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彬州市分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承担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环境与土肥监测、植物病虫害防控、植物检疫、农业信息服务等职能,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业务工作。 | |
住所 | 彬州市姜嫄街20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小年 | |
开办资金 | 161.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彬州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1.1万元 | 4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中心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突出粮油生产综合示范点建设,努力加快关键技术推广,抓牢重点项目实施,促进粮油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回顾全年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以项目示范为“龙头”,促进技术示范推广(一)切合实际制定方案。按照中省项目实施方案分解细化制定我们彬州市级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主要用于良种补贴、主推机具购置补贴和作业费补助、采购药剂肥料、飞防作业、资金直补等。(二)精心组织实施。为抓好项目实施,抓好项目管理,技术骨干,分片包干,落实示范方,做到“施肥、整地、用种、播种、管理、收获等”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实行专人专管,夯实管理责任,收集佐证资料,健全档案管理,做到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安全。(三)突出关键技术。玉米主要推广“配方施肥、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地膜覆盖、增加密度、化学除草、一喷多促、适时晚收”等八大技术,推广面积13万亩;小麦主要推广“配方施肥、选用良种、药剂拌种、适时晚播、宽幅沟播、化学除草、一喷三防”等七大技术,示范推广面积26万亩,油菜主要推广“精细整地、配方施肥、药剂拌种、良种选用、垄沟直播、病虫防治”六大技术,推广面积7万亩。(四)增强示范带动。实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全市建立2个万亩示范片、2个千亩示范方、5个百亩示范田。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523.55公斤,比当地大田小麦亩增产138.55公斤,增幅36%。2个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498.56公斤,比水口镇大田小麦亩增产98.56公斤,增幅24.6%。2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431.79公斤,比全市小麦亩增产113.19公斤,增幅35.5%。辐射带动全市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71.2公斤,比全市亩增产52.6公斤,增幅16.5%。小麦宽幅沟播核心示范区2.7万亩,辐射带动全市9.3万亩小麦采用宽幅沟播技术,平均亩产369.6公斤,比全市大田亩均增产小麦51.1公斤,增幅16%。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玉米绿色高效提单产千亩示范方16个、面积16810亩,百亩田40个、面积4752亩(其中:“5335”示范方8个面积1816.3亩),共计面积21562亩。经测产,千亩方亩产807.7kg,较全市平均亩产768.1kg亩增产39.6kg,增幅5.16%;百亩田亩产834.5kg,较全市平均亩产768.1kg亩增产66.4kg,增幅8.64%;辐射带动全市春玉米均衡增产。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百亩田8个,面积830亩。经测产,大豆平均亩产78.4kg;玉米平均亩产555.1kg。支持彬州丰盛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水口镇小车村实施旱地黑小麦试验示范项目300亩,平均亩产350公斤,总产105吨。(五)持之以恒抓好生产示范。建立小麦综合示范基地。今年秋季,在永乐镇永乐村等20村建立百亩田20个,面积2000亩,目标产量450-500公斤;在龙高镇龙马村等8个村建立千亩方8个,面积8000亩,目标产量450-500公斤。建立油菜综合示范基地。在水口镇西二屯村等4村建立4个百亩方,面积400亩,目标产量200-250公斤。在豳风街道办李前村、城关街道万人村建立2个千亩示范方,面积2000亩,目标产量150-200公斤。目前项目区的小麦处于分蘖期,油菜处于苗期,长势良好,苗匀苗齐苗壮。二、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夯实单产提升基础。(一)持续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在全市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促进精准施肥,并推广应用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三新”技术模式,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二)扎实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利用“施肥监测通”小程序调查采集农户施肥数据,建立施肥台账,构建我市施肥数据库。(三)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相关工作任务,完成龙高镇高村、太峪镇张村、永乐镇永乐村、新民镇小章村和韩家镇黄白村续建5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水口镇西二屯村1个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任务。委托陕西地建编制我市2024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农田灌溉、排水、林网化及土壤改良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有效改善了农田种植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四)顺利完成第三次土壤普查。协调督促陕西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开展我市的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完成表层样点外业调查与采样995个,完善基本信息等5大类11项123子项调查内容。采集表层土壤混合样品995个、剖面样品19个,容重样品3344个、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100个。(五)开展秸秆覆盖还田免耕种植,种植绿肥培肥地力示范。在水口、太峪、新民等镇试验玉米茬秸秆免耕覆盖种植油菜绿肥1319亩,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亩基本苗3.5万株左右,出苗整齐,长势良好。玉米茬秸秆免耕覆盖免耕种植小麦试验110亩,种植的小麦基本苗18-20万/亩,出苗良好,比传统种植基本苗偏多2-3万/亩,苗匀苗齐苗壮。有效克服了翻压秸秆还田带来的诸多问题。三、大力推广作物良种应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市今年种植玉米13.87万亩。推广玉米优良品种12个,商品种子供应率100%,种子包衣率100%。种植小麦27万亩。推广小麦优良品种3个,商品种子供应率占87%。种植油菜7.7万亩。推广优良品种4个,商品种子供应率占85%。种植豆类2.52万亩。推广大豆优良品种3个,商品种子供应率占71%。小麦、玉米、油菜良种使用率逐年提升。(一)积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二)加强种子质量监管,保障农业用种安全。四、加强作物病虫监测防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2024年农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313.25万亩次。其中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98万亩(次),较上年增加2.4%,发生程度重于上年,总体偏轻发生,个别田块中度发生;油菜病虫发生面积14.5万亩(次),较上年增加23.2%,发生程度与去年相当,轻发生。果树病虫害发生面积140.7亩(次);玉米病虫草害发生面积50.7万亩(次),大豆病虫害发生面积9.35万亩(次)。今年我市果树和秋粮病虫害总体发生比去年重,与近五年相比偏轻。(一)积极组织统防统治,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二)持续开展检疫,确保产安全。(三)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示范。(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五、取得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全市粮油作物总种植面积50.955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615万亩,小麦玉米总产17.469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865万亩,总产1.139万吨。豆类种植面积2.52万亩,总产0.344万吨。粮油面积稳定,顺利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6.88万亩,平均亩产318.6公斤,较上年亩增产13.1公斤,增幅4.3%;总产8.56万吨,较上年增产0.36万吨;油菜种植面积7.865万亩,平均亩产144.8公斤,总产1.1392万吨。春油菜0.732万亩,平均亩产60公斤,总产0.04392万吨;冬油菜种植面积7.1335万亩,平均亩产156.3公斤,较上年亩增产1.3公斤,增幅0.84%,总产1.115万吨;玉米种植面积13.87万亩,平均亩产642.3公斤,较上年亩增产8.7公斤,增幅1.37%,总产8.909万吨;豆类种植面积2.52万亩,亩产136.6公斤,较上年亩增产1.5公斤,总产0.344万吨。秋播任务全面完成。9月以来,我们紧盯27万亩小麦和7.7万亩油菜播种任务,密切关注降水和土壤墒情,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抢墒适时播种,至10月5日,全面完成秋播任务。针对今年播期持续干旱,造成播期延长,苗情复杂的实际,组织技术人员田间调查,分类指导,抓好冬前管理,控制旺苗,培育壮苗。全年实施各类农业项目13个,资金总额1123.1万元,努力推动新技术示范推广。六、存在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中,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和技术骨干相对较少,不利于我市农技事业创新和发展。二是工作力量不足。中心承担着全市粮油、蔬菜、植保、土肥、种子、高素质农民培训等技术推广工作。因条块管理,除职能外,还要履行政府重要工作,阶段性紧急性工作繁多,直接影响中心正常工作的开展。三是工作经费不足,技术推广滞后。近年来,财政在农技推广方面的专项资金匮乏,根本无法满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直接导致新技术、新试验示范无法进行,影响农技推广实效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整改措施(一)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质量,(二)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充实工作力量。八、2025年工作计划(一)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干部业务能力。(二)加强项目管理,突出辐射带动作用。(三)加强试验示范,做好高产技术攻关。(四)加强监管调度,确保生产用种安全。(五)加强质量监测,确保耕地资源安全。(六)加强病虫调查,全面做好监测防控。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