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杨凌气象服务中心

杨凌气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09:54
单位名称 杨凌气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专业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发展趋势分析研判,灾情调查、分析与评估;气象服务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价、评估业务和服务;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主要农作物长势的动态监测、分析评价以及产量预报、主要经济林果关键期气象服务和产量预报以及技术方法研究;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应用业务;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气候可行性论证
住所 杨凌示范区城南路与水运西路十字口向东50米
法定代表人 韩卫省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公益二类
举办单位 杨凌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9万元 45.5万元
网上名称 杨凌气象服务中心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杨凌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全年准确预报寒潮、连阴雨(雪)、浮尘、雷雨大风、暴雨、高温等天气过程30余次,发布重要天气报告、灾害性预报、精细化预报共55期。配合上级部门建立“谁发现谁发起”的扁平化短临预警流程,针对灾害性天气发布大风、暴雨、雷雨大风、高温、寒潮等预警信号120期,对流性天气预警平均提前量达到107分钟,高于去年。联合应急局推进高级别预警信号精准靶向发布工作,提升精准靶向发布能力。及时更新市、县(区)、镇、村四级预警信息接收人员信息83条。重大天气过程第一时间启动面向党工委、管委会、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杨陵区政府领导,开展“叫应”服务,累计叫300余人次。及时与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城管部门联合会商,年内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4期、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黄色预警1期、城市内涝风险黄色预警1期。强降水天气时滚动更新渭河上游宝鸡地区、漆水河上游咸阳地区降水实况信息,水务局严密监视水情变化,及时通报水位水势信息。城管局快速响应,及时安排值班人员对城区易涝点警戒、现场值守,积水路段及时进行积水抽排。遇有高影响天气与农业局、交警队、交通局等部门开展联合会商,重点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保障、交通安全气象服务工作。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今年在杨凌马拉松、杨凌农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庆、油菜花节等重大活动中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共发布各项气象服务专报54期。做好生态气象服务,每日发布大气污染气象扩散条件预报产品,年内针对重污染天气与生态局联合会商12次,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人影作业,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五是充分释用上级业务产品和业务平台,加强本地气候预测气象服务,针对全年、春季、汛期、干旱等天气制作重大气象信息专报6期。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面向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种业院校(企)机构需求,围绕育种关键期及重要农事活动开展专题气象服务。一是紧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试验站、推广站及示范站,针对重大气象灾害,开展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种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联合农学院针对干热风、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发文指导各试验站及育种团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二是感知各育种基地的气象信息,联合农学院制作发布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农事活动适宜度预报等种业专题气象服务产品,为种业发展贡献杨凌气象力量。三是上线旱区农业气象信息感知系统及主要粮油作物长势自动化监测评估系统,为有需求的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精细化的种业气象服务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在制种灾害防御及品种推广过程中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达200余万元。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在2024年的工作中,杨凌气象服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气象预报预警的精准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上,仍需加强短临预报和精细化预报的能力。二是部门间的会商联动机制虽然已建立,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响应速度不够迅速等问题。三是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仍有待深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上,还需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仍需加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一是依托业务“直通车”进一步提升值领班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天气预报预警能力。二是优化部门会商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梳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预报预警信息的制作、传递效率,提高业务工作能效。进一步强化气象、农业、高校、企业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再传播机制,建设精细化、智慧化的分区域、分棚型、分作物、分时段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开展精细化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让“用气象、‘慧’种地”引导未来产业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全年无诉讼及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