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6 08:10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服务。负责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审批工作。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南大街大礼堂南侧
法定代表人 覃华谦
开办资金 3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63万元 5.38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中心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主动,恪尽职守,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工作进展情况(一)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我们紧扣时间节点,及时调整工作流程、重点任务和完成周期,稳步有序做好低保资金发放,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12月底,全区共有低保对象9047户16766人、低保边缘家庭859户1724人,其中:城市低保3285户5529人,农村低保5762户11237人;城市低保边缘168户298人,农村低保边缘691户1426人。全年低保金通过惠民一卡通按月足额发放到户。(二)持续开展兜底保障成果巩固提升行动。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稳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且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落实洛细低保对象“减退帮扶”“分类施保”等政策措施。紧盯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因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和因疫因灾困难户等“四类人员”,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暂不符合条件的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抓好数据比对、走访摸排、政策纳入,确保“不漏保”、“不错报”,兜准兜实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三)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充分发挥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作用,及时核实省、市民政、审计等部门反馈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交叉比对、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常态化筛查存在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充分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全面深入开展常态化监测。及时将全区在册低保家庭推送到财政、医保部门,实行低保数据的共享,实行参保资助和直接救助,审核确认医疗救助对象252人。(四)狠抓低保业务常态化监督。每月定期督促各乡镇、街道维护社会救助动态系统异常,全年共核查处理系统异常提醒120余次500多条,确保了月末社会救助系统异常提醒的清零。通过对市局反馈的医保、扶贫、残联监测对象信息进行调查,低保中心包片干部会同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对个别信息核对结果不确定家庭进行了联合入户调查,督促要求乡镇街道及时将符合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政策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对不符合的认真做好政策解释和答复工作。按照区民政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全区城乡低保对象集中核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乡镇街道全面开展集中核查工作。(五)扎实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低保政策的知晓率,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惠民生、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作用,我们及时修订印发了《宝塔区城乡居民低保政策问答》,从“什么是低保”、“低保有排队、名额、指标的限制吗”等17个方面,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深入浅出、详细具体地对现行低保政策进行了最新解读。宝塔低保、宝塔网信等微信公众号对《宝塔区城乡居民低保政策问答》进行了转发,阅读量达1535人次。各乡镇、街道通过公开公示栏张贴、发放低保宣传资料、LED屏滚动播放等方式,广泛进行低保政策宣传。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入户核查、组织业务检查等渠道,为城乡群众一对一普及低保政策,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同时,进一步加强低保公示工作,督促乡镇街道对拟保障对象的基本信息通过乡镇(街道)政务公开栏、村(社区)进行公示,对已享受保障基本信息进行长期公示,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了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区城乡困难群众保障范围有增有减,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低保资金发放及时到位,低保申报及审批程序总体趋于公平、公正、公开,低保政策宣传及实施不断推进,困难群众及低收入群体对政策知晓率逐步提高,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项目满意度较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形成了同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使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为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三、问题和不足(一)政策宣传还不够有力。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方式方法还不够多样,部分困难群体对低保救助政策的认识还有偏差。(二)救助对象很难精准界定。乡镇街道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及经济收入状况的调查核实,因时间、精力、人口流动等因数,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人员动态管理难、财产和收入核实难的短板,加之很难全面掌握被调查人员的财产状况及一些隐形收入,因此导致救助对象很难精准界定。(三)乡镇街道低保经办能力仍然不足。基层低保经办工作人员整体偏少、换岗频繁、一人多岗,业务经办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保动态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四、下一步打算(一)健全常态管理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兜底保障。严格执行社会救助政策,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力度,落实好动态监测机制,做到有出有进、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和低保工作人员的集中培训,在宣传普及低保政策、加强人员配备、做实做细调查核实工作、完善低保档案资料、抓树先进典型等方面集中发力,不断提升规范管理水平,提高经办人员业务能力,推动基层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开公示栏、LED显示屏等媒介,向社会公开拟救助人员信息、公布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公平公正。对来电来访举报反映违规办理低保或侵害困难群众利益的事项,进一步做好调查核实工作,确保低保救助规范操作、阳光运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