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平县> 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3-26 09:52
单位名称 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地方志的编纂,全县地方志的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收集整理研究历史旧志,编纂地方年鉴、概况或地情丛书,开展地方志的理论研究等。
住所 富平县政府大楼六楼
法定代表人 赵向武
开办资金 1.2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富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8.76万元 55.3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持续抓好年鉴编纂一是按照“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要求,完成《富平年鉴(2023)》出版发行。二是保质保量做好《富平年鉴(2024)》编纂工作。5月份完成初稿编纂;9月份送交出版社;11月份拿到书号,现已完成出版社初审,正在修改完善中。三是不断提升质量。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保密关、文字关和出版关,优化调整篇目大纲16处,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提高质量。(二)扎实推进《富平县石刻志》编纂一是年初完成《石刻志》初稿编纂。通过向史志专家、石刻工匠及文史爱好者征求建议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建议进行全面修改,补充图片近300幅形成《石刻志》终审稿。二是《石刻志》通过终审。9月3日,组织召开了由县级领导、市志办公室及史志专家70余人参加的《富平县石刻志》终审会,会议通过《富平县石刻志》终审,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目前以会议研讨的方式对志稿进行逐章节修改完善。(三)加快推进第三轮修志一是以《富平县志》篇目为单元,实行工作任务交办,落实编辑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质量过硬,确保县志编纂有序推进。二是年内面向各镇(街道)、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征集富平县地方志专家库人才,组建了范志强、惠志刚、李问圃、等10余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三是规范志书编纂程序。以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全县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转发了提高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政区人口、自然环境、农业、工业等20编初稿编纂,及第十二编、第十九编、第四编3个编目初稿的修改完善。2023年承办的陕西省市县(区)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观摩会,在富平县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获“三项机制”鼓励激励规定表彰奖励。2024年被省志办评为全省三轮修志试点先进单位。(四)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2024年,“富平县地方志”公众平台及政府网站“走进富平”栏目累计发布更新地情信息、文章90余篇。截止目前,“富平县地方志”今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文章730余篇,拥有固定关注读者4600余人,点击阅读量达390余万人次。向各镇(街道)、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各类史馆建设情况普查的通知》后,各单位上报镇村史馆9个、校史馆3个、专题馆9个。为了弘扬历史文化、留住历史文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辟了“富平村志(史)馆”专栏,对各个馆进行逐一展示,截至11月发布更新信息5期。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积极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富平融媒号投稿30余篇,其中《中华郡石人》《邑山寺摩崖造像》等9篇被采用。“富平县地方志”公众平台、“富平村志(史)馆”专栏成为宣传富平文化、讲好富平故事的一张名片。(五)积极做好旧志古籍整理校注,推动部门志编纂做好《富平县旧志校注丛书》发行。坚守主阵地,打好主动仗,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回应公众文化需求,完成《富平县旧志校注丛书》出版发行。全年发放旧志校注丛书160套。做好地方文献编纂。积极挖掘地域文化,厚植历史文化根脉,搜集整理了富平历史名人张紞、杨爵、孙丕扬、李因笃的著作典籍,完成了《富平文献集成》(第一辑,1套10册)校注印刷出版。推动部门志编纂。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全县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转发<关于印发陕西省镇村志编纂指导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镇村志、部门志编审程序,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县建设。对接省志办、庄里镇做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庄里镇志》由中志办审定有关事宜。2月29日,《富平县教育志》通过终审,该志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富平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目前志稿已移交出版社。(六)开展读志用志和地方志“七进”活动持续开展地方志“七进”活动,推动“读志用志”取得实效。向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读志用志、资料查阅40余次。向文化和旅游局提供《富平县志》《富平县旧志校注丛书》等与文物相关资料,积极做好富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定期维护怀德大书房、图书馆方志驿站,集中投放《富平年鉴(2023)》等志鉴成果,提升地方志服务水平,助力打造文化强县。通过研学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各镇(街道)、各部门,及文史爱好者等赠送《富平县志》《富平年鉴》《富平大事纪略》400余册,与广东省志办、珠海市香洲区志办、江门市蓬江区志办、湖北省恩施市图书馆、潼关县志办、平遥县志办等交流志鉴70余册。为第三届陕西省三级地方综合年鉴暨地情成果展报送《富平年鉴》、富平地方特色工艺产品10余件。(七)做好“五型”机关创建和“五最”干部培养组织召开学习工作例会38次,重点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地方志业务知识,提升干部职工素质能力。对每周工作进行提前规划,及时汇报点评,督促各同志加强“学习强国”“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学习,提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能力。通过实地研学、原创写作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文化素养,撰写了《漫话地“畛”子》《奉仙观太上老君石像碑——一块古碑,让富平石工记载直溯初唐》等原创作品10余篇,其中《在新时代地方志工作中践行延安精神》《米家窑红色地下交通站》在“用好传家宝奋进新征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正文活动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两名年轻党员干部在政府办组织的阅读分享会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形成“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干”的浓厚氛围。制定落实《县志办环境卫生和安全制度》,扎实推进“五型”(更干净、更美丽、更便民、更文明、更安全)单位和“四精”(精致谋、精深研、精准抓、精细干)干部的创建培养。富平县地方志办公室被被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评为2024年全省三轮修志试点先进单位。(八)深入开展调研交流活动一是做好广东省志办来富调研相关工作。4月11日,配合市志办做好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来富调研志鉴史编修、“两志”编修、依法治志及村史馆建设等相关工作。二是开展经验交流活动。5月26~31日,参加市志办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学习借鉴广东省在地方志编纂、综合年鉴编纂、方志馆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新时代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9月13日,蒲城县志办来富交流地方志业务工作,围绕志鉴主业进行座谈交流。三是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先后赴渭南历史博物馆、眉县张载祠、泾阳文庙博物馆等开展实地研学活动,着力形成重学习、善动笔、强素质的浓厚氛围。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年鉴编纂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完成《富平县石刻志》稿的编纂;三轮县志编纂,全省率先启动;校注整理出版《富平文献集成》;赠送《富平县志》《富平年鉴》《富平大事纪略》400余册,助推县域经济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存在问题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富平县石刻志》《富平县志》编纂时间紧,任务重。第三轮《富平县志》志稿已完成大部分编目的初稿编纂,《富平县石刻志》进入修改完善新阶段,但由于个别部门、单位重视不够,资料征集和挖掘的深度、广度不足。二是专业人才匮乏,修志人手紧,力量不足,提高编纂质量难度大。这些问题和困难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和解决。四、整改措施1、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开展好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兄弟县市先进工作经验,提升人员素质及业务能力;2、加强同文体、档案等文化部门交流合作,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3、加强管理,切实做好地方文化工作,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加快完成《富平县石刻志》修改完善工作;(二)做好《富平年鉴(2025)》出版工作;(三)推动第三轮续修《富平县志》工作;(四)办好“富平方志”微信和今日头条两个自媒体,宣传方志文化;(五)积极开展地方志“七进”活动,营造读志用志氛围。(六)规范单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和“四精”干部培养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被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评为2024年全省三轮修志试点先进单位2.全年无诉讼情况3.全年无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