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佛坪县城乡供水管理中心(佛坪县水利技术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水质标准;加强水污染防治;对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质定期检测,指导镇村饮水安全水源保护、推广新技术、培训宣传等工作。全县小型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利科普宣传;全县水利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跟踪,开展节水灌溉等试验研究,做好水利技术推广和成果运用。 | |
住所 | 佛坪县袁家庄镇新街25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小军 | |
开办资金 | 20.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佛坪县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23万元 | 22.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佛坪县水工队.公益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一)全力保障饮水安全一是全县落实县、镇、村和供水管理单位各级责任人180余人,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全覆盖。同时,对分散供水实行镇办监管、院落联防、用户负责的管理模式,全面织密责任网络,形成了全县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大供水”工作格局。二是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供水条件。年内,我县共获得50万元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和102万元的水质提升专项费用,用于25处供水工程的改造、消毒药品购置以及水质检测,截至目前,共发放消毒药片1500余片,送检原水、出厂水200余份,惠及了2万农村人口,显著改善了其饮水条件。同时,并坚持“建大、并中、减小”的供水工程建设原则,通过实施联村并网、管网延伸等措施,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96.83%,较2023年上升了0.33个百分点;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也达到了16.5%,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5个百分点。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实现了消毒净化设备的应配尽配,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全县水质达标率已经达到了100%,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源。三是推进县域统管,实现长效管理。结合全县农村供水现状,推行县、镇办、村三级行政负责制和县城乡供水管理供水中心+镇办+村水管员“三级管理”运营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分级管理、财政补贴、群众受益”的建管新格局,逐步实现“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专业运营”的一体化管理目标。截至2025年底,将全县供水工程全面纳入统管范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供水工程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确保农村供水工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工程的安全有效运行管理水平,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供水服务。四是狠抓问题排查整改,提高供水保障水平。在坚持常规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上下贯通系统抓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与秋季农村饮水安全敲门入户大排查,围绕“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水毁农村供水设施恢复重建进度缓慢,影响农村群众正常用水;供水工程设施管护不到位,维修养护不及时等7个方面,由局中层领导带队,组成4个排查督导工作组,先后三轮深入各镇办,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座谈访谈、现场查看等方式,认真开展了问题排查工作。累计走访农户886户、1000余人,排查1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54处、100人以下分散供水工程68处。排查走访发现问题以及各渠道反馈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15个,其中:排查走访和各渠道反馈问题14个,上访件1个。针对发现问题我局及时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二)全力抓好重点防洪工程项目建设承建国债项目佛坪县岳坝镇金水河李家坪至西花村段防洪工程,综合治理河长3.5公里,新建堤防3275m,新建下河踏步11座、排涝涵管2处,完成国债资金投资2350万元,进一步完善水利防洪基础设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影响:村聘水管员,县级统一开展培训工作,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地区地区收入分配影响:为村民提供水管员岗位,有助于调节地区内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全面实现了消毒净化设备的应配尽配,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受益者范围及其反映:全年开展25处供水工程的改造项目,发放消毒药片1500余片,送检原水、出厂水200余份,惠及了2万农村人口,显著改善了其饮水条件,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反馈和支持。各方面的参与状况:在大力宣传下,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水质保护工作中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活力。地方社区的发展:有助于地方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经济效益:全年使用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和水质提升专项费用,开展25处供水工程的改造、消毒药品购置以及水质检测,截至目前,共发放消毒药片1500余片,送检原水、出厂水200余份,惠及了2万农村人口,显著改善了其饮水条件资源,利用效率帮助提高社会福利,管理与技术开发推动技术进步。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群众居住相对分散,集中供水工程规模小、运行成本高,管护任务重。二是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相对滞后,任务艰巨。三是我县为山区县,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较低。2.改进措施:一是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宣传引导,要利用板报、专栏、媒体以及镇村组委会形式,广泛宣传“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二是今后我们要经常开展饮水安全走访调查和隐患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限时整改,确保供水安全及供水工程正常运行。三是落实好饮水安全运行管护“十条标准”,抓实水费收缴,提升农村1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5%以上,逐步形成“以水养水”良性运行机制。集中开展农村供水水管员管护知识技能和政策培训2次,丰富管理知识,提高管护技能。四是积极争取资金通过实施“联村并网工程、管网延伸工程”稳步提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立足行业部门职能,把农村众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作为水利部门的首要政治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准施策,踔厉奋发,以对党和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标准”持续稳定达标,群众饮水安全。重点工作任务:一是紧盯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标准”,进一步压紧压实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责任,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认真落实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五项规定动作”,规范运行管护行为,进一步加强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监管。二是扎实推进县域统管。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体制机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推动农村供水工程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对乡镇、村组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我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三是落实好饮水安全运行管护“十条标准”,抓实水费收缴,提升农村1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5%以上,逐步形成“以水养水”良性运行机制。四是集中开展农村供水水管员管护知识技能和政策培训2次,丰富管理知识,提高管护技能。五是加强水质提升。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工作,用好配备的消毒净化设施设备,努力提升水质保障水平,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六是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决守住群众饮水安全底线。同时,每半月向县乡村振兴局报送一次监测预警工作情况,做到信息共享。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