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新区第三中学(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初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延安市新区中环大道与人民路交汇处东北角 | |
法定代表人 | 杨捻平 | |
开办资金 | 6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41.6万元 | 101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新区第三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7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延安市宝塔区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德育工作德育管理制度及组织机构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健全性是保证教育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在2024年春季学期,组织优化《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班主任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学生管理制度》等德育管理制度,让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得以依规落实;二是建立德育工作机制,形成全员育人网络,让德育管理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制定措施、在一线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提升全校德育工作的效能。班主任队伍实现梯队建设。一是实施“青蓝工程”,把学校现有班主任根据教龄、经验、能力等进行师徒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明确班主任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实现老带新的班主任梯队培养目标;二是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组织参与区级班主任培训2次,校级班主任培训4次,班主任专题研讨2次,经验交流3次,基本功大赛1次。德育常规管理扎实高效。一是紧盯养成教育目标,狠抓常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作用,对各班级和宿舍进行日常规量化考核,每月评选一个“五好”班级进行班级风采展示;二是紧紧围绕“诚朴”校风,喊响“五好少年”口号,共树立“五好少年”典型模范60余人,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三是抓细抓实学生行为规范。通过纪律教育大会,从卫生、纪律、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集中整治;四是基于健康目标,严抓健康管理。每日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课、缺课追踪、返校查验等工作,准确掌握学生健康情况;五是狠抓安全教育,守牢安全底线。全年共举办安全主题班会、晨会8次,应急演练6次,发布安全系列告家长一封信6次,组织了“防范电信诈骗共建平安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素质教育主题活动丰富多彩。为深入贯彻活动育人理念,我校积极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清明节的“梨花风气正清明,青春远足励志行”徒步远足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亲近自然,在远足中磨练意志,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国庆节的“热爱祖国共庆华诞”德育系列活动,多形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重温南泥湾故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红色研学之旅以及《刘志丹故事会》宣讲团进校,将红色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激励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学先进、当先锋,听党话、跟党走。首届主持人大赛、首届才艺大赛(涵盖舞蹈、器乐、声乐)、“三节一会”、每周主题晨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素质的平台;在“学雷锋,树新风,垃圾分类在行动”活动中,深入桃源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素养,起到了团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特色德育成绩突出。我校是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延安市劳动教育示范校。一年来,在特色德育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一是对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进行全面细致的阵地建设,完善设施设备,美化阵地环境,优化课程体系;二是按要求认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每天晨跑30分钟、上午进行45分钟集体阳光体育、午饭晚饭后各有30分钟自由锻炼时间。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超过2小时;三是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周内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劳动,周末进行家务劳动,同时,开展3次社会志愿者服务,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家校共育扎实有效。积极优化家校合作机制,提升沟通效率、增进理解与信任、实现资源共享。本年度,我校共召开全体家长会4次,为家长与教师创造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召开家委会会议12次,就学生营养、安全、行为习惯等问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适合我校学生的德育路径。同时,家委会成立学校食品安全家长监督委员会,家长不定时陪餐50余次,对食堂场所布局、设施设备配备、管理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监督。(二)教学工作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完善了《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教师考勤管理办法》《延安市新区第三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级推荐办法》《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教师队伍评优树模推选办法》等制度,优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课程改革,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基于目标深度研课”“大概念单元教学”活动,创新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包含核心目标、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等要素在内的目标任务教学设计(教案),提高备课和上课效率。紧抓与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教学管理线上、线下交流的契机,汲取该校先进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团队合力,共促成长。切实抓好以年级部为核心的年级教学团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团队和以教研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团队。我校教研活动制度规范健全,大组周备课数均是两次四节,小科目周备课数均是1次两节。以查促改,提升质量。将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分类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学科组教研备课组会、教学工作专题会、教学业绩帮扶促进会。开展两次大型教学常规检查,三次年级教学随机视导,并在全体教师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上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关注全体,精准施策。要求各备课组围绕质量目标,立足课堂教学,抓好教学常规“备、讲、改、辅、考、评”各环节,建立学困生档案,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关注全体,提高质量。课程育人,全面发展。开齐开足体音美劳、信息技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在校开展各种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包括第二届书法比赛、“翰墨飘香助力双减,规范书写受益终生”规范书写大赛、“体验科技乐趣,创新引领成长”科技节、“书香浸润校园,阅读改变未来”读书节等活动均深受好评。落实“双减”,减负增效。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的实施方案》《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落实“双减”作业管理制度》等制度。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我校2024届中考,802人参加,平均625.13分,有9名同学进入延安市前100名,普高上线人数686人,普高上线率85.53%,700分以上202人,西安名校录取2人,延安市重点高中(延安中学录取99人,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录取61人,延安市第四中学及清华附中延安学校共录取224人、延安市实验中学录取39人)总计录取423人,市重点高中上线率52.74%。其中延安中学和新区高级中学上线160人,上线率19.95%。八年级地生中考年级平均98.25分,位居全市前列。三、存在问题1.校本课程有待规范。课程校本化理解和操作路径还不够明晰,有些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同时存在专业度和精细度不够高,管理粗放,顶层设计和统整性不足等问题。2.师资队伍年轻,发展潜力大,但骨干教师比例小,课堂教学改革与专业成长方面缺乏专家引领,教师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较低,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如何明确教师发展路径、激发教师内驱力是我校在今后发展中的新挑战。3.我校学区范围大,新区70%的拆迁小区集中在我校学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比大。这部分生源家庭教育基础薄弱,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较差,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4.随着生源日益扩大,教室、宿舍、餐厅、视频监控等硬件设施与生源学位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1.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规范学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坚持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实行中层干部竞聘制度。落实低重心管理,优化年级管理,调动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管理干部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学生会、家委会、校委会在家校共建中的作用,依据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次设置家委会,并以家委会轮值形式见证学校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实现公开民主的管理模式。2.坚持立德树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五育并举和校园文化建设,针对中学生成长特点,突出重点,科学规划,认真研究改进问题的新方法、新举措,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度推进“基于目标深度研课”和“大概念单元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课堂。确保教学质量,普高上线率稳定在90%左右。4.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三贴近”(贴近教材、贴近学情、贴近中考)为抓手,达到“四个结合”,即课题研究与课改相结合、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把教育科研作为立校之本,引导教师走科研兴校之路,努力打造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5.丰富校本课程门类,提高校本课程质量。依托江苏优质办学资源,借鉴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特色课程建设,以延安精神为引领,整合梳理陕北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江苏中学特色课程体系。6.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不断优化提升。以“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优化教师职业素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工作环境,提高教师职业自信和幸福指数,为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7.美丽校园建设。汲取延安精神内涵,完善校园红色文化、诚朴文化等开放式育人景点建设,让校园成为师生快乐成长的美丽家园。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