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5 14:27
单位名称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农业水土工程研究,促进科技发展。节水技术与设备研发,中式转化与集成,产业化示范,节水灌溉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培训。
住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6号
法定代表人 赵西宁
开办资金 547.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97万元 1964万元
网上名称 http://chinawsi.nwsuaf.edu.cn/ 从业人数  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进展本年度在研项目49项,合同经费15845.5万元,本年度到位经费4427.4万元;新增各类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77篇,授权专利11件,获批1项陕西省地方标准。参与获科技奖励3项。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陕西省农技推广二等奖。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通过初评。入选国家级人才和省部级人才各1人次:入选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计划”神农青年英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心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14人。指导博士后出站1人,毕业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6名。指导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二、社会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1、学术交流与科研进展。本年度,中心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研究进展。全年共参加国内学术会议81人次,作学术报告20人次,并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咨询指导,有效提升了科研水平和影响力。2、技术推广与农户培训。中心立足于社会公益性使命,致力于节水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通过“技术模式集成→试点示范展示→政府+企业技术推广与农户培训→效果反馈与技术动态调整”的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推广应用模式。在黄土高原10个县区示范应用与辐射,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近万人次,显著提升了当地农业技术水平和社会效益。3.科技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根据对安塞南沟村、茶坊村、宝塔区、安塞区及延安市的调查统计,科技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以安塞区为例,2023年40万亩果园的科技收益达3.13亿元,科技贡献率为18%,充分体现了科技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济效益:1、技术推广的经济效益中心在黄土高原地区累计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面积超过200万亩,总经济效益达10余亿元。通过技术推广和农户培训,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2.地方经济收益。根据调查统计,安塞南沟村、茶坊村、宝塔区、安塞区及延安市的年收益分别为200余万元、90余万元、20亿元、17.7亿元和260亿元。以安塞区为例,2023年18万亩山地苹果的科技收益达3.13亿元,充分展示了科技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3.科技贡献率与收益测算。通过科学的测算方法,中心在安塞区的科技贡献率为18%,科技收益达3.13亿元。这一结果表明,科技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通过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和科技助力,不仅提升了社会效益,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科技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农户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不足。2、成果共享,校企联合,技术推广缺乏。措施:1、应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支持,集中资源聚焦于核心研究方向,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2、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探索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途径,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3、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通过政策支持、市场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促进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强化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提升。继续深度参与学校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学科群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加强高水平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的申报工作,力争在科技奖励方面取得新突破。2、紧抓项目申报与资源争取。充分利用“十四五”期间各类项目申报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科技资源。重点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5项以上,并统筹推进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拓宽科研经费来源,为科研工作提供坚实保障。3、推进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的策略,积极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1~2人,引进校外优秀人才1~2人,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同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争取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参与获科技奖励3项。参与完成的“黄土丘陵区流域植被恢复与多功能协同提升技术”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与完成的“治沟造地高效利用及管理技术”获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陕西省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诊断及提升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获陕西省农技推广二等奖。中心主持完成的“干旱过程解析与抗旱节水技术及装备”项目,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通过初评。2024年无诉讼投诉。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