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平县> 富平县灾害预防监测中心

富平县灾害预防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09:26
单位名称 富平县灾害预防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县域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火灾、地质管理保障。灾害前兆异常的分析确认、提出预警信息及建议、发布预警信息;灾害防治;灾害防御网管理、监测人员管理宣传培训。
住所 富平县车站大街西段
法定代表人 任军红
开办资金 56.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富平县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33万元 9.6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优化组织机构,提升应急处突效能。一是加强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富平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职责及成员单位职责开展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二是重新修订的《富平县地震应急预案》已经政府签发并印发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三是拟定并印发了《富平县抗震救灾指挥部2024年度地震工作要点》《富平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规则》等相关文件,用以指导全县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二)持续监视跟踪,做好震情预警预报。一是制订印发《富平县2024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厘清责任单位职责,确保任务层层压实。二是加强台网运行、地震信息节点、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系统维护和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网络运转正常;配合省市积极推进地震预警系统项目建设,强化项目成果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同时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常态化监督指导各骨干观测点和台站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数据。三是狠抓“三网一员”体系建设。重新核查各镇(街道)“三网一员”人员情况,确保责任到人。优化群测群防防御网布局,做到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有序无缝衔接,夯实专群结合的震害防御体系基础。四是按照省市地震部门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宏观异常核实和震情会商,提升宏观观测点工作效能。宏观异常核实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包干制度,坚决做到异常核实“不过夜”,按时进行月中会商,及时填报会商报表和宏观异常月报表并上报市级部门,每周二向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上报观测点异常情况,为全县震情趋势把好“安全关”。2024年年初至今,累计形成震情趋势分析会商预测意见卡12份,地震宏观观测零异常登记资料12份。截止目前,我县共有防震减灾助理员15名,防震减灾宣传员15名,宏观观测员116名,灾情速报员287名。地震信息节点、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系统维护和安全管理均无异常情况发生,信息网络运转正常,各宏观观测点零异常。(三)加强风险防治,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根据富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项目成果,稳步推进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工作。二是加强与省市及邻县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合力做好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完善评估方法、丰富评估产出,着力推进预评估工作与震情跟踪研判深度结合并同步应用。4月25日晚9时,山西临汾市襄汾县3.2级地震时,我县能够迅速响应,快速处置,要求各观测点密切监测震情;核查各宏观观测点“零异常”后,迅速将核查情况反馈上级地震部门。三是全面推进《富平县地震小区划》成果实施,要求全县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富平县地震小区划》开展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同时根据渭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安排部署,积极开展一般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主要建设工程、重大建设工程检查抽查和工业园区“标准地”区域性地震安评工作并及时将检查抽查结果报送市抗震指办。年初至今县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共计22家,跟踪检查在建项目25次。(四)因地分类施策,夯实基础保障。一是积极落实抗震救灾物资储备,按照“物资储存点以县为主,便于规范管理和统筹使用,适当分散储备到部分偏远山区、多灾易灾乡镇”的要求,建立了个备灾点(老庙、美原、薛镇、曹村、庄里、梅家坪、张桥),储存部分物资,用于解决基层物资储备及偏远地区灾后群众临时生活救助问题。目前库存充足,能保障震时物资供应。二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对接住建局,依托已建成的城区广场设置了4个3级标准化应急避难场所(昌平公园、秦正商业广场、温泉河湿地公园、富闵友谊广场),增设应急设施,设置有统一标准化标识和标志牌;同时在城内较空旷地带设立临时避难场所多个;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均已设立应急避难场所,268个行政村,建立临时应急避难场所281个。(五)深化示范试点创建,强化宣传引导。一是按照省市示范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科普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农村民居示范点的创建工作。目前,已创建4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庄里试验区景翼社区、城关街道办陶艺社区、车站社区、富华社区、渭运社区);4所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淡村镇仲勋学校、留古初级中学、富平县实验中学、富平县实验幼儿园);7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车站小学、东区小学、实验小学、留古初级中学、到贤镇中心小学、县实验幼儿园、薛镇中心小学、富平县实验小学)。二是充分利用科技之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重点时段,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震减灾实施条例》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引导群众了解更多的震灾防御专业知识,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鉴别地震谣传的能力,提升民众防御自救互救技能。年初至今共开展各类活动15次,展出科普展板60板次,悬挂横幅15条,指导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地震应急演练216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媒体参与宣传3次。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和全县师生参与由中国地震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举办“地震科普携手同行”系列活动,并将参与活动资料报送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三是引导舆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信息报送。年初至今,共撰写工作信息14篇。其中12篇被市地震信息网采纳,7篇被陕西地震网采纳,1篇被渭南日报采纳,1篇被学习强国采纳。(六)强化培训,提升防震减灾综合应急能力。一是组织地震业务骨干先后参加了由陕西省地震局举办的“陕西省地震群测群防应急响应演练”、“全省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和渭南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开展的“全市地震现场培训”等上级部门培训;二是利用重要时段,对全县主管安全副校长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讲骨干教师共200余人进行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应急备震和地震现场工作应急能力。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1.渭南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优化我县温泉河湿地公园、金牛乳业奶山羊养殖、红星美羚乳业生态循环产业园为市级地震骨干宏观观测点(渭震发﹝2024﹞27号)。2.因我中心2024年防震减灾工作业绩突出,陕西省地震局授予我中心为陕西省2024年度全省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陕震发﹝2024﹞70号)。3.在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大赛活动中,我中心荣获渭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渭震发﹝2024﹞14号)。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亟待加强,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缺乏,志愿者队伍建设滞后。2.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缺乏,无法满足当前防灾减灾工作要求。3.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四、整改措施1.向政府申请加大地震专项经费基数,确保地震监测、预报、火灾等工作的正常开展。2.切实加强中心现有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中心综合工作能力。五、2025年工作计划1.继续加强防灾减灾火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扩大知识普及面,提升公众防灾减灾基本能力。2.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人员日常培训和和防灾演练等工作。3.狠抓防灾减灾各项制度落实,强化依法防灾。4.持续抓好灾情监视跟踪各项工作,严格执行灾情上报制度。5.加强与省市及邻县防灾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与合作。6.继续做好全县各级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一、奖惩情况:1.2024年12月被陕西省地震局授予2024年度全省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2024年3月被渭南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授予渭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二、诉讼情况:2024年度没有涉及诉讼事项。三、投诉情况:2024年度无投诉事项。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