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业务范围: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植物检疫;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机管理;农业信息收集发布;职业农民培训。 | |
住所 | 西乡县鹿龄路87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飞杰 | |
开办资金 | 144.2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乡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6.89万元 | 135.8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中心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本单位《章程》和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在我县堰口、杨河和柳树镇油菜生产区域示范推广油菜“一增三控”栽培技术3.1万亩,平均亩产为169.8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9.3%,技术到位率达96.9%;在城南办、堰口、柳树和杨河镇示范推广马铃薯冬早播栽培技术2.6万亩,平均亩产为2180.5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5.8%,技术到位率达96.5%。同时在城南办、堰口镇和柳树镇水稻生产区域示范推广水稻“两增一控”栽培技术3.2万亩,平均亩产为629.5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7.5%,技术到位率达97.6%;在城南办、白龙、堰口、柳树和杨河镇推广玉米“一增三改552”(玉米增密度)技术4.0万亩,平均亩产为519.23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6.8%,技术到位率达96.9%;在全县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栽培技术3.1万亩,主推带型2.4米2:3种植模式,玉米平均亩产为246.3公斤,大豆平均亩产为93.8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5.1%,技术到位率达96.5%。通过积极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扎实做好全县粮油生产工作,促进我县2024年粮油增产增收。2024年全县油菜面积14.27万亩,平均亩产169.76公斤,比去年亩增产6.57公斤,增幅4.03%;全县小麦面积3.03万亩,平均亩产220.97公斤,比去年亩增产2.92公斤,增幅为1.8%;全县马铃薯6.2万亩,平均亩产920.03公斤,比去年亩增产44.06公斤,增幅为5.03%;全县水稻12.5万亩,平均产量556.06公斤,比去年亩增产9.35公斤,增幅1.71%;全县玉米面积12.99万亩,平均产量301.19公斤,比去年亩增产4.46公斤,增幅1.5%。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本年度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8.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5.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4.4万亩。病虫草害累计发生189.264万亩次,防治面积183.604万亩次。主要农作物(包括茶叶)绿色防控52.16万亩,覆盖率60.51%,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56.434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30.14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53.41%,病虫草害处置率97.1%,全年农药使用140.11吨(商品量),较2023年减少0.81吨(商品量),减少0.58%,利用率44%,综合防治效果93.6%,危害损失率1.3%,累计挽回损失18526.99吨,实际损失1733.706吨。扎实开展病虫防控示范。一是小麦条锈病防飞防示范0.1万亩,将小麦“一喷三防”防治药剂发放到镇村,累计发放防治药剂共计291.88公斤,防控面积1.4万亩;二是油菜“一促四防”统防统治现场会,对集中连片的油菜开展了防治,防治面积0.2万余亩。三是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派出技术人员510人次,宣传车142台次,镇(办)派出农技人员500余人次,共调查17镇(办)189个村(社区),4865块田、面积0.59万亩,发生面积35.4亩,安装草地贪夜蛾诱捕器390套。四是开展玉米大豆“一喷多促”统防统治。召开玉米大豆“一喷多促”统防统治现场会,防治面积0.05万亩。将玉米大豆“一喷多促”防治药剂发放到各镇(办),累计1.1吨,2024年全县共开展玉米大豆“一喷多促”3.31万亩,其中统防统治面积1.6748万亩。通过示范引领农户开展科学施药,降低了病虫危害损失。3、农业植物检疫: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12份,签发《植物检疫要求函》77份,收到《植物检疫证》118份,涉及调入农作物种子60.06吨,其中水稻种8.795吨,玉米46.265吨,大豆种5吨;调出油菜种27.642吨,未发现携带检疫对象等违法调运行为。对农资经销户出售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子进行产地检疫检查,累计170余个品种;对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开展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专项调查,暂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4、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对全县3个大中型沼气和11个养殖场沼气工程以及户用沼气安全生产集中检查10次,入户现场培训沼气用户300人次。组织全县17个镇办主管农业负责人参加了农村户用沼气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和农村户用沼气业务培训会议,对全县农村户用沼气设施进行了再摸排,并建立了在用沼气台账,确保了沼气生产安全运行。在全县215个村(社区)张贴了沼气安全管理使用告知书,发放沼气安全管理使用告知书2000余份,宣传沼气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管理知识,提高了广大沼气用户的安全使用意识。5、农机管理:切实抓好农机装备能力提升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一是农机总动力25.83万千瓦,比去年增加了1.8万千瓦,增幅7.5%。二是机械化水平较往年均有提升,机耕方面:水稻、油菜、小麦、玉米机械化率98%以上;机播方面: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约为3%;机收方面:水稻、小麦、油菜约为80%。主要粮油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60.56%,比去年增加了5.83%。三是全额完成农机购置补贴任务。2024年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7万元,目前已完成录入120万元,实际兑付97万元,结算比例100%。四是开展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宣传、异常情形排查和农机安全工作,共计开展排查81次,出动人员268人,没有发生农机购置补贴违规行为。五是截止目前共成立农机服务队9个,培育市级区域农机化服务中心1个,县级区域农机化服务中心3个,西乡县兴丰农事服务中心荣获“陕西省平安农机示范社”称号。六是发展报废农机回收拆解企业1个,报废农机具4台。6、农业信息收集发布:全年共印发《西乡农技》12期,涵盖小麦、油菜、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印发《病虫情报》9期,累计发放1200余份,及时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有效的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经验证准确率达95%以上。上报小麦、油菜、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报表211期。7、职业农民培训:对全县8个镇办,24个行政村开展调研座谈交流,发放有效问卷196份,根据调研结果和农民培育需求意愿,紧紧围绕粮油单产提升,农业高质高效,开设了3个班次的培训,共计培训高素质农民204人,其中:粮油机械化培训班63人,油菜高质高效栽培实用技术培训76人,粮油技术技能提升培训班65人,全面完成了省、市、县下达的培训任务。粮油机械化高素质农民培训,是汉中市近十年来农机手培训规模最大的一次,通过培训单位、行政审批局与农机化培训学校联合办学,凝集合力,实用高效,为全县粮油机械化生产、农机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全体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大力整治农资市场,积极开展新技术指导,各种农作物再次获得增产丰收,确保了粮食安全,也筑牢了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全年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生态效益逐步显现。职业农民在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更加凸显。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利用、化肥农药减量、绿色防控、地膜回收新途径,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促进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培训力度不够大,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够广;人员知识技能储备不够,对新形势下农业种植技术的需求不能满足。2、改进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广泛收集各种种植业培训需求,针对需求有的放矢,深入田间地头,加大培训覆盖面;抓好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再教育工作,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抓好水稻、油菜、玉米、小麦、薯类等粮油作物田管技术指导,保障全年丰产丰收;做好粮油作物品种布局,开展粮油菜高质高效技术推广,促进农业节本增效。2、大力开展植保、耕地地力提升新技术推广,推进农业减肥减药行动。做好耕地质量监测,促进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3、加大力度实施蚕桑、果树、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用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4、继续抓好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压低虫口基数,减轻防治压力。5、落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农机具报废更新工作,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及跨区域农机作业管理及服务工作。6、继续抓好职业农民培育,抓好农技110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指导,多渠道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7、深入开展农村沼气、农机安全、消防安全等领域的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强化主体责任,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