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陕县师训教研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全县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检测;负责组织实施多层次形式的教学竞赛、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指导全县教育教学工作。 | |
住所 | 宁陕县城关镇关铁路30号 | |
法定代表人 | 谢细刚 | |
开办资金 | 17.9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73万元 | 17.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陕县师训教研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以教科研为抓手,推动课程改革。健全机构、统筹聚力,建立以教共体总校为龙头的“片区教研、学段教研、跨域教研、组团教研、线上教研”等灵活多样的“教研+”“名校+”工作模式,构建“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教研协作工作机制。(二)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共体实施各校、学科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信息互通工程,建立协作区网络资源交流平台,利用各教研组工作群、电话等联系方式,及时沟通、答疑,成员学校将本校教师的学科课程资源、校本研修、教科研成果等上传到平台交流,助推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三)围绕重点,主题教研。聚焦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管理、学科优质课展评、中高考备考、复式教学等方面,2024年,组织县级学科活动12场次。(四)研究指导复试教学,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健康发展。通过培育试点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召开交流研讨会的方式,以点带面,不断引导全县学生数在100人以下的学校开展复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给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复试班教学进行师训教研的准备与指导。(五)示范引领,促进提升。通过专家指导、教研员帮扶、骨干教师引领示范,持续推进以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自主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新形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为教育质量保驾护航。(六)借力安康市教研室“教研基层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用好名师引领项目,培育县级骨干团队。依托安康市2024年“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宁陕县项目,通过结对精准持续指导,建立导师团队与我县26名“种子”教师、47名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结亲式”的精准培养,提高我县“种子教师”及“影子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为宁陕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七)扎实做好各类培训项目。立足县情,调研教师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师培训。一是全力组织好“国培”“省培”计划培训,二是成功承办市级送教送培和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训,三是精心组织好全县继续教育培训。(八)积极开展县级培训。一是与名校结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二是以赛促训,助推教师成长。三是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壮大骨干队伍。四是指导学校做好校级培训。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壮大了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教研员入校帮扶,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反复打磨课堂,建立教研员一对一指导培养机制,实行教研员团队集体会诊,与学科带头人工作坊、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联手帮扶,创造机会历练新人。(二)助推了教育均衡发展。立足教研协作,教研员与骨干教师送课到校互动研讨,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提升小校、弱校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三)课题引领,促进校本教研。2024年省市县课题立项34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立项30项,县级级申立项2项;结题24项,其中省级结题2项,一项获得省级良好等级;市级结题20项,县级结题4项,结题通过率均为100%。(四)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提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展评活动,有多人次获奖,其中:获县级奖94人次,市级奖138人次,省级奖励172人次;编印《教学交流》四期,为教师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为教师总结经验、展示自我,创造机会,推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学,共同提升。三、存在的问题。(一)教研活动规范性不够。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研活动规范性和效果参差不齐,规模学校和教育集团龙头校一般能按照要求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效果较好,乡村有一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未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且效果一般,有敷衍了事现象发生。(二)骨干引领不均衡。全县骨干教师总量虽然充足,但各个教育集团和各校骨干教师分布不均匀,大部分教学能手和名师在城区,乡村学校因缺乏骨干引领,导致一些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缓慢,教研的专业性、实效性也比较差。四、改进措施。(一)进一步加强教研协作机制建设。我们将不断促进各教育集团师训教研工作制度化、正常化、实效化。(二)组织好四类教师培训的同时,调整骨干教师培养策略,加大薄弱教育集团和边远学校骨干培养力度,强化教育集团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均衡发展。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积极研究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新形势。全体教研员将积极学习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改革政策和要求,在中高考综合改革、“双减”政策落地、集团化办学、五项管理、德育品牌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美育、复式教学等方面加强学习研究,为学校提供指导与服务。(二)加强业务学习,深入教学一线,和一线教师一起探讨交流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夯实校本研修。(三)强化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一是精心组织好国培计划、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二是定期开展送教送培下乡和新教师跟踪指导活动,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三是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壮大骨干队伍,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四是创新培训举措,提高培训效能。(四)强化常规管理,提升教育科研工作水平,做好教育质量督查及评价工作,促进全县教育内涵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陕西省教育学会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