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泾阳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水旱灾害防御规划编制、监测预警、水毁修复、防御洪水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 |
住所 | 泾阳县姚家巷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峰 | |
开办资金 | 5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泾阳县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45万元 | 49.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泾阳县水利局认真学习关于防汛抗旱工作批示指示精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提早安排部署,圆满完成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任务。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泾阳县今年降雨量较往年总体偏少,降雨集中在6月、7月两个月,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后,受泾河上游地区降雨影响,泾河泾阳段经历了7.24,8.7,8.11三轮洪水过境(最大洪峰出现在8月11日,为1540m3/s),但泾阳本地降雨偏少,耕地旱情较往年持续时间长,受旱地区主要集中在泾阳北部台塬镇村,面积达5万余亩。(一)、水旱灾害防御措施1.落实落细责任体系加强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完善联动响应机制。同时,集结防汛抢险分队10人待命,做好应急抢险准备。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逐库落实黑松林、官山、贾河滩水库、文泾水电站“三个责任人”,组织系统干部职工30余人次排查河道、山洪灾害危险区,建立河道及25条山洪沟信息台账,明确县镇村“三级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由水利系统15名科级干部分别包抓泾河重点防汛河段、山洪沟和水库,落实汛期安全责任。2、强化以防为主,扎实落实“四预”措施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将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作为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的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突出强化监测预警。近年来,我们累计投资约200万元,建设有视频会商系统1套,沿泾河四镇(郑国渠景区的郑国湖、滚水坝、文泾电站,王桥镇船头村、桥底镇席杨村、中张镇南王浩村、泾干街道泾河大桥东侧)建设视频监控预警站7个,在口镇山底何村的黑云沟等6条较大山洪风险沟道建设自动化雨情一体监测预警站6个,全县建设自动雨量站13个,自动水位站2个,可实现提前预警预报。坚持落实好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用好陕西省山洪灾害坚持预警系统,落实镇村预警“叫应”机制,预警第一时间直达镇村。准确开展预测预报。强化与水文站、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为提前做好防御措施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加密滚动预报马莲河(景村水文站)、张家山水文站等站点过程实时水位、流量,为做好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扎实做好汛前准备。修订完善《泾河防御洪水预案》、《水库度汛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抗旱应急预案》。开展模拟预演,联合张家山水库管理站、声威建材公司及镇(村),组织开展泾河防汛、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抢险救援演练,以练促改,进一步细化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操作性、执行力。做好汛前物资储备。建立防汛应急物资清单,及时补充备足发电机、水泵、水上智能搜救机器人、防汛沙袋、雨衣雨鞋等物资。我局共储备防汛包12个、救生衣350套、救生圈30个、雨衣雨鞋400套、手电110个、雨伞160把、探照灯2个、编织袋300条、手摇报警器15个、防汛沙袋550个、喊话器10个、皮筏艇2个、铁镐12把、铁锨30把、发电机3台、水泵4台及智能水上搜救机器人2个。切实做好宣传教育。通过印发《山洪灾害防御十要十不要》宣传画报,制作《山洪灾害防御应知应会》宣传短视频等形式,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3、强化防洪排涝治理,提升防洪能力。投资351万余元,紧急疏通改造雪河干沟张屯支沟4.5公里,在今年防汛中发挥明显排洪效用。投资130万元,实施泾河泾干段泾河大桥东侧水毁砌护工程。整平边坡750平方米,现浇混凝土基础90立方米,宾格笼石护坡120立方米,浆砌石护坡660立方米,修复水毁60米,已完工并发挥防洪作用。4、强化跨灌区协调,保障耕地灌溉水源一是按照全市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精神,结合泾阳县实际,于6月14日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期间累计抽引地表水704万m3,开动机井2167眼,抽水站23座。全县玉米应灌面积25.53万亩,完成灌溉11.31万亩,占全县应灌面积的44%,其中北塬9.3万亩,灌溉2.67万亩,占应灌面积的29%。二是紧急完成安吴镇高村、姚家村、兴隆镇西苗村三处抗旱灌溉工程。投资70万元,铺设抗旱滴灌设施、暗管铺设等工程,助力群众抗旱保秋。三是投资395万元,实施2024年饮水供水工程项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二、社会效益情况2023年确保全县全年安全度汛,保证了人民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减轻了洪旱灾害影响,保障了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证明了防汛抗旱的重要。因地制宜,加快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向乡村延申、向灌区覆盖,着力解决好农田灌排问题,加快形成从水源到田间的完整灌排体系,提升排涝和灌溉能力,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三、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打算(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高标准防洪工程体系尚未建成。县域内泾河、冶峪河、清河绝大部分为无堤防河道,防洪标准不高。二是智慧水利建设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建成的水旱灾害防御中心防汛会商系统没有与其他单位数字化平台互联互通,无法全面高效地发挥综合防洪抗旱减灾作用。三是专业技术干部缺乏。随着数字化智慧化水利建设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信息化要求越来越专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单位无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四是由于机改后,我单位人员严重缺少,25年又有两名同志退休,直接面临2025年汛期防汛无法保障正常值班情况。(二)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坚持做好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充分发挥沿泾河四镇雨情视频监测站和泾阳北部6个山洪沟自动化雨情一体监测报警站作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和气象预测预报,切实落实“双叫应双反馈”机制,及时向沿河和北部沿山镇村发出预警,做好人员撤离。2、持续开展隐患排查。从实战出发,全方位开展隐患排查,重点关注涉水景区、沿河(山)镇村、低洼易涝区等,对发现的隐患点纳入监测预警范围,落实措施,消除风险。3、牢固树立防大汛意识。克服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超前预判,积极向上争取,谋划包装一批冶峪河河道治理项目,逐步疏通冶峪河河道,保障冶峪河河道行洪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