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和气象观测信息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地面气象观测·特种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 | |
住所 | 神木市西沙街道铧山村烽火路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戴喜红 | |
开办资金 | 52.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3.26万元 | 63.77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气象局.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法定代表人由姬升变更为戴喜红,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领学促学带学作用,抓好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谋定快动,全面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深入落实递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机制,突出做好向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信息报送、决策服务和叫应工作。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强化部门联动,精准预报、高效应对强降水、冰雹、雷电、高温、雨雪冰冻等23次极端灾害性天气过程,无人员伤亡。2024年4.16和7.15气象服务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扬肯定。精彩圆满保障“十七运”神木赛区火炬传递及篮球赛事、神木半程马拉松赛、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以及毛乌素沙漠汽车越野赛等重大活动。市政府领导累计批示3次。健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市政府召开防汛抗旱联席会议,修订《2024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神木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将气象灾害预警纳入部门应急预案响应启动条件,充分发挥气象预警先导性作用。积极推进《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与应急局联合确定510个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和53个城市防汛点,强化重大天气过程的预警联动。推动神木市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煤矿企业2024年雨季“三防”工作的通知》,并与能源局联合发文强化煤矿企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深化“气象+融媒体”服务模式,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拓宽预警信息的覆盖面。持续推进建设覆盖部门、镇街、社区的智慧气象服务网,建成智能预警终端120套,打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升级火箭、高炮的自动锁定和发射装置,提升人工影响作业标准化程度。改造红碱淖周边6个人工增雨作业点,常态化开展生态修复型降水补给。2024年共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0次,发射火箭弹194枚,高炮284发,有效缓解旱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助力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工作。开展“气象+”赋能行动,推动行业发展提质增效。构建起“气象+”重点行业服务新业态,做好农业、生态、旅游等行业的气象服务。一是强化农业生产精细化气象服务。围绕粮食安全保障服务需求,制定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二是强化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与生态环境局签订框架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生态气象重点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好大气污染防治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助力区域生态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气候标志品牌创建。深挖气候资源,开展高家堡陕西特色气候小镇技术评估及宣传推广服务工作,为气候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气象支撑。强化科技支撑,为能源产业发展赋能增益。一是省市县联动,加强数据融合,为国家能源运输线路“保驾护航”。在省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建成集激光雷达、大气电场仪、区域气象站于一体的铁路立体气象观测网。联合省气象服务中心,研发《铁路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嵌入到神朔铁路运行调度中心,提供实况监测、预报预警、风险提示和调度建议等智慧化、场景化的气象服务,助力神朔铁路圆满完成能源保供任务。2024年,与红柠、靖神、榆横等国家能源运输重点线路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气象+铁路”智慧气象服务系统。二是聚焦企业需求,精准靶向服务,助力能化产业高质效发展。始终坚持“9119”的工作方法,深入多家能源化工企业调研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强化技术研发、建立指标体系,搭建神木能源化工气象服务系统和麟州能化天气微信小程序,并购置气象防灾减灾智慧服务终端和微智站,为企业提供实况监测、精细化天气预报、小区域靶向天气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提示等智慧气象服务。2024年,与34家企业签订《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合同》,服务系统已在22家企业上线运行。三是依托气象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拓展防雷检测新赛道。依托“防雷检测+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基于位置、基于影响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积极拓展防雷检测新赛道。2024年完成防雷检测项目547份。强化气象治理效能,提升气象社会管理能力。一是强化行业监管,培育气象服务新质生产力。牵头印发《神木市风能太阳能企业自建气象探测设施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与神木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成立联合检查工作组,执法检查37个新能源企业场站。召开新能源企业气象探测整改工作会议,推动气象装备更换和检定、气候可行性论证、防雷技术服务等气象服务提质增效。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深化气象法治建设。依法履行防雷监管职责,强化安全隐患治理和精准执法。2024年,出具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10份、竣工验收意见书9份,常态化抽查雷电防护安全重点单位35家,切实履行好气象安全监管职责,为气象事业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三)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近年来,以“3·23世界气象日”、科技之春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开展气象科普实践活动;开放科普基地,接待学生、群众参观研学。每年开展大型科普宣传20余次,覆盖8000余人,提升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2022年,获得“全国气象科普基地”称号。三、取得的主要效益“十四五”以来,神木市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与榆林市气象局签订《共同推进神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2021—2025年)》。2021—2024年市政府先后印发《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助力神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神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神木市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动《纲要》的落实落地。神木市政府落实常规保障经费、重点项目经费等共计3031万元,支持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领导先后多次来神木调研指导气象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神木市政府领导4次调研气象工作,并作出批示。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神木市气象局坚持创新驱动,与省市气象局共同建成集气象监测、天气预报预警、气象服务于一体的铁路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2024年,在省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建成神木能源化工气象服务平台和麟州能化天气小程序,以智慧气象赋能能源化工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卫星地面遥感真实性检验场、25套城市智慧气象监测站网、人工影响天气改造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完成水平风廓线激光雷达项目建设和数据对比观测,已正式投入运行。四、存在的问题(一)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不高。对多源数据的融合应用不足,气象服务产品个性化程度不够,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气象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二)与重点行业深度合作不够。对重点领域和部门的气象服务需求了解不深入,气象融入能源保供、风能太阳能发电、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等行业的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五、改进措施1、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系统,实现高精度定制化服务。2、建立健全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联动机制,深入了解各行业气象服务需求,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六、下一步工作计划神木市气象局将始终坚持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按照中省市气象工作部署,瞄准提升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硬实力”和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软实力”两个方向,全力推进神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一)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作用。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高标准做好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联促三动”主题活动,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二)深化认识,以《纲要》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政主导,强化部门协同,健全《纲要》落实机制,推动《神木市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实落地。高标准抓好政府投资在建项目的管理实施,积极谋划申报2025年政府投资项目,确保各项建设稳步推进。(三)按照文化台站、智慧台站、低碳台站、安全台站要求,谋划打造高质量示范台站。依托新基建、新技术,升级改造业务办公楼基础设施、气象科普馆、党建和文化长廊,构建起场景服务智能、业务集约联动、数据高效流通的综合业务平台,打造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示范台站。(四)提升基础业务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坚持融入大局、主动作为,不断织密气象观测站网,提升预报预警和灾害风险预估水平,优化气象服务流程,强化部门联动,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常态化开展好重大活动、粮食安全、生态文明等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