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与队伍建设指导、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农机试验示范、信息服务。 | |
住所 | 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南环路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刘亚林 | |
开办资金 | 226.6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4.06万元 | 48.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全年组织召开各类现场培训会、演示会、观摩会9次。组织60余台大中型农业机械参与演示,现场培训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农机手等72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新机具推广全年推广各类新型农业机械1136台(件)。其中:耕整地机械220台,种植施肥机械296台,田间管理机械84台,节水灌溉机械80台,收获机械135台;加工设备171台,粮油加工机械12台,动力机械106台,北斗辅助驾驶及作业监控设备32台。小麦综合机械化率99.36%;玉米综合机械化率89.8%;粮食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1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综合管理1、农机具准备:三夏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深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指导维护保养各类农机具1.6万台(件)。其中:拖拉机5537台,联合收割机1438台,玉米精量播种机938台,旋耕机3765台、配套犁2853部,秸秆还田机198台,秸秆捡拾打捆机136台。“三秋”期间,投入农业生产农机具1.4万台,全力保障机收机播农机化生产。2、跨区机收服务:全年登记发放《跨区作业证》230张,及时上传全国联网信息,保障免费通行惠民政策实施。在辖区内设立6个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2个高速绿色通道接待点。悬挂醒目标志,配备全区机修、配件、加油站点和技术手册等服务指南,管理人员热情服务,为外来机手赠送大礼包,做好机手接待、机具调度等服务工作;指导机手使用“嘟嘟农机”小程序,提高机械调度,确保了全区机收作业高效推进;中心设立的城关农机专业合作社接待点以提高机具调配、发挥作业效能为出发点、开展信息共享、免费停车、优惠住宿、定点就餐、应急服务,配件、服务送田间等工作,24小时服务,确保随叫随到。全年接待外来机手100余人,联系机车30余台,开展夜间抢修服务4次,送配件到地头6次,成为外来机手的暖心驿站,本地机手的信息驿站。切实做到了“麦熟有机收、机到有活干”。3、应急保障服务:为积极应对连续阴雨天气,全力解决小麦收获后晾晒保质问题,“三夏”前,按照区委、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安排部署,成立了3支区级应急作业服务队,应急收获机42台,烘干设施25台,指导检修烘干设备,备足燃料、备齐人员,确保“三夏”期间设备24小时开机运转,全力保障粮食烘干晾晒。指导各镇完善了应急作业、应急服务、应急保障三支队伍,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提早储备应急救灾机具,组织好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做好应急抢收抢烘准备。“三夏”期间,共出动应急收获机12台,实施应急作业服务22次,启用烘干设备13台,烘干粮食3.1万吨。4、“三夏”服务保障:一是指导各镇组建了12支160人的应急作业队伍,162人的应急服务队伍,覆盖全区12个镇,全力保障“三夏”抢收抢种工作。二是开通热线电话,实行 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轮班值守,及时解答夏收中的问题,为外来机手提供机收作业地点、价格、配件维修和信息服务工作。三是组建农机技术服务队、应急作业队、保障服务队,全体工作人员放弃周末休息日,顶烈日,冒酷暑,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四是组装流动服务车 2台,深入麦收一线开展巡回服务,做好技术指导、机具引导,保障麦收有序快速推进。五是根据机收进度和天气情况,通过各媒体、手机短信和微信群等,发布麦收动态、机具供求和气象信息。5、加强机械调度:一是“三夏”前,详细统计本地收割机数量和各镇分布情况,认真研判农机分布余缺情况,为上级领导提供研判依据。二是动员各合作社、种粮大户积极行动,提前预约收种机械,签订服务协议,确保大面积收种有机可用。三是联系河南、宁夏、甘肃天水市、平凉市各县区农机中心、动员当地小麦收割机和过境收割机390台支援我区夏收,根据各镇收割进度合理进行机车调度,确保抢收抢种顺利进行。项目建设全年争取国投资金1287万元。其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42万元;机收减损项目资金10万元;农事服务中心项目资金50万元;农机装备项目资金2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85万元。1、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南指挥镇建设1个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依托凤翔县秦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柳林镇建设1个高粱专用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基地;依托凤翔县雨嘉果业专业合作社在范家寨镇建设1个苹果机具试验示范基地;依托凤翔区长恒青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彪角镇建设1个粮食作物深加工及仓储收运一体化基地。2、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凤翔县广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区域粮食农事服务中心,新建储粮库棚1980㎡,引进先进适用农机具14台。示范小麦及玉米机收减损技术、节水灌溉、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玉米精量播种等技术5项,开展技术服务20余次,辐射带动区域农户科学运用农业农机化新技术,积极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新模式,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3、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原则,引导农机手购置先进适用智能化的农业机械。2024年,共办理补贴机具1136台,补贴资金985万元,受益群众861户,通过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直接兑付到户,兑付率100%。4、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024年,我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秸秆“五化”利用为引导,依托神农公司建设秸秆有机肥加工3万吨;隆湖公司生物质燃料2.5万吨;天拓、正东秸秆利用合作社食用菌基料加工0.5万吨;华牧、汇峰、长恒青禾有限公司农作物秸秆饲草裹包青贮3.5万吨。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开展小麦秸秆捡拾粉碎除尘加工、秸秆还田25万亩,收贮小麦秸秆2万余吨。促进秸秆资源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利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以上。我区荣获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县前十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全区“三夏”共计组织投入农机具1.6万台(件)。“三秋”投入各类农机具1.4万台(件)。全年完成机收面积78.16万亩。其中:小麦机收62.35万亩,玉米机收15.81万亩。完成机械播种面积83.55万亩。其中:小麦机播62.16万亩,玉米机播21.39万亩。1、发放爱心大礼包:为确保全区机收不误农时、颗粒归仓,在凤翔、西凤高速出口、城关、汇峰农业公司跨区机收接待站设立四个跨区机收接待点,给外来机手提供饮水、便餐、作业地点、维修等服务。同时,向外来小麦联合收割机发放水杯、毛巾、手电、洗衣液、防暑药品等“三夏爱心大礼包”200份,温暖了外来农机手的心,提高了外来农机手支援“三夏”的积极性。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饲料、燃料、蘑菇基料、工业原料“五化”利用。围绕“三夏三秋”关键环节,以促进秸秆还田为重点,大力推广低茬收获、秸秆捡拾打捆、麦茬再回收、秸秆捡拾打捆等技术推广,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以上。我区荣获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县前十名。上报的“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荣获2024年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县前十名;为加快推进小麦玉米机收减损技术,我中心周密安排,积极部署,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机收减损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大宣传大培训;发放宣传资料,营造良好的机收减损舆论氛围;组织开展多场机收减损技术培训会、演示会;加强技术指导,精准监测;组织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比武活动,评选出了一批优秀机手;经测算,我区小麦机收损失率为0.905%;玉米籽粒机收损失率为2.01%、果穗机收损失率为2.05%,较往年同期降低了0.97%。粮食机收减损工作被宝鸡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表彰为全市先进单位。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农机推广中心在职人员年龄、知识老化,退休人员增多,岗位空缺多,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补充年轻专业技术人员。2、新技术推广手段落后。在新技术推广中主要依靠召开培训会、现场会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开展,缺乏抖音、美篇等新媒体的拍摄作品。(二)改进措施1、已上报主管部门,招聘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吧、研究生等。2、加强专技人员新媒体学习与培训,争取将新媒体宣传手段应用于新技术、新机械的宣传推广中。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中心将按照“党建引领、项目搭台、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以“筑思想、促管理、强服务”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布局,以农机化技术推广为重点,以提升农机化水平为目标,依托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示范推广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粮食机收减损、粮食烘干等农机化新技术。围绕制约瓶颈、薄弱环节,多措并举,引进推广各类新机具230台(件),不断提升装备能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产业,突出重点环节,建设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3个;持续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取得实效;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打造精品农事服务中心2个;以机收减损为重点,培养一批行业技术能手200名。着力提升农机化服务能力聚焦全年粮食机械化机收机播目标任务,做好“三夏”“三秋”农机服务工作。完善机具调度机制,组织进行跨区作业,抓好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纠纷调处、安全监管、应急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机推广职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荣获2024年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县前十名;3.粮食机收减损工作被宝鸡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表彰为全市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