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太白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挥防汛抗旱,减轻灾害损失。灾情信息的收集、统计、核查,防汛通信、技术保障,保障系统的建设与管护,防汛抗旱物资调拨、协调抢险,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新技术、新材料推广与运用。 | |
住所 | 太白县东大街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登文 | |
开办资金 | 54.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太白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1万元 | 25.4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防汛抗旱氛围。年初,县防办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上街头,下镇村,大力宣传防汛抗旱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抢险应急知识,印发宣传单页5000余份,开展水旱灾害咨询1500余人次,印发防汛抗旱知识小手册3000册,大力提升群众对水旱灾害自救意识和防御能力,形成群测群防的良好氛围。2.压紧压实责任,健全防汛抗旱责任体系。根据工作变动,及时调整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机构,充实人员,并予以公示,明确了行政首长是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实行县级领导包镇、部门领导包片、镇级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包保责任制。落实各级行政责任人42人,巡堤查险、监测预警人员246人,使防汛抗旱责任层层落到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进一步夯实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责任。3.修订完善预案,督促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按照省市防汛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指导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县级应急预案3本,地质灾害防治、城区排涝、交通运输等应急预案6本,镇级应急预案21本,村级应急预案88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灾应急体系,为全县安全度汛和应急演练提供了科学保障。备汛以来,督促各镇、各部门在建工程开展防汛演练11次,参与人数440余人,有力的提升了各级防汛责任人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突能力,为完善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4.细致复核风险,建立灾害风险隐患台账。积极开展汛前风险区核查,按照灾害类型和行政区管辖与行业主管,风险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山洪灾害威胁区、河流洪水冲刷区、低洼地带易涝区和涉河工程影响区等5个区域。各镇各有关部门按照风险区划定,分别作了调查评估,核定地质灾害点65处(在册43处,非在册22处),山洪沟35条,涉河建设项目6个,涉及群众1835户4781人,建立了台账,落实了监测人、中心户长,并张贴了避险明白卡,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随时做好撤离避险准备。5.充分储备物料,保证抢险应急救灾所需。三月份,防汛办安排专人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清查,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及时充实物料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调用方便。汛前,全县共储备编织袋15万条、铁丝25吨、铅丝网片1500片、发电机35台、大型照明设备10台套、救生衣560件、救生圈350个、铁锹洋镐1500把,救生艇2个。及时为各镇补充编织带、应急灯、石笼网、雨衣等常规物资7700余件,调试卫星电话51部。6.扎实开展检查,督促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四月初,县防指下发了防汛备汛工作通知,对全县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县防办牵头组织水利、自然资源、住建和应急等部门,对全县7个镇、各有关部门涉及的地质灾害点、山洪灾害、水库水电站、重点涉河在建项目等汛前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各镇各有关部门汛前自查、台账建立、责任落实等予以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入汛后开展汛中督查,继续深入排查防汛风险隐患,并逐一登记造册,指导协调相关镇及部门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落实防范度汛措施。7.加强业务培训,有效提升防汛救灾能力。县防汛办联合县气象、水利等部门,邀请专家和行业里手,对全县各镇各相关部门防汛抗旱工作负责人和业务骨干60余人开展了防汛抗旱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并指导各镇对村组应急、防汛信息员246人进行业务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基层一线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突能力。8.强化队伍组建,充实防汛应急抢险力量。县防办指导各镇、县防指各成员单位、涉河在建项目单位、水库水电站等组建了以民兵为主力军的防汛抢险救灾应急机动队,各成员单位组建的防汛抢险救灾队共计105支1580人,落实防汛抢险车辆128辆,大型装载机10台,确保了抢险应急之需。(二)统一指挥,全力抢险,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1.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压实防汛责任。“7·16”汛情发生后,县级包镇领导进驻各镇开展生产自救。县防指第一时间连续启动四级、三级应急响应。及时组织召开全县防汛视频紧急会议,迅速成立防汛抗洪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组、材料组、信息组、物资保障组),对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要求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各司其职。同时,县防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领导包抓联系各镇开展防汛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7月16日-17日降水过程防汛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7月23日-24日降水过程防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进行了书面安排。2.加强预警预报,切实落实叫应机制。针对汛情,我县累计组织会商会、调度会14次,发布和传播气象、山洪、地质灾害等各类预警100余次,普发公益安全提示信息7次,群众获悉率20万人次。采用电视台滚动播放、微信群和“点对点应急叫应机制”等多途径多渠道,第一时间把预警信息、防御指引、紧急公告传递到全县每一个人手中。3.落实“人盯人”防抢撤机制。为扎实做好避险转移工作,县防指紧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汛期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及避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全县“临坡、临崖、临水、临坑、临地质灾害点”的“六临”人员和危房户、独居户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转移安置人员信息库,落实“人盯人”防抢撤机制,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并安排了240名转移安置负责人和“巡逻喊话长”,专门负责人员转移安置和协调抢险救灾工程实施,并负责养殖场、独居户以及户外自驾游客撤离劝返工作,为临灾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4.强化巡查值守,持续排查风险隐患。此次降雨后,县防指及时转发市防指《关于迅速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县进一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各镇、各部门组织了大量人力对河道堤防、水库、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值守,及时发现并排查隐患87处,其中已整改完成2处,其余85处采取长期监测措施。有效避免了险情的进一步扩大。(三)物资一线,保障有力,为基层防汛抢险做坚实后盾。1.做好物资调配,全力保障救灾需要。灾情发生后县防办及时向7个镇调拨防汛物资9类12018件,为做到“物尽其能”,防办又紧急采购了一批采购铜锣、喊话器和铅丝网片等物资并全部下发到44个村240个村民小组,全力保障了一线抢险救灾工作需要。2.组织抢险救援,力保群众生命安全。险情发生后,我县迅速组织了干部职工、消防、民兵预备役等抢险救援力量投入到抗洪抢险一线。累计出动抢险救援人员21236人次,动用大型机械设备3296班次,成功营救洪水围困等遇险人员43人,恢复堤防、饮水工程、水渠、通讯、公路等257条(处),减淹耕地1万亩,避免粮食减收19吨,减少受灾人口3842人,减灾效益1694万元。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做好后勤保障,确保灾民生活有序。7月16日以来,为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确保灾民生活有序,县应急局及时向各镇调拨发电机、帐篷、被子、应急包、折叠床、照明设备、雨衣、雨鞋等防汛物资16类25270件(条、台),配送米面油200份、蔬菜2吨,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得到保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我县防汛抗旱工作的推进,为县委县政府准确做出判断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大降低了洪涝灾害损失挽回了农业经济损失,从而有力保证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稳定。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基础设施脆弱。多年以来,已经建成的防汛抗旱设施老旧化严重,抗旱水源偏少,导致大旱时期有设施无水源。其次,全县新建堤防标准普遍偏低,县城区堤防仅为20年一遇,镇级堤防不足10年一遇,抗御大洪水的能力脆弱。2.能力建设滞后。我县未成立防汛抗旱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各镇以及县级各部门组成的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灾队伍人员结构参差不齐,专业设备匮乏,不能适应快速反应、救援及时的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需要。3.技术支撑匮乏。随着现代化科技不断提升,专业技术力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防汛抗旱预警平台、自动化雨水情监测站点、水库汛期调度运行等都需要专业队伍完成,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支撑,无法保障正常运行。(二)改进措施。1.设施维护与更新。加大对老旧防汛抗旱设施的更新和维护,确保设施可正常运作。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防汛抗旱相关业务人员培养,确保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支持各项工作。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全面落实重要区域、重点部位的防汛责任人,确保各项责任制落实到位。二是完善预案加强宣传演练。继续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修订完善防汛抗旱等应急预案,加强预案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扎实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升抢险救灾能力。(二)抓细抓实灾害隐患整治。加快各类水毁工程修复,提升工程防灾抗灾能力。要持续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与整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严抓汛期防汛值班值守。严格值班值守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加强信息传递与报送,严格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四)强化督导检查,狠抓问题整改。各镇汛期要及时开展防汛安全自查,县防指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监管领域开展专项督查,并做好问题整改。(五)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及时安排人力财力,对抗旱水源、管道渠道、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保障农作物灌溉和抗旱保苗急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