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康养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医疗及预防保健、负责为全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康复、养老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养老需求。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永安南路5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建忠 | |
开办资金 | 65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耀州区卫生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020.7万元 | 76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院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业务情况公示如下:开展业务活动1.铸魂领航,夯实政治根基,建立“党建+”工作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大医精诚铸党魂、医心为民争先锋”党建品牌,深化拓展“122416”工作思路(即一个引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两个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两个熏陶:照金精神(思想政治熏陶)、大医精诚(医德医风熏陶);四个抓手:基层组织建设、人才梯队培养、服务能力提升、特色业务发展;十六个字: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激发党组织组织力和向心力,“党建+高质量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点项目》”,通过省、市、区、镇四级党支部联促共建,建立了4+8X的结构发展模式;“党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孙思邈文化传播中心为阵地,通过刊印院报、设立党建文化展板、建立党员先锋岗、开办孙思邈大讲堂等,结合孙思邈“大医精诚”中医药文化,营造浓厚的党建中医药文化氛围,坚定思想政治信念、树立崇高医德医风。2.强化科室建设,构建完善人才梯队。坚持以“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铸品牌”作为长期战略决策,依托铜川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全力实施“引凤育栋、架梁立柱”人才引育和重点专科建设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点项目在我院落地生根。3.常态化开展培训进修。医院组织开展患者安全专项行动培训会、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培训会、“西学中”培训、三基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十八项核心制度专项培训等专题培训22场次,开办孙思邈大讲堂3期,参训人员1000余人;有效提高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提升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强化岗前培训,精心编排医院概况、院史文化、规章制度、岗位职责、院感防控、依法执业、医疗安全、人事管理等岗前培训课程,2024年培训新入职工作人员25名。4.建设重点专科。医院与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康复医院、交大二附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达成共建合作协议,对我院糖尿病科、脾胃病科、心脑血管病科、康复科实行对口共建,定期安排专家团队来科坐诊带教,完善诊疗方案,协助打造消化内镜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等高水准专科诊疗中心,全面提升科室诊疗服务水平。5.打造“雁阵”人才梯队。一是引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岐黄学者闫咏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名中医许建秦,来院建立工作室并开展坐诊、收徒、带教,与前期引进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殷克敬,全国名中医曹利平,省级名中医路波、全国中医肛肠名医王文锋,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杨栓元共同组成阵容强大的医疗师资团队,通过带教、查房、学术研究、随师进修等方式,不断提升医院中青年医护人员诊疗技术和医德医风;二是选送各类中医药医护骨干23人,赴省中医医院、交大二附院、省康复医院、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省级大型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以孙思邈大讲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平台,接续开展“传帮带”、“西学中”、“全科医生培训”、“医学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在岗学习培训。2024年医院成功申报铜川市高级人才认定4人,其中,A类人才2人、B类人才2人;新招录在编人员8名;获得执业资格4人,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4人,通过主治医师职称1人。6.科研赋能。医院全年申报《秦创原产业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药王孙思邈经典名方的开发及应用》等省级中医药科技项目3项,《<千金方>温病学思想及清热方药配伍规律研究》等市级中医药科技课题5项;建立《孙思邈治未病学术流派》;各临床科室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优化《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8个;挖掘孙思邈经方,研制出《养胃消痞颗粒》等院内制剂3种,《药王养生饮》等养生茶5种;创新完善冬病夏治“三伏贴”、夏病冬治“三九贴”、“经络推拿”、“中药熏蒸”、“温针灸”等二十余种中医药特色疗法;开展中医辨证施护,赋能助力医院医疗技术升级革新。7.新技术蓬勃开展,科研创新强势赋能。2024年功能科创新开展肌骨超声;外科顺利开展甲状腺切除技术、结肠癌根治术、阔韧带内肿瘤切除术、中药竹罐特色疗法,成功完成本院首例“高龄结直肠癌根治术”;内二科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内一科开展动态血糖监测、颊针疗法等新项目;中医护理门诊开展温灸刮痧、平衡火罐、阴阳入阴气息导引法、中药熏蒸等特色技术。8.党建赋能、支部携手共建,夯实乡村振兴“幸福底色”。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医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医院党支部与阿姑社村党委结对共建,通过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支持措施,指导阿姑社村抓党建、促振兴,强化村“两委”和党员队伍建设,帮扶干部全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0余户,组织义诊、七一宣誓、文艺汇演等共建活动5次,协助“阿姑农牧”参展西安国际老博会,销售农产品4.5万余元。9.创新康养融合,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打造药王康养品牌。充分发挥“医、养、护、康、教、乐”六位一体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养融合服务体系优势,2024年完成残疾人托养13人;医养结合居家服务60人,服务480余次;社会代养31人次;安宁疗护服务8人次;康养旅居9人;成功入选“陕西省旅居养老基地”。10.筑牢安全发展之基。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平安医院建设,拧紧扣牢安全生产各方责任链条,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医疗安全质量提升,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顺利完成医院整体消防验收工作,消防设施、电梯、制氧机、锅炉、中央空调、污水处理设施、压力表等特种设施设备按照行业标准建立相关维保制度,牢固打造安全生产“防火墙”。11.优化诊疗模式,便民服务提质增效。医院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以智慧医疗、人文关怀、清廉教育、医德建设为抓手,通过搭建立智慧医疗平台,实行“首问负责+亲情服务”,开展“中医走基层”等活动,构建智慧、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一是率先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就诊模式;二是推行线上预约挂号、门诊缴费、取药查询等便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提供“三代四送”、“无陪护住院”等亲情服务;四是全年开展义诊及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35次,服务3500余人次,参与会议救护执勤工作50余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2024年全年总收入6160万元,较上年增长6.7%,其中业务收入3494万元,其他收入63万,新增固定资产1101.8万元。全年门诊人数56032人次,较上年增长5860人次,增长率为12%,门诊次均费用201.7元/人次,下降20%;住院人数4294人次,较上年下降108人次,增长率为-2%,住院次均费用4545.1元/人次,下降5%;符合国家大门诊、小住院的发展要求。2.医院体检中心,全年为本区34家企事业单位1186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办理健康证体检2794人次;嫌疑人入监62人次;入职体检989人次;秋季新生入学体检787名;组织健康知识讲座3场,从营养饮食、运动健身、慢性病预防等多个方面一对一解读体检报告,受益1000余人。3.2024年我院17人先后荣获省、市、区业务技能和精神文明荣誉表彰。三、存在问题1.专科人才短缺、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2.对外宣传不够,工作执行力不够,宣传质量还不高。四、改进措施1.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结合重点科室发展方向和需要,继续选派年轻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学习,培养科室骨干人才和专科护士等。2.精准宣传内容。深入了解患者需求,制作展现医院特色、针对性强的宣传内容。如推出特色专科专家访谈、成功病例分享等。五、2025年度工作计划1.以“四梁八柱”(四家省级单位、八大特色专科)建设为主体,从院内制剂、孙思邈学术研究、名老中医工作室建立、重点科室建设、孙思邈养生品牌建设等方面,高质量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2.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继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平安医院建设,确保安全稳定。3.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院;多措并举弘扬药王文化,从康养、文旅等方面不断拓展药王康养品牌;推行“六个多”医疗服务人文关怀行动,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满意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编号:12610204435320126D有效期:2025.09.29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澳门基金会向我院捐赠“负压救护车”一辆,目前运用于基层医疗救助、医疗保障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