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太白县> 太白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太白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5 15:01
单位名称 太白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才流动提供服务管理。人才交流服务管理、流动人才组织与人事关系转接、流动人才档案保管、人才信息服务、人才信息库管理、人才市场培育。
住所 太白县北大街41号
法定代表人 龚玉满
开办资金 1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太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53万元 9.4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落实实名服务。1、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持续跟进落实实名服务。运用线上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小程序、基层摸排等各类渠道,与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普遍联系,提供“1131”服务(即为每人免费提供1次政策咨询、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2、2024年共报到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80名,应征入伍3人,升学6人。通过跟踪回访对实名登记中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脱贫人员等重点群体详细登记,每周跟踪服务,走访摸排,建立跟踪服务台账。3、对登记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统一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及电话回访等多种渠道,向未就业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对脱贫户、监测户、低保家庭等高校毕业生实施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二)做好就业见习工作。1、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深入挖掘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见习岗位103个,组织50名学生参加就业见习,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的125%。2、不断强化日常监管,每月定期对见习单位进行电话回访和实地检查,了解见习学生到岗情况、单位管理情况、补贴发放情况等,不断加强对见习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3、及时兑付见习生活补贴,全年共为65个见习单位兑付就业见习补贴58.385万元,为89名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382万元。(三)优化招聘服务。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园区、进村社区、进学生家庭等“三进”活动,密集组织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服务,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广泛收集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重大项目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计划,集中向社会发布并动态更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更高质量的岗位。全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5场次,提供岗位1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63人。(四)做好档案托管工作。严格落实档案管理规定,主动加强与高校的沟通衔接,及时接收符合转递规定的学生档案,现存档案2327份。2024年,共接收入库档案260份,转出档案104份,借查阅服务40余人次,出具研究生复审及行政事业单位招考人员政审材料40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共实现就业243人,帮扶就业率达90%。全年累计跟踪服务1200余人次,推送就业招聘岗位信息1300余条。切实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率,有效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工作创新性有待加强,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新要求分析把握不够,沿用老思维、老办法的现象依然存在。2、我县地处山区,缺乏工业企业,就业岗位极其有限,大部分学生仍要依靠外地企业招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近就业不够充分。(二)改进措施:1、利用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利用全市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加强就业岗位信息共享。2、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在岗位开发、媒介宣传、直播带岗、职业指导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更加注重学生专业和就业意愿,精准推送与学生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信息,并加强实地走访、就近就业宣传、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近就业。四、2025年工作计划。1、积极构建“政策稳岗、培训赋能、创业带动、失业帮扶”的就业帮扶链条体系,支持自主就业创业,强化灵活就业保障,支持创业创新,为毕业生自主就业创业赋能增效。2、优化就业服务质效,助力高质量就业。高密度组织招聘活动,加快推进就业服务打包办、提速办。兜牢困难帮扶底线,加大对困难毕业生倾斜力度,尽最大努力帮扶就业。3、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在岗位开发、媒介宣传、直播带岗、职业指导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更加注重学生专业和就业意愿,精准推送与学生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信息,促进其高质量就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