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略阳县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略阳县黄金工业发展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贯彻落实省市县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管理服务、项目推介、市场开拓等服务;协调处理中小企业厂地之间矛盾纠纷;做好黄金工业的发展规划指导,协调保障黄金工业生产运行。 | |
住所 |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狮凤路中段原商务局办公楼四至五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军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略阳县经济贸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84万元 | 10.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报告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五上企业”培育工作顺利完成。2024年度,我县“五上”企业培育任务为11户,经过摸排后,建立“五上”企业培育库并纳入企业27户。8月19日召集各相关部门经过摸排逐一研判确定种子库企业13户。分别是,工业类企业5户,贸易类2户,建筑业1户,餐饮业3户,住宿业1户,服务业1户。今年我县“五上”企业培育完成12户。(二)积极挖掘“专精特新”企业和“规上企业”,并建立培育库。本年度对全县中小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建立了拟“培规”企业库,已纳入拟“培规”企业5户,按照“培规”标准已联合县统计局对5户企业入企业进行了培规政策宣传和调研,确定陕西御风汉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陕西百利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培规企业。建立了拟“培育”企业库,已纳入企业4户,分别是陕西百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略阳县金禾实业有限公司、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安科兴阳岗石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度,按照培育标准对金禾实业有限公司入企业进行了政策宣传和调研,金禾公司已参加了省上举办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期培育班。(三)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奖励资金项目完成申报。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含县域高质量发展专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5个,中小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项目1个。(四)非公企业职称评审工作顺利推进,高质量完成。在非公企业职称评审工作中,完成我县6户企业22人次职称申报工作,相关资料已报市工信局,等待省级评定。(五)陕企通”平台注册和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同时举办中小企业培育暨政策解读培训等活动。2024年度,陕企通”平台注册2272户(人),汇集了丰富的政策信息,帮助中小企业及时了解优惠政策。通过平台的一站式服务,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助力。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快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汉中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心、略阳县经贸局联合举办中小企业培育发展暨涉企政策解读培训活动。(六)吸收培育人才,为推动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年度,引进人才多人。另实施企业经营管理骨干人才培育行动,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能,增进略阳、海安两地企业家互相学习交流,寻求合作商机,促进共同发展,7月23日,联合县工商联组织全县民营企业家26人,前往江苏海安开展了“企业家东部行”暨略阳-海安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调研、交流研讨有效结合,引导民营企业把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上,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和好的做法,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七)全力做好人群信访维稳以及信访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本年度共受理信访案件26余起,在处理过程中做到了及时了解认真调查,组织调解和协商工作,从而避免双方矛盾加深。另及时回复相关问题,依法依规的处理好每一次矛盾和信访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4年度,全县民营企业注册“陕企通”2272户(人),企业或个人无诉求。按照要求上传涉企政策5条,督促园区管委会、环保局、水利局、司法局、住建局、宣传部、应急管理局、统战部等单位上传涉企政策,方便和提高企业和个人查询政策、办理业务的效率。另外本年度我县民营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180户,同比增长9.33%,占全县市场主体总量的15.83%。今年新发展民营企业158户,同比下降-28.51%,占全县新增市场主体总量的16.46%;1至10月,我县民营企业GDP占全县GDP的54.96%,税收占全县税收总量的65%;民营经济增加值57.3%,全市排名第五;民间投资占比58.5%,增速40.5%;我县“陕企通”注册2272户(人),各成员单位发布惠企政策6条,平台响应率90%以上,处理问题完成率100%。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五上”企业培育方面存在临规企业少,财统问题突出,财统难度大,方法单一,引导扶持不够。2.民营经济方面存在后劲不足、发展不充分,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技术门槛低、受外界干扰大等问题。3.整体市场形势低迷,表现不佳,企业发展阻力大,缺乏机遇和发展机会;另外,企业普遍缺乏摆脱困境的信心。4.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很多漏洞以及矛盾,缺乏优化结构的经验。其次受资源影响较大,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二)改进措施:加强企业内培外引,全面安排部署,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改善融资环境,优化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增强企业家的信心和韧性。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以及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加强风险管理,采取多元化投资组合;并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重拾信心度过难关。帮助企业优化整合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科创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产业政策。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锚定目标任务,加大“五上”企业培育力度,多方发力,协同配合,给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条件成熟企业应纳尽纳,在申报各级各类扶持补贴资金,优先支持规上企业申报,落实好已出台的相关奖励政策,提高企业纳规入统积极性。2.加快转变民营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特色绿色食药、农副产品加工、康养旅游等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大对惠企政策的落实力度,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3.围绕我县特色资源、支柱和优势产业拓展产业链,持续推进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继续到企业宣讲政策,助力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4.加大“陕企通”平台宣传力度,提高注册率、知晓率和应用率,继续按照要求督促相关单位上传相关涉企政策,提高陕企通平台知晓率和利用率。5.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带头人和科技人才队伍,锻造一支具有专门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