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5 10:25
单位名称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年度退耕还林草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退耕还林草实施地块。
住所 延川县南大街原林业局办公大楼6楼
法定代表人 马宝勤
开办资金 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万元 8万元
网上名称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政务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在2024年中,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持续开展补植补栽3月7日全县第一次总林长会议召开后,县林长制办公室印发了《延川县第二轮退耕还林2024年春季补植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时限要求补植面积及树种,各责任镇街精心组织,认真安排,抢抓春秋两季造林黄金时间,全县累计完成补植面积5600余亩,补植侧柏、油松、山桃、山杏等乡土苗木约30万株。(二)按期落实政策兑现今年下达我县第二轮退耕还林延长期补助资金1754万元,当前正组织相关乡镇开展自查自验及补植补栽工作,预计11月20日前完成县级核查,11月底前完成兑现到户工作。(三)常态化推进封山禁牧今年,我县封山禁牧工作提早安排部署,3月7日,全县召开了第一次总林长制会议,专项安排部署了封山禁牧工作;4月28日,县委副书记李岗、分管林业工作副县长马骥涛组织召开了封山禁牧专项督查动员会,各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单位相继召开专题会议,严格按照《关于开展封山禁牧专项督查的通知》文件要求,清查了全县羊子动态存栏数量,建立了养殖户户档信息台账、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打击了一批偷牧散牧违法行为,清理了一批不规范养殖圈舍,进一步宣传引导养殖户规范养殖。5月13日副县长马骥涛深入延水关等镇开展封山禁牧专项调研;6月3日县委副书记、县长高汉武分别深入杨家圪坮、乾坤湾开展封山禁牧调研;6月14日印发了《延川县2024年封山禁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6月17日县长高汉武分别深入永坪、贾家坪两镇就林长制及封山禁牧专项行动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8月22日我县与延长县开展了封山禁牧联防联控专项整治活动。至10月底,全县累计发放封禁宣传彩页、封山禁牧告知书1.8万余份,刷写、悬挂宣传标语50余条、安装封山禁牧界桩163处,布设封山禁牧标牌346个;共摸排羊子动态存栏1366群67345只(3月底摸排数据);林长办专项通报2次;累计整治违规放牧行为95起,罚款8.65万元,拘留1人;因封山禁牧履职不力辞退调整护林员6名;督促不具备养殖条件户出售羊子22222只,其中整群出售307群15307只,零散出售涉及216户6925只,现羊子动态存栏1012群45123只,偷牧散牧明显呈下降趋势,各镇街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持续推进封山禁牧工作向好发展。(四)提质增效及其它工作2024年以来,我县积极探索退耕还经济林果园、枣园提质增效模式。今年改造低质低效退耕还经济林果园2000余亩发展桑蚕产业,累计发展5000余亩,目前桑树长势良好,全部具备饲养所需桑叶标准;规范化管理退耕还经济林枣园30000余亩,积极探索发展枣芽茶产业,目前“枣芽茶”加工已投产2年,市场前景可望,林农收益可观;从严用地审批环节,规范变更设计,今年以来累计变更退耕还林地151.7亩,作业设计全部符合征占用政策要求;退耕还林落地上图数据复核工作全部完成,10月底已完成成果数据提交。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全县森林资源面积,使生态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工程建设在整地、造林、抚育、管护等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全县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就地消化,并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劳务输出和从事二、三产业等途径,使一部分群众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重要意义,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快生态环境和建设、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没有降低,呈现增长趋势;广大农民通过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等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高。同时,退下来的耕地,通过营造生态林,使生态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一)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推进困难。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标准较低,退耕农户守林护林意识不强,导致出现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退耕地复耕;部分成效差的退耕地补植工作难以推进。(二)封山禁牧行政执法人员力量薄弱。县森林警察大队转隶后,各乡镇街虽成立了综合执法队,但普遍存在干部配备不齐、执法经验不足等问题,均未实际运行。当前,封山禁牧执法工作委托基层派出所开展,由于禁牧工作面宽量大、涉及人群复杂,由于派出所警力有限,导致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三)基层一线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我县退耕还林面积大、管护任务重,加之机构改革镇级业务机构的撤销,县级技术人员年龄普遍较大,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更替补充,无法满足当前退耕还林工作需求。改进措施:1、强化宣传引导与责任约束:开展“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月”活动,通过村级广播、宣传手册、典型案例讲解等方式,普及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签订管护协议:明确退耕农户的管护责任,对复耕行为纳入信用惩戒体系,情节严重者依法追责。2.由县林业局牵头,联合公安、环保、乡镇政府开展季度联合执法行动,集中整治屡禁不止的违规放牧行为。3.实施“老带新”计划:组织县级老技术员与乡镇年轻干部结对,通过实地教学提升基层人员技能。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委托林业科研院所或专业公司,承担病虫害防治、补植方案设计等专项任务。四、下一年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地检查、补植、巩固提升工作,认真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延期补助等政策兑现工作。二是积极争取中、省级林业建设补助资金,科学开展红枣、山桃、山杏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积极探索发展枣芽茶、桑蚕等特色林业产业,进一步拓宽退耕农户增收渠道。三是常态化推进封山禁牧工作,加强各类征占退耕还林地管理,确保全县退耕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四是加强退耕还林档案资料的收集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客观真实记录退耕还林历史、工作环节及成果,为今后生态建设工作提供宝贵的分析研究资料。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