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县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医疗培训;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志丹县城北 | |
法定代表人 | 高树旺 | |
开办资金 | 109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志丹县卫生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0844562万元 | 40909617.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志丹县中医医院 | 从业人数 9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志丹县中医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总体业务规模(一)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发展合力。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共开展集中学习9次,党委书记讲党课1次,支部书记讲党课3次。同时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载体,组织党员开展线上学习。组织警示教育会议2次,现场教学1次,召开10次中心组理论学习,29次主题党日活动。领导班子查摆问题3条,整改3条。党员查摆问题100条,均完成整改。医疗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落实为民办实事各项举措,开展学雷锋义诊、慰问活动、抢险清淤活动13次。(二)夯实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院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始终将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先后修订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等5项制度,狠抓医疗质量提升。贯彻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每月开展1次医疗质量考核,落实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通过强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年医院临床运行平稳。(三)注重人才培养,持续对口帮扶。选派业务骨干16名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选派15人次参短期学术会议。继续与上级医院保持帮扶关系,2024年陕西省中医医院派出3名专家,延安市人民医院派出1名专家,延安市中医医院派出3名专家对我院进行对口帮扶,通过学术交流、专家会诊、技术指导、义诊、专题讲座等形式,有效提升了我院的医疗技术力量。举办了2次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基层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四)赋能专科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的规划,我院建成中医优势特色专科——肺病科,为我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五)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感受。通过免挂号费、导诊服务、简化出入院流程等方式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将体检中心、治未病科统一规划至公卫科管理,主要负责传染病上报、中医药文化推广宣传和辖区内从业人员及驾乘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接入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规范监测报告,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就医感受。(六)强化病历质量,提升医疗文书内涵建设。继续强化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护理评估记录、医疗证明、检验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等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重点加强医疗文书内涵质量管理,每月召开质控会议,反馈存在问题,督促及时整改,运行病历质量明显提升。(七)落实医保政策,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方式改革,严格控制医疗成本,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接受社会和患者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八)弘扬中医文化,勇担社会责任。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推广宣中医药养生和保健知识,全年开展进校园讲座6次,进机关讲座1次。开展义诊活动15次,义诊人次1300余人,发放药品500余人,价值3000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讲座4次,参加人员330余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全年门(急)诊量59981人次,出院患者5373人次,住院床位使用率83.57%,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0.4天,业务收入达到3049.50万元。全年诊疗工作运行平稳,诊疗质量逐年提升,未发生医疗事故和重大医患纠纷,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目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人员结构矛盾:临聘人员占比过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短缺。2.中医药资金滞后:各类中医药建设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项目受阻,医院垫资压力较大。3.项目推进滞后:病房改造及能力提升项目、中医院功能楼建设项目、中药展馆及便民药房建设项目推进缓慢。(二)改进措施1.优化人员结构矛盾。严控非必要岗位临聘人员增量,推行“师带徒”制度,由退休名中医或省级三甲医院专家驻点指导,提升现有人员技术水平,将冗余岗位人员调配至技术岗位,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岗位适配度,对中青年骨干提供职称评聘倾斜政策。2.破解中医药资金滞后问题。联合财政部门设立资金监管专账,实时公开资金流向,杜绝挪用风险;同时,协商设立临时周转金池,缓解医院垫资压力。3.加速重点项目建设。委托专业工程咨询机构优化项目方案,规避设计变更导致的项目延误,与上级医院合作建设中药展馆数字化展陈系统,减少实体施工量,缩短建设周期。4.配套保障机制。争取将中医药项目纳入县级民生工程,优先保障用地审批及环保评估。四、2025年工作计划重点落实完成卫健系统十件群众满意实事。1.落实“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加强特色儿科建设,发挥中医药优势。2.进一步落实县域医共体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时间节点开展工作。3.患者就诊免交挂号费,取消门诊预交金,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如:住院总费用在2000元以下的缴纳押金1000元,住院总费用3000元的缴纳押金1500元,住院总费用4000元的,缴纳押金2000元,以此类推。4.在用血窗口设立用血血费减免标识,推广小程序应用。5.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促进县域中医药从业人员交流沟通,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作用。6.持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力争于2025年5月完成部署。在急诊、儿科、肠道门诊、皮肤科等科室执行“多问一句话”制度,强化流行病学信息收集,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7.建立法治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提升医务人员法治素养,强化依法执业能力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升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减少医疗纠纷和行政诉讼案件。8.推动与市中医院中药饮片制剂合作,大力推广中药制剂在临床中应用,推动中药饮片全过程质量溯源。9.加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项目建设进度,对照项目实施方案,主动与县财政部门对接,争取资金尽快拨付。做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落实完善肺病科项目落地。建好中医健康宣教基地。10.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利用“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和科普宣传,加大《中医药法》《陕西省中医药条例》等主题宣传,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2019年4月11日至2024年4月11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2年10月27日至2027年10月2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延安市中药调剂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荣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