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杨凌气象局

杨凌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5-03-26 09:54
单位名称 杨凌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本行政区域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体系、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
住所 杨凌示范区城南路与水运西路十字口向东50米。
法定代表人 李建科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53万元 1011万元
网上名称 杨凌气象局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陕西省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强化风险意识,部门联动机制持续完善。示范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联合印发《高影响天气“叫应”服务制度(试行)》,明确四类高影响天气的分灾种、分级别、分影响“叫应”机制,全面提升各部门快速响应和全社会有效应对能力。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建设示范区气象灾害(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平台,并由其逐年投入信息发布费用。深化与农业、水务、文旅、住建、城管、工会、团委等部门合作,联合印发暴雨积涝、河流洪水、交通安全、旅游安全等文件10余份,联合会商调度40余次,联合发布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20余期,进一步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先导性和“叫应”的指向性。强化责任意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凸显。全年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1次、累计38天,发布气象灾害防御通知27次,重大天气过程第一时间启动面向地方党委政府部门领导的“叫应”服务196人次。严格执行“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要求,启用高级别预警信号绿色通道全网发布2次,实现自有媒体快速发、重点部门二次发、农科传媒扩散发和绿色通道全网发,让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得出、收得到、用得上、靠得住。强化主业意识,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加密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全区站网平均间距达3.5KM,气象数据传输率和可用率均超99.9%。准确预报寒潮、暴雨、高温等天气过程30余次,发布重要天气报告、灾害性预报、精细化预报56期,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20期,强对流天气预警的平均提前量达到107分钟。通过全区各类媒体发布气象信息50余万条次,为农科城马拉松赛、“村BA”、第31届农高会、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提供专题气象服务,最大限度降低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服务意识,为示范区乡村振兴提供气象保障。牢记国之大者,针对灾害性天气、关键农时、作物生育关键期开展精细化专题气象服务,发布各类农业气象服务产品80余期。强化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机手的气象服务,开展农情调查和直通式气象服务20余次,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抓住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开展猕猴桃萌动期、现蕾期、花期、幼果期田间调查和高温热害专题服务。联合人保、中华财险等保险公司开展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为全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气象助力。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高质效发挥“数据要素×”效能,赋能种业产业发展。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成立种业气象科技小院,构建“1个小院+2个基地+3支团队”实体化运行机制,组建农作物种业气象服务联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取得油菜花期预报、大豆花荚期高温预警等多项成果,发表科技论文3篇。将气象数据深度融入农作物种子生产全流程,推进旱区种业气象服务系统在育种科研院所、制种企业的充分应用,为制种灾害防御、品种推广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气象数据融合应用赋能种业产业发展”获全省优秀典型案例。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高层次创新型、领军型人才不足,农业气象合作交流不够充分,种业气象科技小院内涵不够丰富,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够显著。二是对标杨凌承担的国家使命任务,融入“一带一路”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还不够充分,旱区农业气象服务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尚未落地。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融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打造农业气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提升气象服务国家重大使命任务能力,加快推进旱区农业气象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扩大与各大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丰富种业气象科技小院内涵,促进农业气象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持续深化业务体制改革,聚集主责主业,解决影响杨凌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不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