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

西安市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5 16:38
单位名称 西安市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搞好全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为提高建设工程的效益和质量奠定基础。全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管理·建设工程定额与造价管理·有关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定额解释、工程施工经济纠纷调解
住所 西安市曲江南三环雁塔南路300-9号A座
法定代表人 焦燕
开办资金 142.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6万元 5.3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一)招投标监管工作。严格落实招投标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完成市本级建设项目招标备案88个。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按时报送进度及考核评价,在市区两级紧密联动下,圆满完成年度全省营商环境招投标指标评价考核工作。贯彻落实国办关于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招投标监管方式创新,通过取消纸质备案、压减材料数量、强化事中检查等举措,进一步夯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提升招投标监管工作质效,以书面评标报告备案为抓手,实现招投标全过程监督。(二)工程造价工作。狠抓工程造价服务能力提升,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服务流程,采集发布《西安造价信息》12期,人工成本信息4期,住宅成本信息4期,受理造价咨询业务320起,现场调解造价纠纷13起。指导行业企业向省造价数据监测平台上传各类成果文件865个。完成我市245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统计填报和13个建设项目地下车库建设成本测算。配合省厅完成我市在建的全过程咨询项目实地调研、工程计价费率执行情况调研和新编计价规则意见建议征集工作。(三)专项工作。组织开展全市房建市政工程领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涉黑问题全面排查、评标专家专项排查清理、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运用等专项活动,全市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按照省住建厅开展“评定分离”试点工作安排,通过学习调研,制定了我市房建市政工程招标“评定分离”实施细则,从适用范围、组织程序、定标因素、评审要求、异议处理等方面确保“评定分离”达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开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检查20家,对成果文件编制不规范、质量管控不落实、档案资料不完整等48个问题予以全市通报并督促企业限期整改。按照省住建厅安排部署,开展我市注册造价工程师违规“挂证”行为专项治理工作。二、社会效益及时采集、分析并发布人工成本、城市住宅成本、远郊区县材料价格等数据信息,为市场各方在项目决策、全过程工程咨询、成本控制等方面提供真实、权威、快捷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指导区县、开发区监管部门,主动对接建设项目单位,积极协调解决困难,为全市房建和市政项目招投标和工程造价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障。三、存在问题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不够深入,房建市政工程造价咨询和纠纷调解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健全,招投标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招标管理制度创新力度和行业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四、2025年工作计划以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目标为引领,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提升服务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工程计价新政策宣贯。以多种方式对新修订的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全省新版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费用规则及消耗量定额进行解读宣贯,为市场各主体理解好、运用好新的规定标准提供帮助。二是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依托“智慧住建”系统平台,建立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造价数据库,加强各类数据收集积累,实现大数据统计分析,形成造价指标指数服务保障体系;依托全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系统,建立辖区内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价工作。三是提升咨询调解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建市政工程造价咨询和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建立纠纷分类调处机制,优化调解团队专业、行业构成,试行联动会商调解方式;加强咨询量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归纳,逐步形成多种类型的问题库,适时面向社会公布,不断提升政策解释服务水平。四是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加大“评定分离”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招标人依法履行定标自主权;配合发改部门在房建市政工程领域推行异地评审、暗标盲评等工作,最大限度消除评标专家因素导致的评标不公。五是创新招标管理制度。以优化制度规则设计、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为导向,深入研究制约房建市政工程招投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因素,探索合并招标、集中招标等创新制度的可行性,进一步压缩招标周期,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招投标政策综合效能。六是加强行业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市级部门指导协调职能,加强对区县开发区业务指导,定期开展政策培训、学习调研和业务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市区工作联动,统一监管规则,优化服务举措,推动全市工程造价和招投标服务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