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乡县> 西乡县秦巴生态保护中心(西乡县天然林保护中心、西乡县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西乡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西乡县秦巴生态保护中心(西乡县天然林保护中心、西乡县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西乡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3-26 10:01
单位名称 西乡县秦巴生态保护中心(西乡县天然林保护中心、西乡县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西乡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业务范围:秦巴生态、天然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调查、保护、生态修复;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防治;林草重点生态工程设计;森林资源评估及涉林违法案件技术鉴定。
住所 西乡县鹿龄路78号
法定代表人 牟义奎
开办资金 61.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乡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62万元 6.8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完成了本年度春季义务植树造林基地规划设计及技术指导工作。完成杨河、堰口、城南等镇9万余亩林地林下经济发展林地筛选及矢量化数据、图、表、册建立工作。完成杨河、堰口、城南办等镇林草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成果9千余亩宗地地类认定工作。完成全县林草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工作,完成林草资源环境综合评价10个样地调查工作。(二)完成林草湿地资源监测样地10个;采伐作业设计7份;森林防火通道设计3份;林下经济项目设计5份;为林政股、林政执法队、森林警察大队出据林业案件司法技术鉴定报告50份、林地勘验报告7份。(三)建立城北古元村、峡口镇天池村科技示范点2个,完成林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2700亩,培养科技能手2人;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40场,培训林农1526人次。二、攻坚克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效有力。(一)织好风险隐患“防护网”。一是做好监测预警。26名测报员,覆盖监测全县227.6万亩林地,防治总面积69263.8亩。其中:防治松材线虫病48763.8亩,松褐天牛10000亩,杨树蛀干害虫2800亩,核桃举肢蛾1200亩,银杏大蚕蛾300亩,鼠害3700亩,野兔300亩,其他害虫2200亩,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二是强化源头管理。检疫调查3000余亩,调运检疫苗木3.64万株,木材135.2m3;复检苗木23.12万株,木材12065m3,未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和检疫对象。认真开展疫木流失清查专项行动,查验涉木车辆338车次;对违规堆放使用松木薪材的群众进行现场宣讲及“以案说法”,涉疫松木薪材就地焚烧处理,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对林区群众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三是加强源头防控。在午子山国有林及毗邻林区珍稀松林、麂子寨、子午镇响滩村国有林等重点区域悬挂诱捕器310余套,诱捕松褐天牛6216头,有效地防治了松材线虫病主要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二)打好真抓实干“主动仗”。一是压实防控责任。与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各尽其责,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病死松树集中除治、“回头望”和疫木流失清查专项行动。每月开展一次日常监测,对发现松树萎蔫、枯死立即要求除治单位限期除治整改。二是主动出击,认真防控。今年春秋两季普查,发现死亡松树14788株(病死松树13016株,其它原因枯死松树1772株),疫情涉及面积53419.5亩,疫情发生面积48763.8亩。成功拔除茶镇松材线虫病疫点镇。子午镇实现2年无疫情,高川镇实现当年无疫情,全县病死松树数量和疫情发生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生态优先,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修复保护体系进一步优化。(一)一是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机制,加强县域内鸟类、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重点监测区域野外巡查监测工作,充分发挥野生动植物保护协调联动职能,联合县委政法委、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开展“网盾行动”“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对114家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全年查办涉野生动物案件4起,依法没收夹套等作案工具39个(件),野猪等野生动物制品20余件,对破坏野生动物违法行为产生有效震慑,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好氛围。全年共救助野生动物42只,对死亡个体进行无害化处置,其余野生动物均妥善处理。二是编制国家重点野生动物朱鹮资源调查与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开展野生朱鹮种群、栖息地、夜宿地调查,为下一步加强朱鹮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二)充分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性宣传日”“世界湿地日”等系列活动,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资料1900份,营造全社会保护鸟类、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三)一是有序推进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理赔和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二是严格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保护法》办理2起人工养殖备案,切实的维护了林区群众的利益。(四)对区域内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每周开展一次常态化管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4处在湿地内种植的农作物的违规行为及时整改到位。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提升自觉保护湿地资源的意识。(五)修改完善西乡牧马河北岸防洪抢险道路及生态修复项目和西乡县中部片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项目。实施牧马河湿地生态修复提升项目,栽植、抚育植被130余亩,提升管护能力。四、科学管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有效有力。(一)一是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夯实管护责任。签订天然林保护修复目标责任书3份、天然林保护修复管护协议书32份,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加强基层站全年天然林保护工作开展检查指导及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了管护员的森林管护知识与技能。二是制定2024年度封山禁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与各相关镇签订封山禁牧目标责任书8份,组织生态护林员不定期开展巡护工作,并加大执法力度,立行立改,确保所辖林区全面封禁。(二)为确保天然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我单位开展历年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资金兑现情况核查工作,做好已结转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资金兑付情况自查,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三)完成中央财政森林修复项目森林抚育作业面积1万亩,我中心严把作业设计、技术培训、施工管理、检查验收四个环节,保证了工作进度和抚育质量。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我县227.6万亩林地、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产地检疫苗木3000亩,有害生物防治总面积69263.8亩,其中防治松材线虫病48763.8亩,全面遏制了松材线虫病在我县进一步传播;出具涉林行政案件鉴定50份,林地勘验报告7份,培训林业技术骨干和林农1526人次,救助野生动物42只,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碳汇功能进一步增加,促进了全县旅游业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大,农户主动造林护林意识较差,科技含量不高;二是林业技术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地方虽然群众造林积极性高,但随意性也大,没有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进行规范栽植,后期抚育管护没跟上,存在草荒、牲畜破坏等现象;三是工作多,任务重、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多项工作堆积时有发生。2.改进措施。(一)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干部素质。中心将强化学习意识,突出学习重点,完善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法,将终身学习贯穿于每个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之中,形成全体干部职工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单位职工的整体素质。(二)强化创新意识,全面推进工作。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作为工作的灵魂,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优化服务方式,完善管理手段,推进单位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把握重点任务,全力实现增绿增效目标。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及临时救助收容能力提升项目,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与补偿项目,生态修复项目、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项目实施。2.继续抓好林业技术保障工作。完成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作业设计,认真搞好案件鉴定、采伐设计、造林绿化技术指导和林业技术服务,确保当年任务当年完成。3.强化底线思维,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一是加强疫木监管,严格检疫执法,落实各级各部门疫木除治绩效承包职责监管等防控工作,做好松材线虫病死及其他原因死亡松树集中除治工作。二是继续加强重要湿地及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日常巡护管理,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巡护,加强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处理好野生动物保护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系,推进和谐林区建设。三是落实好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及《陕西省天然林保护修复条例》,加强日常巡山管护,坚决执行严禁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政策及封山禁牧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