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平县>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4 16:56
单位名称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农业技术、器械、新肥料、新农药示范和推广。
住所 富平县杜村东街2号
法定代表人 惠杰斌
开办资金 33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富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0.29万元 427.15万元
网上名称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业务开展情况聚焦粮食产能提升,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联,指导做好吨粮镇2个、吨粮村3个,“百千万”示范方148个。聚焦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科学种田能力。组织开展农技人员三贴近技术服务活动,全力做好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控、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三夏”“三秋”抢收抢种等重点工作。全年累计发布病虫情报22期,土壤墒情简报36期;完成农作物重大病虫信息报送107期;发布小麦、玉米、蔬菜生产管理意见36期,省部级各类农情信息调度67期次,各类蔬菜预警信息64期,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开展小麦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测土配肥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蔬菜和甜瓜高效栽培、地膜科学利用回收等关键技术培训78场次,田间指导320余次,电话服务70余次,受训群众68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3万份,制作电视节目14期,专家讲座4期,短视频制作35余条,在全县营造科学种植的氛围,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科学种田能力。推动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累计实施面积93万亩次,防控处置率98%,总体防效95.2%,危害损失率1.8%;玉米“一喷多促”总实施面积50余万亩次,综合防效94.8%,危害损失率1.9%,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反光膜)、全生物降解地膜8.75万亩,设立回收点21个,地膜回收率达到83%以上。推广应用“腐熟剂+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实施秸秆高质量还田、离田饲料化1.2万亩。推广“种肥同播+冲施高氮水溶肥+无人机喷施硫酸锌”、“种肥同播+冲施高氮水溶肥”技术模式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年累计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试验示范23项,效果明显,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赋能。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吨粮镇村粮食亩产均达到1000公斤以上,百千万示范田单产水平分别较大田提高20%、15%、10%以上,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夏玉米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821.3公斤,辐射带动全县粮食平均亩产提高4.85公斤以上。存在问题2024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之处:一是人员结构老化,中心为技术推广单位,近几年干部职工青黄不接,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二是创新意识不够,工作中挖掘开展工作的创新点和新颖点不够,导致了在个别工作上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三是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工作中对群众的需求考虑较少,有时只站在工作任务的角度,没有完全站在群众的利益上考虑问题现象,服务群众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整改措施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设立招聘计划,为单位注入新鲜血液;鼓励年轻同志与老同志结帮扶对子,相互传授工作经验、农业知识、办公软件及信息化工具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定期举办研讨会,各站办汇聚一堂,分享工作新想法,交流经验,各做创新。梳理群众需求,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并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和优化。2025年工作计划1.加强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切实做好农技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农技人员专业能力。2.积极做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先进实用技术的知晓率、覆盖面。3.全面完成粮食绿色高效单产提升、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农业节水等项目的建设任务。4.及时准确完成各类信息平台的上报工作。5.夯实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6.规范做好各类试验示范工作,完成试验方案、试验数据采集及总结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4年度无奖惩情况2、2024年度没有涉及诉讼事项3、2024年度无投诉事项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