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中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承担我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中医药综合服务,负责医疗与护理、保健与健康教育、乡、村中医药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 |
住所 | 定边县定边镇西环路 | |
法定代表人 | 倪国栋 | |
开办资金 | 412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813.16万元 | 14337.1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定边县中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38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一是我院实施了薪酬分配改革,形成符合医院实际,突出临床一线、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调动积极性,着力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二是进一步完善业务、行政、后勤全程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了《医务人员培训学习管理规定》《医疗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制度》《规范诊疗和全科诊疗范围》《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定边县中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定边县中医院医药代表接待管理制度(试行)》等一批内控制度,形成用制度管理、用流程办理的机制。(二)守牢医疗质量安全底线,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一是严格依法执业,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核准的医疗服务项目开展医疗服务,严格医务人员资质管理。强化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年初与科室签订医疗安全责任书、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承诺书等,紧紧围绕安全、质量等核心要素,强化科室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全员培训、全员知晓,全员落实。二是加强院内业务培训,组织医疗法规、病历书写、医疗业务技能培训19次,护理文书、护理和中医护理技能培训51次,临床合理用药培训3次,院感知识培训9次,传染病和慢病防治等9次,医疗保障业务培训1次,累计培训考核5090余人次,夯实基础技能,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充分保障患者权益,积极预防矛盾、主动化解矛盾,认真处理矛盾。开展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严格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术前安全核查等制度,充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设立投诉管理部门,负责患者和普通群众的投诉处理和反馈。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作用,持续加强医疗质控,规范病历书写,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累计点评住院病历1050余份,门诊病历8530余份。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院感事件。(三)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要求,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细化内、外、妇、儿等临床专科发展方向,拓宽医疗服务领域。选派24名医护业务骨干在西安市第五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风湿免疫、急诊急救、小儿推拿、产前超声等专业,开设内三科(全科及风湿免疫相关)病区。1.5T超导核磁、四维彩超、数字化胃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投入运行。投资800余万元购置DR、数字胃肠机、口腔CBCT机、强脉冲光与激光系统、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加强“两专科一中心”建设,积极申报针灸康复科和老年病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推动重点专科建设。自筹资金50余万元实施县域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项目,打造全县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在实施。二是鼓励科室大力开展中医诊疗项目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积极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47项,中医非药物疗法119232人次,中医护理操作17项20886余人次,中草药处方38082张。三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做好国医大师李佃贵传承工作室、国家级名老中医冯兴华传承工作室、徐氏和王氏风湿流派定边分站诊疗工作,同时每周邀请陕西省名老中医坐诊,共坐诊50次,诊疗1127余人次。四是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开展中医药进社区、下基层等活动18次,积极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健康素养知识技能等,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广中医药保健技能,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五是组织开展急救知识进机关活动,组织专业技术骨干,至县人民检察院、应急管理局等开展急救知识讲座24次,进一步普及了急救及健康知识,提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开展学校过敏性鼻炎防控知识宣教20次,提升学生群体过敏性鼻炎防控水平。(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一是医院定期组织各类业务培训,不断夯实基础技术,同时分批次选派15名医师、9名护士在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学习风湿免疫、肾透析、危重症护理、儿科护理等业务技能和业务管理,培养实用型、紧缺型人才。二是积极与专科联盟、三级医院建立医疗技术协作关系,通过业务指导、技术帮扶等方式,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榆林市第二医院选派骨科、产科、康复科等11名专家来院帮扶。三是组织9名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至西安市第五医院考察,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四是通过县级公立医院自主临聘等方式招聘1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六)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智慧服务水平2023年我院完成更换信息系统项目,为了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效,2024年我院实现了医保结算的“一站式服务”,完善了网上预约挂号、网上缴费、体检预约,查看检验、检查、体检报告等功能,配备了多功能一体机、胶片自助打印机、检验报告单自助打印等便民设备13台,提高患者就诊效率,解决“三长一短”问题。(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实施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维修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建项目,全面改造电路、给排水、卫生洁具、照明设施、病房设施等,改善就医环境,自筹资金540余万元,已完成招标,即将完成施工。二是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主要包含中医药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专业净化装修、医疗设备采购等,共自筹资金2700余万元,目前正在有序施工。(八)加强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选派儿科、心内科、妇产科等8名业务骨干至基层卫生院,开展业务帮扶,持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截止2024年12月31日,业务收入12833万元,同比增长0.95%,医疗收入9405万元,同比增长0.21%,门急诊人次285574人次,同比增长1.59%,出院人次10265人次,同比增长1.05%,手术780例,同比增长14.87%。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中医等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临床科室尚未形成明显的差异性优势。整改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专科联盟、周边地区三级医院等平台,建立长期帮扶机制,组织差异性脱产培训,缓解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等人才短缺问题。持续“两专科一中心”建设,积极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四、下年度工作计划1.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把党的建设总体要求落实在业务工作全过程,常态化开展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政治基础。2.持之以恒抓好作风、行风、医德医风建设,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着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3.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内部运行、考评流程,管理科学规范、运行合理顺畅,考评严谨公平,医院综合治理水平明显提升。4.守牢安全红线,狠抓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5.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加强学科、中医药特色优势、质量管理等方面内涵建设,积极推进医疗设备建设,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6.推进专科建设,持续“两专科一中心”建设,积极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7.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专科联盟、周边地区三级医院等平台,建立长期帮扶机制,组织差异性脱产培训,缓解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等人才短缺问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678057061082511A2101有效期2017.11.25-2032.11.24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