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5 11:47
单位名称 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业务范围: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及技术推广体系管理。
住所 陕西省洋县武康路302号
法定代表人 周世庆
开办资金 4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3.99万元 77.4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粮油菜果茶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04万亩,总产17.54万吨;油料16.96万亩,总产3.17万吨;蔬菜总面积23.2万亩,预计总产量95.01万吨。柑桔、猕猴桃、桃、梨、李、杏等水果面积11.99万亩,总产16.95万吨,产值7.1亿元。茶园面积2.06万亩,其中投产园0.76万亩,总产127吨。2.新品种试验示范持续开展。全年共引进、试验粮油菜新品种110个,新技术9项。完成25个品种省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4组。引进口感番茄新品种4个、松花菜品种3个、莲藕品种2个。开展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10类23组,进行品种筛选、种植方式及复合种植带型、播期等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稻机插秧硬地育秧、水稻直播、“富万钾”水溶性钾肥喷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喷多促”、药剂拌种、小麦“三新”集成技术等新技术9项。3.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全县在12个镇办40个村,建设各类百亩核心攻关田31个3410亩、千亩示范片25个26600亩、万亩示范带3个31200亩。4.项目实施高质高效。(1)实施玉米增密度单产提升集成技术项目建设。(2)实施2023年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建设。(3)实施2024年洋县粮油绿色高效提单产项目建设。(4)实施2023年洋县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建设。(5)实施2024年洋县化肥减量增效小麦“三新”集成推进项目。5.扩展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新渠道和受众范围。开展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采用“理论+实训”模式,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106人。组织农技干部召开产业政策和技术培训会26场次,召开现场会132场次,累计受训1.5万人次,科技入户率达到了94%以上,发放宣传资料5.6万份(册)。创建洋县农技推广抖音号,发布技术微视频25期,点击量1029人次。开展电视宣传报道12次,信息宣传报道24篇,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篇,发布病虫情报16期。6.坚持不懈,抓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新模式探索。(1)强化良种良法协同推广。开展“良种良法”配套协同推广技术,确保良种覆盖率、新技术到位率达到100%,辐射全县分别达到96.7%和98.6%。(2)创新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建立川、山、丘种植示范点19个2093亩,辐射带动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6800亩。(3)积极实施油菜绿色革命示范县创建。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2个230亩、千亩示范片1个1100亩、万亩示范片1个14500亩。以示范点为样板,辐射带动全县种植油菜14.86万亩。7.持续做好植物检疫及绿色防控工作。(1)全年签发农作物种子、农产品调运检疫检验10批次,核查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种子备案登记457个品种,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巡查2次。(2)加强重大病虫草害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381.006万亩次,防治面积620.361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1.306万吨。8.稳步推进土壤肥料工作。(1)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及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200户,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合理轮作倒茬。二是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小麦“三新”集成技术,全年化肥施用量减少0.06%。三是印发《洋县2024年耕地质量提升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推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2.26万亩。(2)持续推进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印发了《洋县2024年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了安全利用技术库、作物推荐清单及工作台账。经监测,安全利用率达100%。(3)加强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监测。加强8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样品采集、制备、送检和7个省级地膜定位监测点残膜监测。长期开展5个墒情基本监测点位每月两次固定监测,加大7-8月份10个点位墒情加密监测,印发墒情简报19期。9.规范农资市场管理。(1)强化市场检查巡查。开展“利剑护农”农资市场专项检查4次,主要农作物种子品种备案率达到100%。全年受理转办市政府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4单次,全部办结。(2)规范农药经营许可。对已到期申请延续的9户农药经营户和1户申请新办的经营户进行了严格的书面审查和实地核查,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公示、许可颁证。(3)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召开全县农资经营人员培训会。编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告知书》等资料500份,全县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总计390个,全年各回收点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总量约为4.5吨。10.平稳发展蔬菜生产。全县共发展食用菌20万架960万袋。羊肚菌种植面积3680亩,较去年增长9.4%,产量622吨,较去年增长10.3%。持续建设蔬菜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11.高质量推进果茶生产。(1)加强果茶园标准化建设。改造低效果园1000亩,认证有机果园面积1.3万亩,建设标准化示范园(点)8个。(2)实施品牌带动。改造低效茶园500亩,全年干毛茶产量104.9吨,比去年增产2%,产值4840万元,比去年增收5%。茶叶利用率提高10%,亩均增收200元以上。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通过全方位认真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04万亩,油料16.96万亩,蔬菜总面积23.2万亩,水果面积11.99万亩,茶园面积2.06万亩。全年共引进、试验粮油菜新品种110个,新技术9项。通过示范点引领,推动全县粮油菜果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确保面积产量稳中有增。印发墒情简报19期,及时向市、县提供抗旱减灾决策依据,有效应对了高温干旱异常天气。创建洋县鸿源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省晋峰金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个果业高质高效示范果园,被省果业中心核查并通过认定,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国际有机农产品展会,宣传推介我县自然资源与茶叶文化,打造品牌。参加汉中市举办的2024年全市茶叶质量评比,“山水华阳”获得红茶第一名、白茶第二名、蜜黄第六名的佳绩,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对农民群众节本增产增收显著。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①单位人员年龄结构失衡,知识老化,40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不同程度影响业务工作的全面开展。②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评有待加强,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衡,不同程度存在能者多劳的问题。③因部分镇农技综合服务站无专职农技员,农业科技宣传培训还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死角,科技入户率有待进一步提高。④在科技办点示范上,由于缺少推广项目资金支撑,办点规模较小,投入参差不齐,个别点示范效果不突出,有待今后改进提高。2、改进措施:①通过逐年在农业院校择优招聘符合专业、学历条件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补充空编空岗,加强在职人员专业技术培训,鼓励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提高,逐步解决单位人员年龄结构失衡和知识老化的问题,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农技推广团队。②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干部职工上岗考核办法》,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和奖励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以解决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衡的问题。③继续组织开展县镇农技人员分片包抓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对缺农技员的部分镇,从单位指派专人并联合农业农村系统各单位,组成农民科技培训讲师团,对重点村和培训死角加强培训,全面提高科技入户率。④整合单位技术力量和项目支持的资金、物资优势,创办综合性科技示范点,提升农业科技示范引领效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力度。2.抓好项目争取工作,以项目带动新技术推广。3.积极发展产业,推动乡村振兴。4.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5.加大人才引进招聘力度,不断充实技术力量。6.抓好科技办点工作,力争办出亮点、办出成效。7.持续深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被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评为全省种子工作先进单位;被陕西省农业检验检测中心评为农药监督管理先进集体;被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评为农技推广综合工作先进单位;被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评为植保技术推广先进单位;被洋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五型”模范机关建设先进党组织。2024年度无被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