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洋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提供管理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与资质管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质管理,道路运输经营监督与违章经营处罚,道路运输质量纠纷调解,道路运输行业调查与统计。 | |
住所 | 洋县洋州镇和平路23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杜立民 | |
开办资金 | 1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洋县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1万元 | 90.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统筹调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县交通运输局党组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要求,锚定目标,鼓足干劲,真抓实干,主动加强沟通衔接,加快项目推进。一是水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洋县内河水域渡口升级改造工程(一期),对8个渡口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计划12月底前全面竣工。二是智慧交通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洋县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项目,现已进入监控安装调试、数据录入、平台联试联调阶段,计划12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客货邮样板县创建全力推动。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创建现已完成村级配送服务网点建设,县级分拣中心和镇级综合服务站改造提升正在实施中,计划于11月中旬建成并运营。(二)强化运力保障,提升运输服务质效一是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职责。水路运输完成船舶检验41艘,其中渡船14艘、画舫1艘、景区非动力游船26艘;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前符合性审查及许可33起,其中自然人许可24起,法人许可8起,经营备案1起。1-10月审验营运客车180台次、出租车230台次,普通货车450台次;维修业到期备案二类1家,三类1家,取消不符合承修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维修企业1家。二是源头治超常态化推进。上报政府公示重点货运源头监管企业7个,签订源头治超目标责任书7份,处理陕西省治超平台抄告、移交的超限运输案件10起,“一超四究”制度得到落实。三是行业综合治理持续加强。继续联合县局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县驾培、维修、客货运等行业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巩固行业综合治理成果。对驾培机构经营行为检查28次,计时培训检查11次,结业证检查6次;对机动车维修行业巡回检查150次、问题整改2起。客运检查20次、移交问题线索2起,货运检查30次、移交问题线索10起。(三)科技助力治污,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对23家涉及喷涂作业企业累计检查150次,现场问题整改13起。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大气污染“冬病夏治”、臭氧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贯彻执行市、县环保大气污染管控指令,严格落实错峰生产作业,确保喷漆烤漆作业企业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年度第三轮省环境保护督察检查零问题反馈。三是开启大气污染精准治理,结合“智慧交通”建设,对全县23家烤漆房安装智能化监控系统,做到人防技防相互补,提高维修业有机挥发物管控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四)强化数字赋能,优化交通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打造“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实现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二是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省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了“跨省通办”“一网通办”道路运输高频事项办理。三是设立了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窗口,全流程网办,实行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理结果“多端获取”的“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五)坚守底线思维,筑牢交通安全防线一是常态化开展道路客货运输、水路运输、维修驾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组织“两客一危”违规企业参加市级安全教育培训4次共计8人。开展水路运输日常安全检查128次,专项检查4次。客货运输安全检查20次。二是扎实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销号“大起底”行动、安全生产“百日竞赛”、水上运输安全治理等专项行动,切实增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能力素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加快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实现“一个坚决遏制、三个有效降低”。1-10月配合县交通运输局安全检查20次。客运线路安全通行情况勘查28条。三是做好了汛期、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应对,落实了值班值守和叫醒叫应机制,强化预演、预判、预警措施,配合县局开展行业综合安全应急演练,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应急处置能力。(六)聚焦改善民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是积极推进水路客运民生项目,投资25万元,对8艘船舶进行养护更新,增设了座椅、救生衣储备仓,配备了救生圈、灭火器、黄沙桶、垃圾桶,加装了安全防护栏、防护网等既方便群众乘船又提升了通行安全。今年4月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在2023年度城区招呼站建设的基础上,筹集资金对城区部分公交招呼站进行改造,统一城区招呼站式样,增加首末站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便捷高效出行需求。共新增城区招呼站26个,新建金水、龙亭、四〇五等公交首末站6个。三是做好惠民实事,及时落实通村客运燃油补贴510.57万元,通村客运交强险保费补助资金11.58万元,促进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城市公共交通等行业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四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强高桥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89万元实施通村道路安防工程,投入1.5万元改进垃圾处理设施,着力建设宜居的美丽乡村。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9月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客运量89万人次(新增公交车客运量),客运周转量255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309万吨,货运周转量35565万吨公里。1-10月道路运输、水路运输、项目建设无安全责任事故,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水路运输基础设施薄弱。洋县水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与省内部分县相比,差距较大。方便群众安全出行有短板,如渡口码头建设简单,安全不达标;小江、闫坎渡口季节性淤堵出现航道不通畅。建议:一是在内河水域渡口升级改造工程(一期)基础上,对全县剩余渡口进行升级改造;二是积极向省、市上级相关部门汇报,争取最大支持,解决航道季节性淤堵问题。2.交通运输项目资金缺口大。内河水域渡口升级改造工程(一期)总投资11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630万元已到位,县级配套470万元资金至今未到位。水路客运民生工程--船舶养护更新投资25万元、洋县智慧交通信息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建设294.22万元、洋县省级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创建210万元等项目至今无资金支持。改进措施:一是及时准确掌握省市政策导向,及时捕捉项目信息,争取政策性资金;二是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解决在建项目资金。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持续探索新形势下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发展导向,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水平,实现交通运输精细化治理,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交通运输发展高质量一是树立新发展理念,时刻把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需要相结合,按照“保障需求、适度超前、先行引领”的要求,2025年计划实施内河水域渡口升级改造工程(二期),做好汉江航道应急救援码头项目建设前的相关工作。二是持续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升级改造镇级客运站,优化村级交邮融合末端服务点,结合实际叠加农产品收集、信息服务、小商超等其他功能,实现“多点合一、一点多能”的乡村配送服务点。三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用好用活行业统筹发展资金,以城区为中心,20公里范围内乡镇通村班线实施公交化改造,新建一批公交首末站、招呼站,建成“便捷高效、服务优质、智慧低碳、安全可靠”的城乡一体化公交系统。(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可持续积极围绕“双碳理念”,推动我县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提升电动客车占比,加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营运货车,引导货运企业发展新能源车辆,实现客货运输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三)坚持科技引领,实现交通运输治理精细化加大数字化水平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数字赋能提高交通运输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一是持续抓好洋县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建设,引入“智慧公交”“一屏掌控”的数字赋能,以需求为牵引,谋划好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预警分析和数字场景建设。二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拓展道路运输“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服务,提高网上办理和线下窗口工作人员办理质量和效率。做好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窗口服务,实现道路货运经营者开办运输企业“一次提交、一次办理、一次获证”。(四)把准安全底线,展现平安交通运输新作为一是持续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二是坚持“三管三必须”,配合县交通运输局抓好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维修驾培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两客一危”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三是聚焦超限超载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的原则,联合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做好重点货物装载企业超限超载监管工作。贯彻执行“一超四究制度”,杜绝违规装载车辆上路行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