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台区> 汉中市汉台区农村合作经济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汉中市汉台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汉中市汉台区农村合作经济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汉中市汉台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5 09:36
单位名称 汉中市汉台区农村合作经济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汉中市汉台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区农村土地承包、宅基地改革管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纠纷调解仲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及会计培训;指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规范化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方面的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交易合同的备案鉴证;办理产权质押登记;指导镇(街道)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相关业务工作。
住所 汉台区七里办事处留侯路花溪时光C区1号楼
法定代表人 付文斌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51万元 29.0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2项:法人代表由李剑变更为付文斌,住址由汉台区东大街71号变更为汉台区七里办事处留候路花溪时光C区1号楼。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我单位在汉台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广运用信息化监管平台,进一步规范农村“三资”监管。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推广运用“陕农经”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线上审批、支付,进一步堵塞财务漏洞和规范财务管理,推进“三资”监管水平上新台阶。截至2024年底,完成18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账及会计初始化,代行小组建账1581个,录入会计凭证16350份、资源资产卡片18449份、经济合同4852份,银农直联线上支付1341笔,交易资金1001余万元。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经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优化适宜汉台集体经济发展的多元模式,推动全区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向市级推荐我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5篇。截至2024年底,全区181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全部巩固在15万元以上,其中15万-50万元有106个村,50万-100万元到达45个,100万元以上达到30个。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开展好土地确权后续工作。一是制定了《关于印发〈汉台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信息集中备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持续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了备案机制、时间节点、合同质量、保障措施等要求,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二是开展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摸底调查,截至年底,全区流转土地66473.36亩,全区完成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2458份,备案土地流转面积63800.91亩。三是及时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变更登记工作,截至2024年底,承包地确权到户6.02万户,涉及承包地面积20.28万亩。及时帮助农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遗失补办等事宜。支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升主体发展质量。年度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6家,指导经营主体规范健康发展。全年新增示范家庭农场13家,示范合作社7家;累计认定各级示范合作社72个,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28家。一是高质量实施2024年经营主体培育项目4个,完成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并在国家经营主体名录系统填报。二是开展异常合作社清查,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合作社分类处置,指导正常运营合作社完成年度报告和公示。三是推广经营主体管理应用软件,加大“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和“一码通”推广使用力度,完成“一码通”注册58个。四是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落实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对32个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51.2779元,撬动社会投资1500万元以上,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开展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发挥仲裁委员会职能。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开展仲裁员培训,举办了2期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培训班,共培训区、镇、村仲裁员、调解员63人次。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下发关于深入学习相关土地政策的文件、制作土地承包法相关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三是按规范程序办理仲裁案件。参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律文书示范文本(试行)》的要求,办理纠纷仲裁调解1件。截止目前,汉台区未发生因土地流转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指导宅基地改革管理,持续健全规范宅基地审批、执法制度。一是下放宅基地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督促镇(街道)做好宅基地审批备案。二是对全区2021年以来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经排查,区镇两级出台的相关文件均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条款;无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审批建房案例。三是组织各镇办召开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工作培训会”,对各镇办宅基地审批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开展沼气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树牢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对全区企用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进行安全督导和隐患排查,发放告知书1000余份,入户排查312户,投入资金1万元,为25户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农户更换维护沼气设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取得的社会效益:推广运用“陕农经”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线上审批、支付,进一步堵塞财务漏洞和规范财务管理,有效减少了村集体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发生。年度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6家,指导经营主体规范健康发展。全年新增示范家庭农场13家,示范合作社7家;累计认定各级示范合作社72个,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28家。全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年度撰写调研报告2篇、12篇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材料;我单位参与的《陕西农民合作社信息宣传服务平台技术推广与应用》课题研究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我单位1名干部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陕西农民合作社信息宣传服务平台技术推广与应用二等奖。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截至2024年底,全区181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全部巩固在15万元以上,其中15万-50万元有106个村,50万-100万元到达45个,100万元以上达到30个。落实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了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对32个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51.2779元,撬动社会投资1500万元以上,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镇村级从事“三资”管理、仲裁等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且具备专业背景知识的较少,人员力量还需加强;2、沼气安全排查机制仍需优化。户用沼气分布范围广、使用情况随机性较大,排查效率较低。改进措施:1、加强对镇村级三资管理、仲裁等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加培训次数,发放工作手册等。2、定期排查沼气安全隐患,动态更新户用沼气使用情况底数,加大沼气使用安全宣传力度。下一步工作打算。规范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针对“陕农经”平台会计代理记账排查出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重点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与村级财务管理监督检查,及时督促会计代理公司依据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在平台开展记账,每季度抽查会计代理记账工作和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年度完成60个村的抽查任务。多措并举增加村集体增收渠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学习借鉴省内外“联村共建”“联农带农”模式的具体做法经验,盘活闲置农村资产,持续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按季度扎实认真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经营收益的统计工作。组织镇(街道)对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情况进行调度,并按季度审核报送。持续推进土地流转信息台账备案,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移交进馆与确权数据汇交。积极开展202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强化宅基地改革管理指导。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业务指导,提升主体发展质量。年度计划新培育经营主体14家,扩大示范主体数量,推动要数量向要质量转变。持续规范经营主体运营,落实财务监管与运行监测,推广“家庭农场一码通”“随手记”应用软件,按时上报统计报表。积极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协助做好贷款贴息政策落实。落实沼气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每季度开展一次宣传、警示及抽查检查。抓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与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管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好项目绩效,及时完成奖补兑付,如期实现项目投产达效。积极完成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工作和年报工作,完成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9月6日陕政函【2024】138号文件,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我单位二等奖,受奖名称及内容:陕西农民合作社信息宣传服务平台技术推广与应用。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