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5 11:49
单位名称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集中行政审批,高效便民服务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真符路6号
法定代表人 白汉民
开办资金 2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2.33万元 39.7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洋县政务服务中心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8月20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刘颖变更为白汉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及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一条主线为抓手,秉持“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宗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不断取得新突破,进一步转变了政府工作职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创新驱动,攻坚审批瓶颈求发展1.锚定“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改革提效能一是整合精简,为企业办事“提效率”。整合多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形成三个“一”集成服务体系,即“一个窗口”受理,“一张表单”申请,“一个流程”审批,最大限度的删繁就简、知晓并增,深化群企需求侧改革,目前,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8个,实现“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跨越,完成了“多次跑”到“高效办”的改革,提升了办事效率;二是部门联动,为持续发展“加保障”。完善审管联动体系,强化事前事后监管,成立审批专班,召开部门协调会,共同商讨解决事项推进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目前,已成功推出“企业开办”“企业准营”“投资建设”“道路货运”等21项“一件事”套餐服务,压缩时限达50%以上,减少了跑腿次数,提高了办事效率。全年累计办理事项达到4338件。2.提倡“十二三一云踏勘”智慧服务提效能梳理可实施的事项清单10项,提前预约,借助QQ或微信联系2个终端,在约定时间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实行事前“云”指导,事中“云”踏勘,事后“云”核查审批3部曲,实现了“数据跑”代替“群众跑”,进一步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节约时间成本80%以上,提升了审批效率。并组建了1个专业线上指导团队,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对申请人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帮助,为群企提供全方位、实时的线上指导服务。截止目前,通过“云踏勘+云指导”进行核查的事项累计623项。3.推行“容缺受理”为企减负提效能按照《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容缺受理”实施办法》,对休复学、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涉及容缺办的事项颗粒化梳理,针对主要材料齐全,次要申请材料欠缺的许可事项,制定出“容许缺什么”的范畴,并明确了可容缺的材料清单和容缺时限,让群众对所缺资料事后补充,变“材料不全不办”为“边受理边完善”,推动审批服务效能再提升,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保证“最多跑一次”政策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办理“容缺受理”事项共计52次。4.开启绿色通道提速审批提效能对全县127个重点项目进行逐个研判分析,准确掌握各个项目进展情况,建立动态台账。对未办理企业投资备案及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制作发放了“洋县2024年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卡”,逐项、逐事落实了审批服务责任人,实现了“一项目一人”包抓责任制,为项目提供全流程指导和全时段服务。通过“网上办、预约办、随时办、上门办、容缺办”和“减层级、减要件、减环节、减时限”的“五办四减”新举措,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今年,已为127个项目发放了绿色服务卡,有效推动了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二)优化服务,破局打通项目审批“中梗阻”1.组建专班,靠前服务加速项目落地会同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审批部门组建项目报建审批专班,在项目落地前期主动介入,做到“事前辅导、事中协调、事后跟踪”,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进、面对面把脉问诊、点对点精准施策”服务,避免了企业来回跑、反复跑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让企业投产时间提前,效益提升。成功化解企业投建卡点和堵点问题10起。2.“拿地开工”,助跑式服务加速项目落成针对施工许可前置条件多,所需资料繁,审批时限长等问题,开启了“信用+绿色通道”,允许建设单位在取得用地手续后(划拨决定书或土地出让合同),即可在工程综合窗口申领“土方开挖临时施工许可证”,申领成功,该项目可以进行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工程,待后续资料办齐后,按要求在汉中市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网上办事大厅申报办理正式施工许可证,再开始项目主体建设。“两条腿同步走路”不但缩短了审批时限,而且打破了以往“先审批,后拿地”的传统模式,以“追着批”替代“等着批”,让项目落地“跑起来”,全力提升项目投产效率。实施以来,已先后为12个项目发放了临时施工许可证,有力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见效。3.审批协同,管家式服务加速项目投产对40个市级新开工重点项目深入走访,针对企业需求,从企业开办到投产所需办理的审批手续进行全面研判,为企业量身定制,梳理项目,制作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协同部门及联系方式做出清单式指引册,实现了审批事项全要素统筹、审批进度全过程调度、审批问题全方位协调的目标。目前已完成指引册80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有机米粉肽项目审批协同服务指引册作为全市第一批成果,在全市进行了印发推广。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4年1-12月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278678项(其中行政许可类70607项,其他类208071项),正常办结278627项(其中行政许可类70557项,其他类208070项),正常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98%。我单位始终聚力便民利企和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实现了审批速度和服务质量再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跨部门协同机制运行效率低。虽然已经建立了跨部门协同审批工作机制,但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项目,部门在协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各部门对项目的评估标准和审批重点存在差异,在协同审批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沟通和协调。2.基层“一窗通办”能力有待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且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推行“一窗通办”和联审联办工作时,存在对业务流程不熟悉,无法准确把握政策和办理流程,导致业务办理时间较长,部门之间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二)改进措施1.加强项目协同联办机制。明确部门协同联办的评估标准,每个重点项目确定一个项目管家,实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方案,确保从审批手续办理、问题反馈、沟通协调推进全周期、全流程跟踪服务,助力项目快速落地投产。2.加强镇办“一网通办”业务能力的提升培训工作。通过统一组织业务干部培训和上门手把手指导相结合,提升基层业务干部素能,解决业务流程不熟悉,无法准确把握政策和办理流程,导致业务办理时间较长,部门之间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工作。加强对网上中介超市的宣传推广,提高其知晓率和使用率,引导更多中介机构入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中介服务选择,使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省心、省力。二是持续完成投资建设项目指引册。将继续在2024年完成的80个指引册基础上做好2025年项目审批协同服务指引册,实现“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清单”的协同服务成果,为企业提供清晰、全面的办事指南,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的精准性和协同性,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持续完成社会事务电子证照的落实工作。按照《关于全县范围内启用<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经营许可证>和<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电子证书的公告》文件精神,落实小餐饮类的许可电子证照的核发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