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开展了督导检查,为大鲵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三是设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20个,疫病监测点3个,开展水产品质量监测,开展了“渔业平安守护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了水产养殖7个重点品种药残治理攻坚行动,全年开展水产品抽检35个批次,渔业安全生产检查43次,与辖区内重点养殖生产单位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20余份,大力推进“用药减量行动”;四是开展渔业技术培训2期,60余人次,指导苗种企业9次1020亩,指导养殖企业70次5020亩,发放宣传资料260余份;五是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落实保护区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一切涉渔涉水工程进行监管,配合完成巴山区域小水电清理整改交办任务,制定了《宁夏--湖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保护区生态影响补偿项目实施方案》并实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全年开展畜牧、水产养殖等各类技术培训6场次、培训及咨询指导140余人次,使科学养殖理念和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2.全年生猪总饲养量67.06万头,出栏41.51万头;牛总饲养量3.67万头,出栏1.14万头;羊总饲养量8.34万只,出栏4.37万只;禽类总饲养量90.61万羽,出栏43.09万羽;肉类总产量3.78万吨;完成水产品产量7700吨,总产值2.26亿元。畜牧水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3.加强动物检疫,强化屠宰监管,养殖、屠宰环节“瘦肉精”抽检、非洲猪瘟自检,兽药残留抽检、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等措施落实,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无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4.兽医实验室开展抗体检测、疫病检测分析,为全县动物免疫及疫病防控工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动物防疫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2.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干部职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加强宣传工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倡导科学养殖,提升养殖场(户)抵御疫病风险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省、市、县关于发展畜牧水产业的方针政策,以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和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措施,狠抓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屠宰管理和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管、渔业技术服务等工作,推动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确保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无重大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