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定边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5 11:14
单位名称 定边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县域乡村振兴、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保护、农村能源推广提供服务保障。统筹推动全县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负责全县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人居环境、乡村产业、休闲农业、农村能源推广、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等项目建设及技术指导服务。
住所 定边县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大楼7楼
法定代表人 张益程
开办资金 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定边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2.5万元 22.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千万工程”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1.“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工作。加大政策宣传,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村2个,建立重点村创建库,扎实推进年度创建工作。强化短板摸排整改,累计排查省级示范村弱项短板45项,市级重点村2项,完成整改35项,正在整改12项。注重宣传培训,悬挂宣传标语20余条,发放宣传品500余个,配合市局完成培训24人次,县本级培训39人次。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印发相关文件,开展季度督查点评。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垃圾5.36万吨、水塘70口、沟渠1787.7公里、农业生产废弃物696.2吨,开展宣传教育988场次,环境卫生消杀77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62万人次,投入资金1289.42万元。下拨奖补资金800万元,监督检查推进问题整改。引入第三方公司,完成项目招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安排3.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抽取3个点位样品,采集土壤样品4份、农产品样品3份,按要求将采集的样品送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检测,完成今年样品采样及流转任务。并将另外采集的6份样品送至杨凌锦华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土壤样品检测指标包括土壤理化性质4项和重金属8项,农产品检测指标重金属5项,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未超标。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好台账建设。2023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07%。2024年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359万元,推进秸秆科学还田、离田作业奖补等任务,目前还田任务完成35%,离田任务完成70%,样板培育及装备优化任务完成100%。5.农田残膜监测工作。在县政府网站发布了《2024年农田地膜残留监测项目技术服务采购公告》,由主体自愿报名,经评审专家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由第三方对我县22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采集年度数据并上报。6.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下达我县任务52.36万亩,完成核算面积56.5268万亩,完成任务107.96%。核心区采购加厚高强度地膜及全生物降解地膜1111.4吨,辐射区下达补助资金884.964万元,以旧换新核算面积4.8万亩。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高残膜回收率,补助残膜回收机22台,支持2家主体新购加工设备,下达地膜科学回收16万亩。探索地膜源头减量等模式,实施地膜科学回收试点项目,加大宣传力度。(三)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成效显著7、休闲农业发展工作。目前我县有2家休闲农业示范点正常营业,年营业收入266万元,从业人数41人,带动农户68户,年接待游客13.98万人次。依托白于山区荞麦花海申报“陕西特色魅力田园”,获省农业农村厅批准,白于山区荞麦花景观获首届陕西特色魅力田园称号。(四)农村安全监管工作强化责任8、农村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安排专人负责,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二是排查整治,加大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全年累计排查沼气用户98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2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广泛宣传,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6次,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000余份,现场讲解沼气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和日常使用注意事项,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千万工程”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增强村民环保意识,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同时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农村产业发展。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同时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3、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直接带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4、农村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农村沼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宣传,提高了沼气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休闲农业产业规模较小:目前我县休闲农业示范点数量较少,年营业收入额相对较低,带动农户数有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秸秆综合利用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尽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部分农民对秸秆还田等技术的接受度不高、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期稳定发展。(二)整改措施:1、扩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加大对休闲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者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2、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优化收储网点布局,提高秸秆收储效率,降低收储成本,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四、下年度工作计划1.切实做好乡村建设各项相关工作。2.认真完成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43.37万亩任务,地膜处置率达到83%以上;完成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现项目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3.扎实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2025年完成20个国控点位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及22个残膜监测点位监测工作。4.稳步推进“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指导工作。2025年推进9个市级重点村、6个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分季度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督导工作。5.竭力做好对大中型沼气工程及户用沼气的安全监管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